分享

文人画中的长物情怀

 忽看世界转繁华 2017-01-15

文人画中的长物情怀 我要关注

2014-05-21 10:49:09 来源:《红木视界》杂志 整理:仙游红木家具网 我要评论
  引言:
 
  仙作红木家具网「www.」讯:表现文人生活状态的画作中,家具的存在有一条自然而然的逻辑: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家具。但重点是,作为推动古典家具演进的重要群体,当把他们和家具放到同一时空中去重新审视,就成了一种必要。
 
  文人的生活方式,至今留下来的仅存“只言片语”,而古画无疑是极具观赏性的分支。所谓文人画,涵盖颇丰,以山水画直抒文人生活观者最为常见,那是因为自然代表了一种最朴拙的情感,当仕途不如意时,便卸甲归田,隐居起来,每天植花种草,云游山河,再嗨一点儿的,邀几个知己,来一场曲水流觞的“海天盛筵”。归根结底,这仍是一种“玩儿”的生活艺术,只不过,玩儿得比较高雅。如此方有了《兰亭集序》这样的骈俪文章。
 
  除了用文章加以渲染,画画也是不可少的助兴方式——在尚没有“微博”、“朋友圈”的那些年代,这些方式对外传递出他们最新的生活状态。多数画,取材于景物,此一部分不可胜数,但也有以人为表现主题的画作,这些画里,文人们或骑马骋游,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或鼓瑟鸣琴,如《伯牙鼓琴图》;或干脆声色犬马,夜夜笙歌,用一种“嗨爆了”的假象治愈官场失意之苦,如《韩熙载夜宴图》。如此等等,无论哪般,其中心思想无外乎想表达个人精神世界之状态,积极的,抑或消沉的。
 
  文心·优游
 
  “人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被小资们嚼烂了的片儿汤话,倘若放到古代可不仅是说说而已,对于文人来说,当个潇洒的背包驴友是不可或缺的日常消遣之一。
 
  古代文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件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开阔胸襟,增长见识。“行万里路”时,文人不会把它当“行走的力量”来做,玩儿好、好玩儿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点儿说,就是“在游走观赏中道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感悟”。
 
  文人外出游玩颇有讲究,比方说时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会告诉你什么时间出去玩儿不仅时机恰当,还有“女神”看。三月三,正值春天草木萌发之际,这个时候,约三五好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绝对堪称人生之大怡乐。文人在“暮春之初”出去游玩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修褉事”,即临水洗濯袚除不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载的那场盛会,主题就是“修褉事也”。
 
  除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出去玩儿的也不少,文人叫“消夏”,皇帝叫“避暑”;秋天呢,凋蔽的景象迎合了一部分不得志文人的灰暗情绪,苏轼便是其中代表。《赤壁赋》中“苏子愀然”,壬戌之秋泛舟于赤壁之下,名义上吊古,实则是为了治愈贬谪之苦。
 
  上面提到,文人出游是为了玩儿,不是当苦行僧,所以自然要作乐行雅事,比方吟诗、绘画、事茗、鼓琴等。唐寅的《事茗图》描绘的就是文人学士优游林下、品茶的景象。前景左面巍岩屹立,右面巨石盘踞,犹如两道屏障,数椽茅舍被环抱其间,庭前双松挺立,屋后茂竹成林,潺潺流水迂回而过,溪流上的板桥直通后院;远处烟雾迷濛,峰峦秀起,山间飞瀑倾泻,山下泉流淙淙;画面正中敞开的厅堂内,一文人伏案观书,案是典型的平头案,坐具应是南官帽椅。靠墙的架子上放满了书册画卷,桌上置放着壶、盏一类的茶具,侧屋炉前,一童子正搧火烹茶;屋外的板桥上,有客策仗来访,身后童子抱琴相随。
 
  同时还可以看看明代仇英的《桐阴书静图》,其对于家具的展示更为细致。画中一位文士半躺在躺椅上,面前是一张髹红漆的矮形长桌,上面摆放着文房用具,想必是累了,文士正在闭目养神。这样的矮形长桌,是文人的常用家具之一,它的高度正适合与躺椅之类的坐具搭配使用,舒适而协调。
 
  文心·宴客
 
  古代文人也请客吃饭,而且是经常请客吃饭。古人的请客吃饭与我们现在的请客吃饭不同,不同在于找乐子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常见如拍拍菜品发发微博、数数青蛙输了喝酒,而讲究的古代文人,在宴席上会设置很多项目,比如歌舞伴饮、曲水流觞、席间投壶、行酒令等。不要以为人家的酒令也是数青蛙,很遗憾,这根本上不了人家的台面,他们的酒令是对对子,对不上或对不工整即算输,继而罚酒。
 
  《韩熙载夜宴图》记载了韩熙载为了排解官场失意之苦而举办的一场盛大“轰趴”,场景里的家具一目了然,一张体量硕大的罗汉床,用黑漆髹饰,围屏很高,上面裱装着一些绘画作为装饰,四角出柱头;该床坐盘较低,符合这一时期家具形制由低向高的演变特点。灯挂椅,椅身覆盖椅披,向前一直垂伸到椅脚。而平头案的造型已与后来无甚区别,两腿间拉双枨,似还可见夹头榫的痕迹。案在古代地位要比桌高一些,因案与文墨相近,桌多用于吃饭烟火气重。这里用文雅的平头案摆放杯盘盅盏、肴馐点心,足见主人对雅的追求。
 
  此“清吹”的场景,出现了有趣的家具。能看到,主人所坐的灯挂椅带有脚踏,而且从画上看,脚踏与椅子似成一体,这与下面要讲到的另一张带脚踏的灯挂椅有所不同。且主人的姿势是趺坐,可见这张椅子的宽度应该大于常见的灯挂椅,但又小于禅椅。除了它,还能看到乐伎们所坐的一种形制罕见的坐具。这种坐具乍看之下与绣墩相似,但细看,又发现它还有矮小的靠背,没错,这的确有些近似我们现在用的沙发了。而且从表现出来的材料质感看,这种“绣墩式沙发”应该是软体包覆的,这就增加了舒适性,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饶有趣味的是,从人物状态看,尤其是主人公像魏晋名士那样坦胸露腹,把礼教的拘束和压抑抛诸脑后,显示出这场聚会的随性,也可想象,这种坐具也只有在这种比较随性的场合才会使用,这契合文人对人性自由的倾诉心态。
 
  该场景中的这张灯挂椅与上面那张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脚踏是结体式,通过榫卯与椅腿相接,端坐时,可以把脚置于其上,缓解腿脚疲劳。到宋代以后,脚踏与椅逐渐分离开,各尽其用。
 
  赏乐,常常是宴会上必不可少的活动,其实单独摘出来的话,也有不少以此为题的古画。如宋代画家李嵩的《听阮图》,描绘的就是士人赏乐的情景:园中高木奇石,枝叶掩映,树下,士人持拂闲坐榻上,左腿盘起,入神聆听阮乐。旁有仪态娇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随侍。最为抢眼的家具是那张体量硕大的榻以及灵巧的香几。该榻床面为藤编软屉,透气适合炎夏使用,边抹下壸门式牙条,下承拖泥。为了舒适,床榻上置有直搭脑凭靠,没有腿足,供坐时倚靠,多用于床或席上。榻前方形香几有束腰、直腿、如意足,下承托泥。此方几造型与床榻成组,用以承放香炉。
 
  文心·博古
 
  古代文人所玩之物,与我们现在并无大的不同,无非也是珍籍善本、玉石青铜、文房字画这些古往今来的热门。不同,反映在心态上。我们现在玩古已经被市场化,渗透着很强的功利目的,古人玩古,更多是为了修身,从中悟道——礼乐之道。正如明代画家杜堇在《玩古图》的款题中所注:玩古乃常,博之志大,尚象制名,礼乐所在,日无礼乐,人反块(愧)然,作之正之,吾有待焉,柽居杜堇,柬冕徵玩古图并题,予则似求形外,意托言表,观者鉴之。总结起来,中心意思就是若发挥博古的精神,透过详究古物的形制及名称,理解寻索古代礼乐制度,便可以将看似逸乐的耳目之玩,提升成如孔子所言“好古敏求”的积极作为。
 
  画中可见,两名士人在滨水庭院中赏鉴长案上的鼎彝古物,一边的女童持扇扑蝶,十分俏皮;侍童携来画轴和围棋盘,向不远处解开琴套、准备香具的侍女走去。因此画的背景为明代,反映到家具上便是比较熟悉的明式风格,同时,还可以洞见一点宋代家具的遗风。悉数图中家具,圈椅和脚踏分离的情况即与《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连体式灯挂椅成其参照。造型上,该圈椅与我们常见的有所出入。它的腿足,中间削细后起圆头造型,不设管脚枨。这种作法不禁让人质疑它的牢固性——其承重能力是否过关?明代家具流传下来的也不算少,却尚未见此种款型的圈椅传世,想来与这种设计上的“缺陷”不无关系。不过,也恰恰如此才得以彰显出文人的个性喜好。
 
  文心·事茶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其中三百余首与茶有关。“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最熟悉不过,此外还有“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眼前身健何防老,饭白茶甘不觉贫”、“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客至旋开新茗,僧归未拾残棋”这样的佳句。诗中所呢喃的,都是“茶事”。
 
  说到茶,一定要看宋朝画家刘松年的《撵茶图》——记载茶事的画家,刘松年绝对是绕不过的人物,除了这幅《撵茶图》,他的《斗茶图》、《博古图》、《卢仝烹茶图》和《茗园赌市图》都是非常精彩的参照。
 
  画面左侧,一人跨坐于一方形矮几上,头戴璞帽,身着长衫,脚蹬麻鞋,正在转动石磨磨茶,神态专注,动作舒缓;石磨旁横放一把茶帚,用来扫除茶末。另一人伫立茶案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提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风炉、茶釜,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盏托以及茶罗子、贮茶盒等用器。画面右侧,一僧人伏案执笔,正在作书;一羽士相对而坐,意在观览;一儒士端坐其旁,似在欣赏。画面布局恬淡闲雅,笔意生动,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雅士茶会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场景的真实写照。
 
  其中僧人使用的那张书桌,常见类似器形于唐、宋、元时期的古画,遗憾的是几无传世。这种书桌比较特别之处在于有托泥,可以起到管束脚足的作用,此外,同种制法的卧具也不在少数。明代之后,这种造型的桌案已经明显减少;及至清代,由于器形追求厚重,在一些桌案上托泥又重新流行起来,只不过,韵味早已迥异。田家青先生曾设计一款“棂格打洼式小画桌”,可算现代设计师还魂那种宋元之韵的成功案例。
【文征明《兰亭修褉图》】
【唐寅《事茗图》】
【仇英《桐阴书静图》】
【宋人临《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李嵩《听阮图》】
【杜堇《玩古图》】
【刘松年《撵茶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