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中国武术 精神已死 精粹不在 何以涅槃(续四)

 隐士的书屋 2017-01-16

中国武术 精神已死 精粹不在 何以涅槃(续四)




前面谈了车撞力、锤击力、钩挂力、戳斫力、弹抖力、鞭打力以及零距离穿透力等攻击性劲力,这些攻击型劲力在实际运用时都要打出爆发力的效果才有实际价值。

爆发力取决于三点:

发力的模式合理、血气充足、相关肌群发达。

如何练习?

发力模式的合理取决于桩式和拳架子结构、单操和正确盘走拳架子。

血气充足取决于站桩和正确盘走拳架子的练习强度。

相关肌群取决于专项功力训练、单操手和正确盘走拳架子。

所以,正确的站桩、单操和盘走拳架子对于劲力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但这些劲力统属于后天俗力,如果不融合在先天真一之气中,无论怎样练,这些后天俗力都永远无法突破一个人天生内具的劲力特性。故一般而言,中国拳手在劲力上很难超越经过同等劲力修为的白人和黑人拳手。因此,要想与之抗衡,就只有在打法、技巧上动脑筋、下功夫。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拳法、腿法、摔法、拿法虽有自身特色,但与现代竞技技击技法比较,并不形成优势。所以近三十年来,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的选手参加国际竞技技击赛事,从未取得过好名次。

如今一些传统武术的研习者,在积极探索竞技技击的制胜规律和高效的训练模式,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如今不少传统武术的研习者都声称他们练出了电击力,而且认为电击力并不神秘,经过一两年甚至半年的训练即可练成。果如是,则非常好,我将由衷的赞佩!但是我感到不解的是,他们这种电击力既然练出来不太困难,为什么在所有竞技技击比赛中都没有看到呢?当年支一峰先生信手用手指一敲我的小臂,轻巧自然,顿时令我痛入骨髓,心悸瘫软,其威力之强悍,致用之自然,远超所见过的一切劲力形式。可惜的是支一峰先生还没有来得及传下这个劲,就因车祸去世。而根据目前自称具备电击力者自己的描述,他们发出电击力的过程和效果与支一峰先生的这种电击力明显不同,威力不及支一峰先生的电击力强大,发力的过程也不及支一峰先生那么自然。关键是在散手技击中的致用效果,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我对各位的祝贺还要等一等。

我总说这种让人讨厌的话,有煞风景,但是我的目的无非是提醒当今传统武术的研习者,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把步子走得更扎实一点。人体的功能是非常奇妙的,每代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取得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我期待着今天传统武术的研习者能够有新的发现、新的成就。在武艺上,不要生活在古人的影子下面。

前面我已讲了,因我造诣肤浅,对于支一峰先生那种电击力的形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难以深究。同时我殷切期待广大传统武术研习者都能练出电击力,乃至更高效的劲力,为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效能的复兴做出贡献,在擂台竞技赛场上有上佳表现。

其实中国传统武术失传的岂止是电击力,失传者甚多,比如绵渗力现在也很难见到。

什么是绵渗力?还是用个例子来说明,据胡朴安先生的侄子胡顺安先生(河北省沙河市一级中学教师)回忆:

一日,我与伯父伯母共同吃过晚饭后,我如常给师父(胡俭珍)烧开水。俭珍公很高兴,边拆讲拳械用法,边顺手取来一把绿豆,洒在一块长约六十公分、宽约尺余、厚度十余公分的石板上,笑着说今天让我开开眼界,我不解其意。只见俭珍公说着话,喝着茶水,用右手漫不经意地揉着绿豆。少顷,俭珍公说,顺安,你看看。我一看,石板碎裂,而绿豆完好如初,甚是惊奇,急问何因?俭珍公说,这是内功,叫做伤内不伤外,只有潜心练习,功至深处,方可达成。

我将此种劲称之为绵渗力。我辈太极拳好手何回子与人打轮,三个轮没打完,对手就受不了了,虽然仅是黏敷于对方手臂,未用点按抓闭等手法,却令对方酸痛入骨,大概也属于绵渗力。而绵渗力达到如胡俭珍先生这等境界似已成绝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