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成龙 电视剧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7-01-17

于成龙

别名:暂无
导演:吴子牛
地区: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2017-1-3
更新集数:更新至24集
更新时间: 暂无
看点:
一代廉吏于成龙

剧情介绍

    讲述于成龙的为官经历,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生动诠释于成龙“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主张,弘扬他“以民为本、勤政清廉、敢于担当”的为官精神,力求塑造一位有血有肉、铮铮铁骨、廉能并重的廉吏形象。


《清史稿·于成龙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 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u]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 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 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 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u]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 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 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 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 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 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 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 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 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 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 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

    康熙十七年,迁官为福建按察使。有百姓因为与海外有来往而获罪,株连了几千人,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于成龙写信告诉康亲王杰,认为所株连的多是平 民,应该查清以后释放他们。康亲王平素很敬重于成龙,就全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 顷,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 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康熙二十年,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 履谦很恰当,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了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 定要自勉呀!”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的骏马一匹,还做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不久, 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自己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就编 造出一些流言蜚语。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 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 痛哭,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为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 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 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


    于成龙(生于1617年,卒于1684年)字北漠,自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人。


    “清史”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科场考官公然接受考生贿赂,大胆徇私舞弊,向行贿者泄露考题。   

    目睹科场上种种不堪,生性耿直的于成龙愤懑难抑,于是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此举等于公开向考官挑战,结果可想而知。放榜时,于成龙果然榜上无名,只 勉强给了个副榜贡生的资格。啥叫副榜贡生?明朝科举制度规定:副榜贡生为备取生,虽没有中得举人,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结束后,于成龙辞去做官机会, 他以父亲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回到了故乡山西永宁州来堡村。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于成龙故居   山西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

    彼时,正值明清之交,风云突变,兵戈扰攘,遍地哀鸿。清顺治十二年(1647 年),天下稍安,于成龙离家来到太原刻苦攻书四年,顺治八年(1651年)乡试,于成龙再次名落孙山,这年他已35岁了。

    之后,回到来堡村的于成龙,因父、兄相继病故,两个儿子长成读书,家事繁杂,经济负担沉重,他整日里忙于养家糊口,再也没工夫、没心思参加科举考试了。

    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百废待兴的清朝苦于人才匮乏,允许曾在前朝取得过功名者免试为官。于成龙以前明副榜贡生的资格入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准备出仕。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44岁的于成龙,被朝廷委任为广西罗城知县。彼时的罗城,僻处岭南一隅,地瘠民贫,素有烟瘴之地一说,被时人视作畏途。于成龙不顾亲朋阻拦,接受了清廷的委任,他抛妻别子,跋涉千里,辗转来到广西罗城。  

    罗城迭经战乱,新隶清朝的统治不过两年,盗匪横行,土酋跋扈,局势未稳,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罗城名为县治,却杂草丛生,遍地荒芜,所谓的街道,不过居民 六户,茅屋数间,就连堂堂县衙也只有三间破草房。于成龙等见状大惊,只得暂时寄居在关帝庙内。在极度的困境中,从山西带来的五名仆从死的死、逃的逃,于成 龙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以坚强的意志,筚路蓝缕,绝不言弃,他带病理事,迈开其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手法,他当了三年县令,就使罗城摆脱了混乱无序的状态,盗匪几乎绝迹,秩序变得井井有条,百姓各安生理,慢慢形成了三 街六巷,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史载,于成龙在罗城“插棘为门,累土为几”,兢兢业业打理政事,他清贫的生活和卓著的政事一时传为佳话。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于成龙卓越的政绩与突出的才干受到了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模范。 

    康熙六年(1673年),口碑极佳、政绩突出的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官场上唯一的一个“卓异”,被朝廷攫升为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知州。

    在合州任知州期间,于成龙广招湖广移民屯垦开荒,使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本已千疮百孔的凋敝经济快速得以复原。因招民开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 (1669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再次被提升为湖北黄州府同知。康熙十四年秋,黄州府发生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于成龙发放拯济粮使数万灾民渡过难关,无数饥民得以存活。由于在黄州同知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湖广巡抚张朝珍十分器重踏实肯干的于成龙,再次将他举为“卓异”,并屡次向朝廷举荐。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被调至湖北武昌府主持政务,并将被攫为武昌知府(候补)。恰在此时,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爆发。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 桂兵出云南,一路兵锋凌厉,贵州、湖南很快被其攻占,湖北危若累卵,一日数惊。与此同时,吴三桂派遣许多湖北籍的部将,特封官许愿并携“札书”回原籍策反,以搅乱荆楚人心,并借机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发现“伪札”,屈姓知县以“通贼”罪名滥捕滥杀,搞得人人自危。麻城曹家河土豪刘君孚父子暗中接受了吴三桂“副将伪札”,因害怕事发被诛杀,于是暗中联络东山一代的“蕲黄四十八寨”私人武装势力一起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官声甚好,素有威望,加上他能力出众办法多,于是被地方官请出来帮助收拾乱局。   

    于成龙果然有办法,他力主招抚,反对一味剿杀,他命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被裹挟的百姓缴械回家,事态很快就趋于缓和。之后,他又冒着巨大风险, 只身进入率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以诚恳的态度说服刘君孚以及他手下的300剽悍猎户归顺朝廷。十天之内,本已汹汹的事态得以迅速平息。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同年八月,于成龙被正式委任为黄州知府,刚到任上,“蕲黄四十八寨”第二次叛乱又接踵而至。当时,吴三桂派来的所谓奸细纷纷乘隙潜入黄州,这些人暗中联络 当地豪绅、巨盗、土寇,各寨纷纷举事,一时间“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规模大大超过前次。四十八寨十万之众鼓噪啸聚,准备围攻黄州府城。于成龙处变不惊,他深知黄州府的重要性,于是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府城,由自己亲率团练、乡勇主动上山进剿的策略。于成龙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进发到东山黄土坳一带,随即向数量远多于己的叛乱者展开攻击。刘君孚闻讯亦带手下赶来助战。于成龙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尤其在战局不利时置生死于不顾,激励众人以弱击强,最终大获全胜。此战一举擒获暴乱主谋余世荣以及其他四位巨魁。之后,于成龙乘胜平息了其他多股叛乱。他剿抚结合,恩威并施,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干净利索地将席卷几乎整个黄州的反叛势力镇压了下去。后来,吴三桂暴毙衡州,他的势力从未踏进湖北半步。湖广总督蔡毓荣十分青睐于成龙大才,给予他极大的褒奖。 

     康熙十八年(1678年),于成龙积功升为湖广下江陆道道员,在湖北做官期间,尽管地位与境遇都已不同往日,但他仍不忘初心,低调务实,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

     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史载,于成龙离开黄州赴福建按察使任所时,数万黄州百姓自愿沿路送行至江西九江,一路上,众人呜咽的哭声与汤汤的流水声,汇聚成一首令闻者动容的悲怆奏鸣曲。  

     于成龙的清正廉洁,勇于任事,深得康熙的赞许。康熙十二年,他特地在懋勤殿召见于成龙,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人”,还赏赐白金、良驹、御诗等,勉励他始终如 一,永远保持不媚流俗、正道而行的崇高气节。此后,于成龙为政更加勤勉,始终不敢懈怠,常常工作至通宵达旦。即便后来被升为两江总督,已经贵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还经常微服私访,使属下官吏不敢贪赃枉法,更不敢随意祸害百姓,他上任不久,就让江南风气大为改观。虽然康熙信任,政绩卓著,百姓拥戴,但骨鲠直 臣于成龙还是得罪了不少官场中人,这些人挟私报复,栽赃陷害,他被迫离任。康熙见奏后特意下诏挽留。

    清史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享年68岁。于成龙死后,遗物只有一件旧棉袍和一些盐巴、豆豉等简单调味品。康熙得知后,心中无限喟叹加惋惜,他始知于成龙表里如一,一生廉洁,所谓他官做大后变更素行的说法纯系小人构陷欺罔之语。于成龙政绩卓著,为官清正, 却反遭非议,让康熙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为了表彰于成龙并使廉风发扬光大,他特地书写了“高行清粹”四个大字并制成匾额赠给于家。康熙还破例为他撰写碑 文,以示哀荣的同时,也是对于成龙廉洁刻苦一生的最大肯定与表彰。 

    于成龙被史家赞誉为“清廉耿介之士,担当任事之官,情怀深沉之子,古今吏者之师”。他尽忠职守,鞠躬尽瘁,不怕死、不爱财、敢任事、恤百姓,不愧为“天下 廉吏第一人”。清史记载,于成龙死后,南京城内民众闻讯,皆悲恸哭泣,即便是贩夫走卒、寺院僧尼、捕快衙役等都为之痛哭流涕,可见他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与 绝佳口碑。铁骨铮铮的于成龙,不愧是整体龌龊的大清官场上一股可彰善瘅恶的汨汨清流。 
    
    康熙也算一代有为君主。他对整饬吏治坚持不懈,在任内不断铲除贪腐,褒奖清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形势永远比人强。即便出了于 成龙这样以清廉自许的一代能吏,也阻挡不了当时吏治的日渐腐败,加上彼时官员的俸禄确实偏低,早已是积重难返,康熙煞费苦心大举察吏,也只能是小修小补, 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时官场上屡禁不止的贪墨与萎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