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仅服10剂,哮喘即平——95期

 滚滚车轮y 2017-01-22


上期原医案

张学文医案

李某某,女,34岁,工人。

发热恶寒2天,始按普通感冒治疗,经服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阿司匹林等不仅无效,反而逐日增重,体温高达41℃,经用液体加用四环素滴注不愈。

接诊时,患者体温虽高但近衣被,腰痛身痛,背恶寒明显,咽喉痛,尿黄赤,舌淡青,脉反沉。

方用____汤加味。(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1剂见效,连夜又进1剂,则脉静身凉,再未复发。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青龙汤

上一期:10几岁抽烟,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次方3剂可搞定【94期】

上期原医案

周仲瑛医案

余某,女,52岁,1991年1月24日初诊。

喘哮数年,反复不愈,去冬受寒后剧发,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润,脉细弦,经用多种中西药治疗至今未能缓解。从寒饮伏肺,壅遏气道,肺失宣畅辨治;予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法。

方药如下:

蜜炙麻黄6g 桂枝6g 细辛3g 淡干姜3g

法半夏10g 白前10g 杏仁10g 橘皮6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紫苏子10g 炙甘草 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月4日,喘哮能平,胸膈满闷消失,形寒怕冷减轻,痰少色白稀薄,易于咯出,治守原意,原方7剂,以资巩固。

按语

本案哮喘数年不愈,素有风痰内伏,遇寒即发,证候表现为咯痰稀薄,色白有泡沫,素日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苔白滑而润为主,显系寒饮伏肺为患;发则呼吸急促,哮鸣有声,微咳,但胸膈满闷如塞,皆由寒饮阻滞气道,肺气升降不利所致,证属哮病之寒哮无疑。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实乃正治之法。方用小青龙汤、止嗽散化裁,仅服10剂,哮喘即平,巩固1周,病即稳定不发,可谓 “效如桴鼓”。

周老治疗疾病,重视脏腑病机和寒热虚实之间相互转化,哮喘病位在肺,但与脾、肾、肝、大肠等亦密切相关,如脾不能运输水津,肾不能蒸化水液,均可致津液汇聚成痰,上千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饮食不当者病源于脾,而素质不强者则多以肾为主。因此,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为主者,则当调补肺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着。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具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之功,重在温化寒饮,是表里双解之代表方剂。方用麻黄发汗平喘,兼能利水,桂枝解肌,调和营卫,麻黄配桂枝,增强通阳宣散之力;桂枝配芍药为外散风寒,内敛营阴,加强调和营卫之功;干姜、细辛之辛,温中散寒以化饮,半夏辛燥,降逆化痰以蠲饮;配五味子以敛肺止咳,以防肺气之耗散;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故本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之功。

成无己依《内经》之理而论本方,评之甚精,其云: “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平,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药五味子为佐,以收逆气。干姜味辛热,细辛味辛热,半夏味辛微温,三者所以为佐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以于姜细辛半夏为使,以散寒水。逆气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

此方在《伤寒论》中主治风寒客表,水停心下之证。症见于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咯清稀冷痰或白泡沫痰,舌苔白滑,脉弦或浮弦、细滑。

[方药]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1)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