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主疏泄 肝血不足 打通胆经和肝经(舍得的日志)

 我的春夏秋冬 2017-01-23
肝主疏泄 肝血不足 打通胆经和肝经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调肝理气畅血脉 杂病不妨从肝论治—刘德喜临证经验 2013-07-03 09:49:07|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肝主疏泄
疏泄也就是把液体从体内排出到体外。也就是说汗液、小便以及女性的月经正常与否都和肝气有关系。
疏泄有太过与不及之分。
比如汗液,正常的人出汗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在该出汗的时候才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就不出汗。此时的汗出与否与两个因素有关系,一个是负责出汗的肝的疏泄,另一个是负责敛汗的肺的收敛。汗的本原是血,肝与血是一家子,单纯的肝和血都有疏泄的作用,血的疏泄,是经过了脉管的过滤的,血细胞不会出来,剩下的那部分出来后在皮肤表面的表现就是汗。体表还有一层卫气,卫气与肺相通,负责收敛,正常人卫气和营血是平衡的,因此汗不会不出,也不会太过。如果疏泄功能太强,那就会出现汗出不止的现象。比如中风感冒的时候就有汗。
正常来说,汗是热的时候才出的,中风感冒已经怕风怕冷了,是一个寒性的表现了,为什么还会出汗呢?这就是不正常的出汗了。因为风在天在风,在地为木,在人体为肝,也就是说风和肝是一家子,都能疏泄。中风感冒就是人体为风所伤,风和肝是一家人,就联合起来,疏泄功能一下子加强了好多,这个时候负责收敛的卫气就显的薄弱,不能与疏泄平衡,因此汗就不停的外渗。此时就是疏泄太过的表现。该病位在肌肤表面,因此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就能治疗。
相反的情况,疏泄不及。伤寒感冒的时候,寒气与肺一家,寒气就和卫气联合,收敛功能大增,疏泄之力与收敛之力不能平衡,就出现毛孔关闭,汗不得出的情况。此时虽然体内正发着高烧,非常应该出汗,但是汗也不能出来。此时的治疗那就是用麻黄汤,强行把毛孔打开,把寒气给赶跑,这样营卫调和以后,汗出就正常了。
还有一种情况出汗,就是胃肠中有积食,排不出来,在肠胃中发酵,产生大量的热,此时热与肝木相合,木能
生火,在热助之下,疏泄能力也是亢奋,因此也会出现汗出不止的情况,此时病位在肠胃,需要用承气汤把积食排出去,自然就好了。
再一种情况是虚劳汗出,身体非常虚弱。气严重不足,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一运动就气喘汗出。此时是因为肺气虚弱,导致了卫气收敛力量不够,才出现汗出与气喘的。此时应该补气,可以用一些黄芪。好多人一看见汗出,就要用黄芪止汗,其实是不正确的。
上面是略举一些汗出异常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汗出异常的情况,以后有机会再说。
再如小便。
小便的排泄也是肝的疏泄负责的。疏泄太过,那就是小便频,尿崩;疏泄不及就是小便不利。这是最明显的,还有隐藏着的,就是水肿,也是疏泄不利造成的。
疏泄太过,膀胱一有小便就马上排出来了,因此小便非常频。一般老年人常见。现在好多年轻人也有这种情况。昨天还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找我看小便频。这种情况要是从肾上说,就是肾阳虚。肾阳虚后,寒气就盛,这样寒气就直接影响到脾,脾本来是土,此刻就变成冻土了。水生木,木要穿过土层才能成长,此刻冻土坚硬,木不能上行,于是就鳖在下边,往下冲,这股力量就直接去疏泄膀胱了。因此膀胱里一有小便,就马上就疏泄出来了。此刻还伴有其他的证状,比如腰酸、沉、凉、疼等等。按照黄师所说,那就应该用干姜暖脾、泽泻、茯苓泄土湿,附子温肾阳,桂枝疏肝气,白芍滋润风之燥气。所以这就是一个治疗小便频的处方,严重的还会加上点牡蛎来收敛固涩。
现在还有很多小孩子尿床、小便不禁等等,都是这样的原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治疗。
不要着急去记这些方子,方子以后会详细的讲,现在主要是讲原理。
疏泄不及,那就是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红赤等等。这些情况用现在医学来说,可能就是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此时可以理解为也是脾湿导致木升发不利,郁积在下,去把肾里的相火疏泄出来了,相火一出来,膀胱受热膨胀,把尿道口给堵塞了,加上本来就是水脏,这就又有水有热,这肯定就是发炎了。如果用寒凉的消炎药的话会更加重脾的负担,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有好转,但是过一阵子还犯。此时可以用上面那个处方去治疗,也可以用真武汤去治疗,用真武汤,就是强化肾阳,一些子把那里的积水给气化,这样前列腺、尿道就不肿胀了,小便自然顺利。
这种情况有时候严重,就出现小便便血的情况。有的人一看见小便出血了,吓的给什么似的,其实还是上述的病因。不过此时的治疗就要换处方了。一般如果有上热,口渴,想喝水的话就可以用猪苓汤。昨天讲过了用真武汤治疗前列腺疾病,如果出现了尿血,那就要上猪苓汤了。
再如就是女性的月经。也是由肝来负责疏泄。
出现了闭经或者月经延长,那肯定就是疏泄不及;出现了淋漓不断、血崩那肯定就是疏泄太过。
当然一方面闭经和月经延长,有血不足的原因,此时应当补血。如果长久延长或者闭经的话,就要考虑体内有没有瘀血了。一般也是用桂枝、白芍、干姜、茯苓、桃仁、丹皮、丹参等药物配方来调理。用桃仁和丹参就是用来化淤血的。首要的原因也是脾肾湿寒。脾一不正常,那肝肯定不正常,原因就在这里呢。有的女性本来是在例假期间,因为贪嘴,吃了几块雪糕,第二天就例假就停了。这就是吃雪糕后,造成了中焦的寒气,又影响了肝气的疏泄。其实肚子疼也是肝气不顺造成的,小肚子疼都是由于肝木升发不利而克脾土所导致的。治疗上都要温肾暖脾疏肝。
疏泄太过那就是淋漓不断,严重的出现血崩。此时应该标本同治,温肾暖脾疏肝加上一些止血药,如把干姜换成炮姜,或者是加上点血余炭等等。
上述所说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疾病。治疗上都要考虑到肝的疏泄,而不是见病治病,这是中医的思考方法
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的症状:脉玄细,头晕,肢体麻木,或拘挛,女人会月经不调,或闭经。 会导致身体虚弱,不会导致恶性病。
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其经络上系于目。《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这说明目之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都是渊源于肝经气血之濡养。
所以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明;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头目晕眩;肝风内动,则目斜视上吊
1、以脏补脏,鸡为先。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食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阳偏亢的高血压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3、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养血,菠菜为佳蔬。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滋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鉴于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血流量。所以王冰注《内经》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如果肝有病,则失藏血的功能,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同时也会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
如肝血不足,常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
月经闭而不行的症状。
具体分析如下: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它与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节有密切关系。例如:人的精神乐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舒畅,升降有序,气血和平;如果肝气抑郁,闷闷不乐,多疑善虑,咽中作梗,甚至沉闷欲哭,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男子就会发生肝病。肝气过于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症。在气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畅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如肝气郁结,则血流不畅,势必影响到肝藏血的基本功能,从而出现胸胁刺痛,月经不凋;甚则血结成块而为症遐,或月经闭而不行。如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行,可以出现面红、目赤、呕血等症状。所以孟子谈到养气时说:“持其志,勿暴其气。”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有通利水液的作用。气机不畅,气滞水停,常致小便不利,水液停留,而成水肿、腹水等症。
在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是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升降;另外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所以肝气郁结的患者,常见胃气不降之呃逆与脾气不升之腹泄疾患。
肝主筋。《素问·痿论篇》说:“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能主筋膜,主要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使筋膜得到濡养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气不足,不能养筋,则会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甚则屈伸不利。若热邪劫伤津血,血不营筋,而见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称为“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爪为筋之余”,肝血足,则筋强力壮,指甲坚韧。肝血虚,则筋无力,指甲薄而软,甚至塌陷易脆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其经络上系于目。《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这说明目之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都是渊源于肝经气血之濡养。
所以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明;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头目晕眩;肝风内动,则目斜视上吊   肝血不足是机体损伤后,由于损伤出血或损伤日久,脏腑虚弱,从而形成肝血不足的证候。
  【临床表现〕两眼干涩,视物昏暗,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四肢麻痹,肌肉展颤,关节拘急不利,夜寐多梦。妇女经少或经闭。舌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3机体损伤,阴血流失;或损伤日久,累及脾肾,致脾肾亏虚,而脾主运化,为生血之源,后天之本,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或伤后致肝之藏血功能失健,而形成肝血不足之候。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其窍失养,故两眼干涩,视物昏暗;肝血不足,头面失营,故眩晕,面白无华;肝其华在爪,肝血虚,故爪甲不荣;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虚则肾精亦虚,而耳为肾窍,肾精虚则其窍失充,故耳鸣;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风性易动”。故肌肉振颤;血虚四肢失养,故四肢麻痹;肝主筋,肝血不足,主筋无权,故关节屈伸不利,正如(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肝血不足,则心无所主,神失其养,故夜寐多梦;妇女月经以血为本,肝血不足,故经少或经闭;舌淡、脉弦细乃肝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血养肝。方如补肝汤加减。
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鉴于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血流量。所以王冰注《内经》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如果肝有病,则失藏血的功能,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同时也会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
如肝血不足,常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
月经闭而不行的症状。
具体分析如下: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它与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节有密切关系。例如:人的精神乐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舒畅,升降有序,气血和平;如果肝气抑郁,闷闷不乐,多疑善虑,咽中作梗,甚至沉闷欲哭,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男子就会发生肝病。肝气过于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症。在气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畅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如肝气郁结,则血流不畅,势必影响到肝藏血的基本功能,从而出现胸胁刺痛,月经不凋;甚则血结成块而为症遐,或月经闭而不行。如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行,可以出现面红、目赤、呕血等症状。所以孟子谈到养气时说:“持其志,勿暴其气。”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有通利水液的作用。气机不畅,气滞水停,常致小便不利,水液停留,而成水肿、腹水等症。
在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是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升降;另外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所以肝气郁结的患者,常见胃气不降之呃逆与脾气不升之腹泄疾患。
肝主筋。《素问·痿论篇》说:“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能主筋膜,主要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使筋膜得到濡养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气不足,不能养筋,则会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甚则屈伸不利。若热邪劫伤津血,血不营筋,而见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称为“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爪为筋之余”,肝血足,则筋强力壮,指甲坚韧。肝血虚,则筋无力,指甲薄而软,甚至塌陷易脆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其经络上系于目。《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这说明目之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都是渊源于肝经气血之濡养。
所以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明;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头目晕眩;肝风内动,则目斜视上吊 。
打通胆经和肝经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肝胆经缘何同甘共苦呢?中医说,肝主疏泄、生发,胆主通降。胆汁排泄是否正常,取决于肝的疏泄功能。若肝失常则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亦然。所以说,它俩就是一对难兄难弟,谁都离不开谁,谁都得借着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人的肝胆之气充足,谋略和决断并举,方能成大事。
身体最怕没有“担当”——打通胆经的具体办法
胆经是沿身体侧面运行,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一条阳经,运行着少阳之气(如体内初升的日头)。中医说“十一脏腑取决于胆”,取决于什么呢?就是胆经的一阳生发之气。
子时(夜11-1点),天地开始从阴转阳,人体里的胆经第一个应天而动,生发阳气。人若此时深度睡眠,阳气就生发得正常,为“胆气升万物安;人若此时熬夜(困劲过),则阳气生发不足,直接影响脏腑的生机,久之,人必虾米。所以说,现代人熬夜,子时胆开发不利,余脏也不安啊!
胆为清净之腑,喜清宁、寂静,而热、湿、痰及抑郁等不良因素都会影响胆汁疏泄,使胆气不宁,表现为胆怯、梦多、烦躁等。我发现,有的人决断力差,是为胆气不足;有的人决断过强(胆大),是胆有痰热扰乱。所以,疏通胆经,还要看看自己周遭的生存环境,远离恶扰,使胆经保住晚节,守住清净。别胆大得罪上司,妄为去抢银行,少梦觉香人安宁,才是胆经一辈子的担当。我们做人是不是该学学胆经呢?
1.偏头痛,先查胆经
三焦经在外眼角瞳子穴处交汇胆经。从外眼角起,共3条支脉绕耳上方,布满整个头部外侧。一般偏头痛、额角痛、耳朵后面毛病等,都与此经有关,可循经点揉,或用刮痧板沿线慢慢推压,还可用指甲背面向下推刮头皮,有清热、祛风、止痛、消肿等效果。
我一个朋友长期偏头痛,我嘱她坚持拍打胆经,一段时间过后,电话告诉我说,头疼减轻了一点。又嘱她买了刮痧板,每天梳头,把头部胆经疏通;再拍拍身体侧面,使胆气顺利下行;最后按摩脚背上的足临泣(引气的开关)。又坚持了1个月,报来喜讯:这回,她头的不痛了。
2.吹热风池穴,寒气立马走人
头上经络线N多,皆过脖子。古人在脖子后面,发现风池穴,顾名思义,可装风的池子,因脖子皮薄肉少,风寒易留宿风池。由此想到古人聪明,立领中式服恰护住此穴,而现代的大翻领衣服(更有袒胸露肩者),使风邪直接进胆经了(风起,女人们要系纱巾哈)。
医书记载,肩部的肩井穴对乳腺问题、中风、疔疮及高血压等均有效。
故经常点揉二穴,或在此拔罐、刺络(邪重时),可保持头部与身子之间的气血通畅。一般我偶感风寒时,头件事情就是加热风池穴,以驱风寒。可用手揉热,也可用吹风机吹热,使其局部发热出汗,便可把风池穴里的风寒请出(窍门:也可使劲搓手腕的脉搏处,发热即止涕)。
3.在京门、章门、带脉拔罐,老寒腿不见了
在此处的8个穴位里,胸部的适合理气开郁;腹部的更适合女子月经、白带异常等毛病,个个有奇功异效。可逐个点揉通畅,也可拔罐。如果受寒需要温灸者,请咨询中医大夫。
我以前有老寒腿8年,最后在这段找到了3个寒邪瘀堵点,在京门、章门附近,用拔罐加温灸,最终痊愈。您不用对着胆经图来一一寻找穴位,而是可以先自己找到痛点,然后再施治,只要是在胆经区域即可  
4.打屁股针多的人,一定要通环跳
用胳膊肘顶住环跳穴,大部分人都很痛。环跳是保胆经上下通畅的最大关,因屁屁上肉太厚啊。当年打屁股针多的人,这里往往发硬有结节和瘀堵,用局部走罐,或反复拔罐、按摩便可逐渐搞通,夏季做比较好,因为夏季阳气往外走,冬季则不适合做。
5.大腿侧面按着疼,就拔罐风市——腿部的胆经通畅法
如果大腿外侧面肉比较厚实,点按(到骨头上)有疼痛感,多为瘀堵,可借用身边的小物件点揉。其中风市穴可反复拔罐,直到出尽痧为止。
胆经下行,遇关节,易被卡,故关节下方的第一个穴位阳陵泉要多揉。同理,若胆经易受寒凉的,要从保暖关节入手(改善生活习性)。腿肚子外侧沿线有若干个穴位,可清肝利胆,舒经活络。肉厚实的,用拍打法即可;有特别痛的点,可借用真空罐,请邪出门。
7.上病下治,效果奇好——脚部外侧段的胆经通畅法
胆经循行线路一直到足第4脚趾尖结束,脚上的4个穴位对胆经上部沿线有头、胸部疾患,或有热邪者,均有效果。足第4脚趾尖足窍阴为胆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一般多用刺络放血,以泄身体上的实热。
我拍打胆经两个多月后(疏通经络为后话),效果明显。一是宿便多,相当于给身体排毒;二是大腿消瘦,经络通畅;三是脸上的黄褐斑颜色淡了。俺最受益的是老寒腿,才用了3个罐,困扰我8年的病根就这么神奇地消失了。俺信服了中医的智慧,并从此立志为传播中医作贡献。
我的体质属于肝胆火大,近期用眼过度,自己揉揉足临泣和丘墟,感觉眼睛舒服,一点儿都不疲劳了。一次,我有点上火,一侧耳朵发热,嗓子疼,按揉了同侧的足临泣和丘墟,止痛不明显,又换了另一只脚,刚揉了几下,即刻止痛。
所以说,在疏通经络时,只要懂得原理,您总可以找到身体里的玄机,灵感常现,获得解惑之后的愉悦。
健康小提示
1.胆经管储存精汁(胆汁),中医胆病可见口苦、郁闷(常叹气)、胸胁部疼痛、睡觉时辗转反侧等。
2.胆经主升发清阳之气。气不上头面,面部灰头土脸,无光泽;气不达体表,肌肤失去濡润。
3.胆气虚弱者受不良刺激后易发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
4.养护胆经方案:
①必须保证子时(夜11-1点)深度睡眠。
②坚持拍打胆经。
5.拍打胆经方法:侧坐沙发,跷二郎腿,斜身正好露出环跳;手持按摩锤或空拳,像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样向下拍打,从环跳到膝阳关。每天最好两次,每次单侧做10分钟(最好连续做10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没啥意义)。
感觉大腿外侧发热,血液通畅,脚发酥为佳(有的人脚因胆经瘀堵而冰凉,用此法可缓解)。
6.拍打时间:白天随意,晚上最好别超过10点(把它激醒,人易兴奋失眠啊)。
7.注意事项:有的人胆经堵塞情况严重,开始拍时皮肤会出现状况,如青紫色(我出现过)、出疹子等,这一般是胆经在排毒,稍微休息,见好再行。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去医院,最好是看中医! 
拿捏火候,管好将军——打通肝经的具体办法
中医说,肝为血之藏,魂之处,筋之宗,与胆、筋、爪、目,成肝系。肝乃将军之官,有大将军风范,那就要保持威风,不能压抑,但绝不纵容。
而如何“掌握火候,管好将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尤其对喜欢和擅长管理的人(俺是)来说更是如此。提示您:先管理好自己手下的将官,才能当好本土的司令!
肝有两大功能:一主疏泄,可促消化,调情志,维持气血的运行和水液输布,还可调理生殖系统毛病;二主藏血,白天血随气行,供您做事,夜晚人睡养血,滋养肝阴。每天凌晨1-3点,周身气血会聚于肝,故此时必须熟睡,阴血才可调养。如此时熬夜娱乐,或白天生气动怒,肝不养血,血海空虚,久之,肝血必定亏虚,病来扰之。
您可以用手去按压肝经上的穴位。如果是脾气大或闷闷不乐的人,就会发现诸多的痛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瘀,这与一个人性格禀性有关。一般女性有月经,肝郁还可随血排泄,但男性惨了,肝经瘀堵只会越来越多,久积成患。我问过自己,为何世上男性肝癌发病率多于女性呢?为何脾气大的人易发肝癌呢?是男性肝郁没有出路吗?如果我们的亲朋好友中有这样的男性,建议您多给他一些关注,帮助他宣泄情绪吧!
1.上面烟筒堵了,捅开下面的“盖子”才行——脚背上的肝经通畅法
胆经在脚背外侧将气血传递给肝经,大脚趾内侧的大敦穴即为肝经的起点。这里可刺络,有理气、调血、泻肝热的作用。
沿大脚趾与第2脚趾趾间向上,有行间、太冲、中封三穴,它们都是我常用(上病下治)舒肝理气、镇静泄热的宝贝。从太冲向行间推压(骨缝间),可顺肝经气血,引肝气下行,泄下肝热。因为肝气是容易上逆的,就像烟筒堵了,要捅开下面才行。
见过N多长期肝郁的朋友(包括自己),起初,把太冲穴都点破了,也无济于事。我觉得这是上面烟囱堵满了,还是得先掏灰,把肝经中段的瘀堵搬走后,再常揉此二穴,才能顺利引肝气下行。
下面重点介绍这几个穴位:
行间穴在第1、2脚趾趾缝纹端。该穴属火,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等,对酒精肝、脂肪肝、生殖器疾病,以及痛风的脚踝肿痛也有效果。每天可强烈刺激两次行间,向下按压1分钟即可。
太冲穴在行间上2寸的凹陷处。它能在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您头晕脑涨时降低血压,能在您身体虚寒时提升温度,能在您怒气大发时泻火平肝,能在您月经紊乱时调理周期。总之,它算是肝经上的命门大穴,所以每晚看电视时揉它两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显效!
去年春季,我干妈大脚趾疼、二脚指头抽筋,这正是肝经闹事!我急忙点压太冲,并从太冲向行间穴推压按摩。两分钟后,脚趾的症状全部取消,她欢快地起身进厨房,给俺烙肉饼去了。
我告诉干妈,按摩只能解决一时的疼痛,真正想身体好,还得靠自己!修炼性情,不急不躁,不恼不火,平静如水。我们的身体如同襁褓婴儿一样,要善待和呵护,不能由着性子折腾。您一时闹腾,痛快了自己,但这孩子可不傻,记住了如刀割般的伤害。伤害也是一种能量,积累起来早晚会发作的,所以对身体这孩子,也要好,也要心疼啊!我干妈听了我的话后,收住了脾气,最近自觉好多了,我很欣慰。
大敦穴,针对气郁
舒的妇科病,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男科的阳痿、尿频、尿失禁、疝气等有效。平时要多推揉自己的大脚趾,艾灸也可以。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通利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为固精之妙穴。脾气大、肝火旺的男性,该经常揉揉它啊!
2.多揉大腿内侧,养肝心情爽
大腿内侧,此段肉比较松散,囊囊肉多,多为肝经气血不足。凡爱郁闷的(肝气不畅)、爱发怒的(肝气乱动),此线多生结节,一按巨疼(我初按可疼啦)。
打通这段经络,可先用手慢慢揉(有种揉面的感觉),或借用电动按摩器依次振动,从弱到强,使其多年的盘根错节慢慢松开,还可用一个小的重物(比如,装满水的玻璃瓶、塑料圆润的按摩块等)轻轻砸,也可用虚拳拍打。
瘀堵厉害的人,初揉后,次日可见瘀血斑斑(像被人掐过),需等皮下吸收好后再重新开始。同时,您还要结合拍打胆经,身体两则都要拍,这段路径疏通了,对肝血运送全身作用巨大,可顺气舒肝,理血泄热。
我有个朋友的肝经大腿内侧全部瘀堵(脾气大,其实不是人本身这样,而是多年的疾患积累的),一触直叫唤。我就用手像揉面团那样,轻轻地推揉,她自己也坚持用电动按摩棒振动,眼见肝经痛感越来越轻。原来她右腿关节内侧的皮肤鼓起一个大包,晶莹透亮,走路费劲,现在肝经的大腿段松弛后,眼见大包开始缩小,原来关节发皱,人都不下楼,现在还可以逛公园和超市了。
3.治小腹不舒服,太冲配行间
从大腿根上来,肝经绕阴部一圈(凡此处圣地有麻烦,均问肝经)。因肝气造成的少腹内毛病,如女性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疝气,以及由肝热惹得附近一带长包、出疹子,您都可以仔细揉揉肝经的这几个穴位,使周围气血通畅,化气泄热。如果能在肝经上找些配穴一起做,如太冲加行间,效果更好。
我一女友阴部长了个小包(不疼不痒,但是别扭),我就让她用刮痧板疏通双腿肝经线,次日紫一片。再加上每天按揉太冲穴两分钟,喝点菊花茶,她自觉包包明显见小,不几日全部消失了。其实,身体表面长东西,就相当于启动报警系统,提示我们哪方面要出状况了,消除东西的同时,也等于疏通了瘀堵,解除了后患。
4.脾气大的人也有“软肋穴”——胸下肋部的肝经通畅法
章门和期门两个穴位,我给肝郁的人用得最多。查看书,其作用与逍遥丸相似,可舒肝健脾,调气活血。一般此处多用拔罐,见黑紫为寒凉,见通红为热邪,见水疱为湿邪,也有的都搅和在一起。医书说,它们对脾虚腹泻、肠鸣、腹胀也有效。
期门穴位置在肝脏附近,对有瘀堵疼痛的朋友,每天要坚持刺激该穴,必要时可以拔罐,对舒肝理气的效果特别棒(症状消失,即可收手)。
对脾气大、胁肋胀满的人,北中医秦立新老师建议,平时可用双手从中间沿肋下推向两边,正好盖住这三个门穴,便可把瘀积的气推开,也能让自己的大将军痛快一下啊!
我干妈血糖高,肝经上的这几个穴位,每次拔罐皆通红通红,还有水疱,跟熟透的石榴没两样。一次赶上天热,水疱久结痂,搞得老人头直大。所以,我要提示大家:大热天,有糖尿病的,都要谨慎拔罐。我感觉,她肝经湿热严重,瘀堵不堪已经给她带来了不尽的麻烦。
肝经体外的线都走完了,其体内还有线。一条通过横膈,分布胁肋,沿着咽喉后面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出前额,与督脉汇合于头上的巅顶。还有一条进了肺部。都说肝郁气滞的人易长肿瘤,看看肝经所走路线、所过之处,不都是人体易瘀堵而敏感的地方吗?
告诉大家,毁坏肝胆经的最大天敌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主要有三点:熬夜、暴脾气和郁闷!
熬夜能彻底摧毁肝胆经的养血、升阳的功能,就像连轴儿转审理犯人,不让合眼,还得用个火柴棍把眼皮支起来,对大将军也太狠了吧?人脾气起来了,就等于在闹腾肝胆,会迫使其经血妄行乱窜,造成处处瘀堵。而郁闷则相当于把大将军紧闭,关了小号,不让生发,那它就只能毁灭自己了。
现代人,痛快了自己,伤了肝体啊!故杂病丛生,势在必然。而巨大的压力,使人脾气暴躁,或郁郁寡欢,轻者伤及胃,重者中风、血压高等铁帽永远都摘不掉。而且,各种污染紧紧包裹着人体,大量的药物慢性损伤着肝脏。古人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如今这样对待肝脏,真是自作自受(我过去也这样)。
所以说,我们每天都要按时敲打肝经,从上到下地疏通。堵塞是日积月累的,打通也得不厌其烦,贵在坚持!肝主筋,因此还要多压压大腿内侧的筋(横劈叉),同时,拉伸身体各部分的筋对肝系统都有好处。
健康小提示
1.肝藏血,可调节血量。人动时,血运行于各条经络;人静时,血归于肝。故,心静闭目养神,是最好的调养肝血方法。
2.肝肾同源,一般肝血不足的人,必定牵连到肾精不足,故保肝也是养肾的一种方式啊。
3.女性经、带、产、胎皆与肝经有关,不可小视。
调肝理气畅血脉 调肝理气畅血脉-1》心血管疾病、肝主筋、主筋膜、肝主疏泄、肝主一身气机
专家:李祥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院长 卫生部保健局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以言 海军总医院中医部副主任医师
一提起血管病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心梗、脑梗等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院长李祥国提醒大家,血管出问题后果可不仅仅是心梗和脑梗。血管遍布全身,运送水谷精微,濡养各个脏器。所以任何一个部位的血管受损,都会有严重的后果。例如下肢间歇性跛行、血管型老年痴呆、颈动脉狭窄等都是后果严重的血管病。

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即是找到该疾病的原发脏予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原发脏是哪个呢?

李院长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原发脏其实是在肝。肝主筋、主筋膜,包括血管的内膜外膜;同时肝主一身气机,如果肝气不疏导致气滞,就容易引起血瘀,即是血管的堵塞。而且李院长认为,肝气不疏容易引起脾胃的运化不好,吃进的食物就容易转化成厚浊的水谷精微,也就是血脂。

李院长主张,心血管疾病应该从肝论治,并且第一次公开了自己根据几十年经验总结出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保密方——麝香保心汤。李院长介绍,这个方子是由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宣痹通阳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的三个经方化裁的,尤其适合有胸闷、气憋、胸痛等症状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但具体的用法、用量须经专业医师辨证处方。

伤肝就会导致心病,什么样的生活习惯会伤肝呢?大家都觉得喝酒伤肝,李院长认为酒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有行药活血的作用,所以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酒不是不能喝,但是一定要适量。

除了喝酒之外,李院长介绍,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50岁),肝气就会开始慢慢下滑,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注意肝脏的保护,他推荐香附茶。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调肝理气畅血脉-2》血瘀、动脉硬化、腔梗、脑梗、调肝
专家:李祥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院长 卫生部保健局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以言 海军总医院中医部副主任医师
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堵车,堵得人心里着急。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最怕的就是血管堵。全身上下都有血管,从动脉到静脉再到微细血管,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会出现堵塞。身体里这么多血管,最怕哪堵呢?

血管从生下来就在不停地使用,使用多了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硬化。影响心脑血管的主要是动脉,动脉硬化是伴随人一生的问题,早在7、8岁的孩子,主动脉上就可能会出现硬化斑,到了中老年硬化加快,所以如果想避免生命危险的发生,避免这三大区域发生大的瘀堵,就得提前注意,想办法延缓血管硬化的程度。
中国是一个脑卒中发病的大国,我国发病率为世界第二位,每年约150万人,其中76%致残,40%重残。为了更好地避免恶果的出现,节目中李院长提出了一个大家原来不太重视的问题——预防脑梗从发现腔梗开始。由于腔梗在初期症状轻,个别人甚至没有明显症状,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

腔梗的特点是病灶多发,病灶小但深。小病灶不到小米粒大,但是严重时会出现痴呆、面瘫、偏瘫。这种病复发率非常高,得一次稍不注意就会得第二次,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次数多了就会出现脑梗。

什么样的人容易引发腔梗呢?

血瘀、血液粘稠的人,如果影响了中枢神经,会出现忘性大、记忆力下降的表现。全身各处的血丝表现,都说明我们的身体里有不同程度瘀阻的表现。另外,血水同源,水少了,就不能很好地把津液输入到各个脏器,所以,如果有口渴却又不想喝水的表现,也一定要考虑是不是血瘀造成的各种身体问题。



李院长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通过调肝来调理血管的理论体系。不完全同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是感受了风邪的侵扰。古代中医说: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灭。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风邪,还要从养血入手,养血肯定离不开肝的调理,所以调肝是第一位的。另外处在急性期的脑中风,人的神智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要醒神。血瘀是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通络也必不可少。

日常生活怎样用到上述调肝论治思想呢?李院长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就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比如健步走。肝主一身之气机,又是藏血的大本营,所以在运动之后,气机合适了、调畅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输,对保肝也有好处;第二就是既能起到调肝、清血管,又可以补益肝肾的蓝莓决明子饮。

杂病不妨从肝论治—刘德喜临证经验
刘德喜主任医师,三亚市中医院院长,学验俱丰,在内科杂病中强调从肝论治。认为肝与各脏腑间关系极为密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怀不遂,七情失节,五志过极,日久可化热、化火、化风,致瘀而耗伤阴血,故从郁治肝,用于临床,每起沉疴。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机多为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而化火,肝火循经夹痰夹瘀而致。病初在肝,久则延及心肾脾肺而见五脏病变。甲亢初期多为肝经实火上攻,常用疏肝敛阴法,以四逆散或逍遥散随证加减,药用柴胡、青陈皮、川楝子疏肝解郁,以白芍、乌梅、木瓜、五味子酸敛养肝,两组药一辛一酸,一疏一敛,深得配伍之妙。若甲亢以脾虚为主,则治宜培土荣木,一则使脾胃强健、化源充足,肝木得以濡养,肝木不亢;一则“未病先防”,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用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加减。肝肾同源,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用滋水涵木法,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平补肝肾,佐加生龙牡、炙鳖甲、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若木亢侮金,见咽干鼻燥、乏力多汗,或干咳无痰,此肺卫受损,御外能力下降,宜强肺金、制肝木,方选沙参麦冬汤、玉屏风散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白芍、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郁金。
  胸痹(冠心病) 肝与心乃木与火、母与子关系,生理上木火相生,在血液运行与精神、情志等方面协调一致。若郁怒失节伤肝,疏泄失司,则气血郁滞,血运不畅,即所谓母病及子。胸痹之疾多发于40岁以后,“阴气自半”,肾精先亏,乙癸同源,肝血不足,心络失养,则心脉运行迟缓;又胸痹常发于性情急燥者,肝气不顺,推动无力,血流迟缓。《薛氏医案》说:“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气血运行受阻,湿浊不运,痰瘀内生,终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宜疏肝解郁,俾肝气条达则心气和畅。常用药花旗参、川芎、柴胡、郁金、香附、白芥子、九香虫、玫瑰花、白蒺藜、丹参、桃仁、红花、五味子、麦冬、云苓。
  阳痿 在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中,惟有肝经和其络脉循行于前阴。《内经》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宗筋为肝所主。若肝脉运行正常,则气血条达,阴器得以濡养,勃起正常;若肝经滞涩,则气血难达阴器,致阳痿不举。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为阳痿常见病因,《医镜》云:“少年阳痿有因意志不遂所致者,宣其抑郁,则阳气舒,痿立起”,因此,疏肝通络是其关键。常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郁金、白芍、当归、薄荷、云苓、香附、白蒺藜、甘草、枳壳。情志抑郁,肝气失调,可致脉络瘀阻,血运障碍,气血不能通达宗筋,则宗筋失养,发生阳痿,宜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加用和血之品,以利血充阳道,瘀血征象明显者,以活血化瘀为主。肝肾相关,乙癸同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辅相成。肝肾俱亏,作强之官失职,宗筋不用,发为阳痿。故见肝肾亏者,应在疏肝调血的基础上肝肾并调,依其见证而选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减。
  消渴 肝失疏泄、心肝火旺,消烁阴精亦为消渴病发病关键之一。其肺燥、胃热、肾虚多因木火刑金,移热于胃,暗耗阴精所致。肝心火旺多为发病之本,而肺胃燥热常属病证之标,肾虚为本病发展演变的结果。故从肝论治,调气养肝,滋阴润燥,常选苦寒、甘寒并用,清火滋阴兼顾,苦而不燥,滋而不腻,如女贞子、生地、百合、知母、花粉、柏子仁、白芍、柴胡、寄生、黄芩、丹皮、栀子。清·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认为:“消渴生于厥阴风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发生消渴诸症。”
  便秘、癃闭、淋证 癃闭和便秘乃二便失司,排泄障碍之疾,除与肾、膀胱及大肠功能失调有关外,还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肝经抵会阴绕阴器,脏腑气化功能赖肝之疏泄条达。若湿热流注肝经,膀胱气化不利则发生淋证或癃闭;若肝郁日久化热化火,转移阳明,在胃则口渴,在大肠则便秘。因此,调肝法在上述诸疾治疗中贯穿病程始终,常用四逆散加郁金、川楝子、白蒺藜、香附等取效。
  高血脂 肝郁、肝火、湿热熏蒸肝经,均可使肝之疏泄失常,津液不能正常代谢,内生痰浊,形成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者,选五苓散、茵陈蒿汤、四逆散加减;肝肾阴虚者,选二至丸、左归丸加减;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