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研究分类概述(二)-观察性研究,暴露?结局?谁先谁后?

 王学东的图书馆 2017-01-23

首先咱们还是回顾一下昨天的分类图吧(我手比较懒,请别因为图差不多就认为内容一样哦)。昨天咱们大概呈现了一下临床研究的分类,并且讨论了干预如何判断是否有干预,并且区分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今天就继续往下说一说观察性研究的分类吧。

仅看上图左边一支。在观察性研究中,我们按照暴露与结局的获取差异,将研究大致分成了三类。

当我们仅收集一个时间截面的数据时,此时我们能收集很多信息,当然既包括暴露也包括结局。但是由于我们收集本身的特点,很多因素并不能被明确为是暴露因素。比如我们收集了某一天来门诊例行开药的高血压的患者,测量了他们的血压情况,并询问了他们目前在服用的药物。按照常识大家会认为,在例子中药物是暴露,血压情况是结局。但是因为这是一个横断面研究,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患者用了某种药物所以血压控制的不理想;还是因为这名患者血压难以控制,所以医生才用了某种药物。在这里,我们是同时获得了可能的暴露于结局,但是并不能确定谁才是暴露。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建立一种关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而当我们先知道结局,翻过来去寻找不同结局患者的暴露因素时(如基于某一时间点的结局,回溯患者是否具有某些危险因素),这时的研究就是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我们是从结局回追暴露,因此我们只能得到出现结局与未出现结局这两类患者的暴露情况。比如,在上面的研究中,我们同时询问了患者是否吸烟超过5年,此时我们能够获知两个情况:a.血压得以控制的患者中有多少人吸烟;b.血压未合理控制的患者中,有多少人吸烟。从这个信息我们不难看出,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我们虽然能够基本明确谁是暴露(发生在前面的),谁是结局。但是我们仍然没法直接知道,如果一个人暴露于某因素的时候,他发生结局的机会是多少(比如,如果一个吸烟的人发生了高血压,我们无法直接告诉他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机会)。此时我们就借用了另一种方法来表示这个暴露因素的效应,也就是OR值,从而近似的推测暴露的效应。关于OR值的知识我们往后在进行详细介绍。总之,病例对照研究仅能大致推测哪些是暴露,但不能完全肯定;同时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计算出暴露后发生结局的真实机会。

而如果在一个观察性研究中,我们一开始就只收集暴露情况,这样就能明确暴露因素是发生在前面的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看看暴露与否是否会影响结局的发生。这种研究我们成为队列研究。经过前面的介绍,我想不用多说,您也能理解队列研究的优势了。队列研究能更明确的确定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得到暴露与否时患者真实的结局发生率,并计算出RR值。缺点当然也有,就是研究周期长、耗费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