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虹口”,“我工作在虹口”,生于斯长于斯的亲,知道大名鼎鼎的“虹口”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称“虹口”的?让小编来告诉你。 虹口源于虹口港。哦?可是虹口港原来是叫沙洪的。沙洪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支流,每时每刻都在流入黄浦江。很早以前,沙洪流入黄浦江的那一块地方称为“洪口”。古时候,“洪”这个字可以用“虹”来代替的。是吗?是的。后来,“洪口”这地方有了一座桥,桥弯弯的,像天上的彩虹,所以,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虹桥”。慢慢地,“洪口”成了“虹口”。 ▲ 清《同治上海县志》卷三记载:“沙洪,在杨树浦西,通江、浦”。沙洪为黄浦江支流,其入黄浦江口处称为“洪口”。同治年间,洪口改称“虹口”,原来的沙洪也称“虹口河”,又称“虹口港”。今“虹口”之名即源于此 上海地区的河流,下游称“外”,上游称“里”,虹口港由外向里建有外虹桥、中虹桥、里虹桥、新虹桥、北新虹桥等桥梁。这些桥名曾经也是区片地名。 ▲ 虹口港的第一座桥——外虹桥,又因通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得名“百老汇桥”,今称“大名路桥” ▲ 虹口港的第二座桥——熙华德路桥,俗称中虹桥(今东长治路桥) ▲ 虹口港的第三座桥——里虹桥(今东汉阳路桥)曾是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中转码头。桥畔为万大号官酱园 1848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向上海道提出将虹口一带作为美侨居留地的要求,得到口头允准。之后,虹口港两岸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 ▲“老船坞”是上海近代第一家船舶修造厂,厂址约在今东大名路太平路一带,现为上海国际港客运中心 ▲ 1896 年,工部局电气处在虹口港畔的斐伦路(今九龙路)建电厂,发电仅用于路灯照明。图为外白渡桥上安装的弧光照明灯 ▲ 19 世纪后期,外商在美租界开设多家缫丝厂,清末的“湖丝厂放工抢亲图”反映了缫丝厂门口花轿娶亲的热闹景象 ▲ 1931 年,工部局在虹口港畔的沙泾港路购地,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宰牲场,1933年冬落成,俗称“杀业公司”或“杀牛公司” ▲ 牛群被赶入宰牲场待宰 ▲ 虹口美租界内的嘉兴路菜场,英国富商雷士德资助建立的“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设在该菜场内 素材来源:虹口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