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欧阳修与颍州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结缘颍州、情牵颍州、归老颍州三个时期。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欧阳修的颍州诗词相对应地分为知颍诗、思颍诗、归颍诗三个部分。 第一为结缘颍州时期,从皇佑元年二月至皇佑二年七月,时间大约为一年半。第二为情牵颍州时期,从离开颍州赴南京任,到熙宁四年归老颍州之前,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第三为归老颍州时期,从致仕到去世,时间为一年。在这三个时期,欧阳修都写有为数不少的诗词作品。 据整理统计,欧阳修在第一个时期所写的知颍诗词大约有五十多首。从内容上看,一部分是歌咏颍州风光之作,其中不少都与颍州西湖有关。如《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三桥诗》、《和人三桥诗绝句三首》、《竹间亭》等。一部分是酬唱之作,如《酬孙延仲龙图》、《答通判吕太博》、《和许生假山》、《人日聚星堂探韵得丰字》。当然,这两部分内容也是互相交叉的。从这些作品看,欧阳修在颍州的心情总体上是愉快的。但他这时毕竟只有四十三岁,有的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政治抱负的心情,如《聚星堂前紫薇花》等。他在《与韩忠献王稚圭》信中说的就较为明白了:"汝阴西湖,天下胜绝,养愚自便,诚得其宜。然尸禄苟安,何以报国?感愧,感愧!" 欧阳修第二个阶段所写的诗词主要为思颍诗。由于这个阶段时间长达二十多年。其间,曾多次回到颍州,有时时间还较长,在颍州期间也写有作品,所以这个时期的颍州诗词并不仅仅是思颍诗。 思颍诗是欧阳修自己的说法。他曾写过《思颍诗后序》和《续思颍诗序》,自定了思颍诗三十首,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个部分。《思颍诗后序》作于治平四年(1067)五月,为思颍诗的前半部分而作。时作者罢参知政事,除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赴任前,经神宗皇帝恩准至颍州小住。欧阳修整理了他离开颍州任以后所写的思念颍州的诗作十三首,交给时任颍州知州的陆经书写刻石,并为之作序。这是思颍诗的第一部分,时间跨度为十八年。 熙宁三年(1070)七月,欧阳修由青州改知蔡州,这是他仕途上的最后一站。赴蔡州前,他以脚疾为由留滞颍州一月有余,又编定思颍诗十七首,作《续思颍诗序》。他说:"初,陆子履以余在南都至在中书所作十有三篇为'思颍诗',以刻于石,今又得十有七篇以附之。盖自南都至在中书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以见余年之愈加老,病益加衰,其日渐短,其心渐迫,故其言愈多也。"这时,欧阳修知道自己回到颍州这个盼望了二十多年的愿望即将实现,他要以三十篇思颍诗为证,"庶几览者知余有志于强健之时,而未偿于衰老之后,幸不讥其践言之晚也。" 第三部分为归老颍州以后所写的归颍诗。熙宁四年(1070)六月十一日,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他的心情是十分畅快的。虽然到他次年去世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他写的归颍诗竟也有三十多首。这个期间有两件事使他非常高兴。一是归颍以后的当年八月,苏轼赴杭州通判任,与弟弟苏辙一同拜谒恩师欧阳修,师生畅游颍州西湖,言笑欢欣,在颍州非常难得地逗留一月有余。二是老友赵槩在欧阳修致仕后的第二年春天如约自南京来访,留颍月余,纵游剧饮而后返,欧公有诗有词。再就是他在这时写下了歌咏颍州西湖的著名的《采桑子》词十三首等歌咏颍州风光的作品。 提颍州西湖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他就是与欧阳公同感的苏轼。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任杭州太守赞美杭州西湖时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当他调离杭州当了颍州太守后,看到颍州西湖时,眼前一片惊喜,脱口而出: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选取自《苏拭诗集》卷三十五。由此可知颍州西湖在历史上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并成为与杭州西湖媲美而齐名的的全国四大名湖之一。 欧阳修诗词赏析 知颍诗(皇佑元年(1049)三月至皇佑元年(1050)七月)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注释】平湖:平静的湖。“柳絮”二句:写节令和花木,却隐含一段故事。据云:欧公闲居汝阴时,一妓甚颖文,欧公歌词尽记之,公甚喜,筵上戏约,他年当来做守。数年后,公来时,其人已不复见矣。堪:能够,可以。
三桥诗 (三桥为颍州西湖上三座桥梁,三桥之名为欧阳修所命) 宜 远 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 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飞 盖 鸣驺入远树,飞盖渡长桥。 水阔鹭双起,波明鱼自跳。
望 佳 轻舟转孤屿,幽蒲漾平波。 回看望佳处,归路逐鱼歌。
【注释】清涟:指清涟阁。女郎:指女郎台。飞盖:车辆疾行。盖,本指古代车上的棚盖,据云,飞盖桥为通向湖心洲渚和亭台的廊桥,很长,连接望湖亭和湖心亭。鸣驺:此指达官贵人出行的吆喝声。幽蒲:罕有人至的水滨。
和人三桥诗绝句三首 一 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 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 二 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 出树见人行,隔溪闻鱼跃。 三 断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 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 【注释】笳鼓:笳声和鼓声,常借指军乐。屿:小岛。骛:乱驰,交驰。行炬:路人所举的火把。特特:特地,特意。
聚星堂前紫薇花 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 高烟晚溟蒙,清露晨点缀。 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 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 将期谁顾眄,独伴我憔悴。 而我不强饮,繁英行且坠。 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 【注释】高烟:晴日无风时袅袅上升的炊烟。溟蒙:下细雨的样子。静女:娴雅高洁的女子。顾眄:看重,赏识。繁英:繁开的花,指紫薇花。行且坠:很快,将要坠落。聊:姑且。
思颍诗(皇佑二年(1050)七月至熙宁四年(1071)六月) 西园石榴盛开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尤爱晴香入睡轩。 乘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拥车辕。 【注释】荒台:指女郎台。短垣:矮墙。红房:红色饿房子,寓高雅。
西园 落日叩溪门,西溪复何所。 人侵树里耕,花落田中雨。 平野见南山,荒台起寒雾。 歌舞昔云谁,今人但怀古。
【注释】溪门:西溪的出入口。复:返回。何所:何所之,意为往哪里去。侵:渐进状。南山:当指大别山脉。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 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 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 後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 【注释】碧潭:指西溪。无复:不会再有。从:介词。由,到。攀条:抚摸。征骖:踏上征途的马车。
早朝感事 疏星牢落晓光微,残月苍龙阙角西。 玉勒争间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 羽仪虽接鸳兼鹭,野性终存鹿与麛。 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
【注释】牢落:同“寥落”。稀疏,冷清。阙:古代宫殿及墓门立双柱者谓之阙。玉勒:玉制的马衔。代指朝官所乘之马。牙牌:象牙制成的牌子,用做进出宫门用。“羽仪”二句:意谓自己谁让已位居朝廷高官行列,但仍希望早日归隐。
再至汝阴三绝 一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二 十载荣华贪国宠,一生忧患损天真。 颍人莫怪归来晚,新向君前乞得身。 三 水味甘於大明井,鱼肥恰似新开湖。 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注释】黄栗:黄鹂,黄莺。“朱轮”:二句:谦称以前知颍州时未能留下政绩。十载荣华:欧阳修于至和元年(1054)至京至治平四年(1067)离京,历时十年有余,这十年是欧仕途上较为顺利的十年。损天真:指自然淳朴的天性受到礼教世俗的影响。乞得身:自请辞职为“乞身”。大明井、新开湖:均在扬州。劳梦寐:颍州时常在梦中。踟蹰:徘徊、流连。
戏书示黎教授 古郡谁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 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 世治人方安垅亩,兴阑吾欲反耕桑。 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 【注释】黎教授:时为亳州学官。“古郡”二句:亳为地名,商汤的国都。乌:乌鸦。古人以为孝鸟。仙乡:亳州传为老子的故里,老子为道教鼻祖,故亳州被称为仙乡。
思颍寄常处士 齿牙零落鬓毛疏,颍水多年已结庐。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 青衫仕至千钟禄,白首归乘一鹿车。 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注释】常处士:名秩,字夷甫,颍州人,以经学闻名于世,长期隐居。解组:辞官。组:官印的丝带。千钟禄:很高的俸禄,代指高官。鹿车:古时的一种人力车。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 喜君再共樽俎乐,怜我久怀丘壑情。 累牍已尝陈素志,新春应许遂归耕。 老年虽不堪东作,犹得酣歌咏太平。 【注释】子履学士:姓陆名经,字子履。樽俎:盛酒食的器具,代指宴席、宴会。
归颍诗(熙宁四年(1071)七月至熙宁五年闰七月作)
会老堂 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 出处三朝俱白首,凋零万木见青松。 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釂一锺。 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 【注释】会老堂:欧阳修与赵概聚会的宴乐处。在原颍州西湖,今阜阳城泉河以北,遗址尚存。出处:出示出仕做官,处事辞官退休。三朝:欧阳修与赵概均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凋零”句以青松赞誉赵概身体健朗,晚节挺拔,品格高尚。釂:干杯,饮酒而尽。 赵概(996-1083):字叔平,谥曰康靖。嘉佑七年任参知政事,于熙宁二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定居南京(今河南商丘)。赵概与欧阳修同朝共事,为终身挚友,他与欧约定,致仕后要相互探访,熙宁五年四月,赵概以七十七岁高龄,践约单车来颍州与欧阳修相会,畅叙友情,盘桓一月有余才回南京,这次聚会轰动一时,传为佳话。别时欧与其约定,次年去南京回访,但他的这个愿望没来得及实现便去世了。
寄河阳王宣徽 谁谓萧条颍水边,能令嘉客少留连。 肥鱼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 况值湖园方首夏,正当樱笋似三川。 自知不及南都会,勉强犹须诧短篇。 【注释】王宣徽:即王拱辰(1012-1086),开封咸平人,与欧阳修连襟,同娶薛简肃公奎之女。萧条:寂寥、冷清。明月清风:皎洁的明月和清爽的微风。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 首夏:农历四月。南都:今河南商丘。勉强:力量不足,仍要强行,诧:夸耀、显示。
初夏西湖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後,红花青苔人迹稀。 萍匝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坐钓矶。 【注释】积雨:连续几天降雨。萍:浮萍。匝:环绕。台头台头:寺庙名。
会老堂致语 某闻安车以适四方,礼典虽存于往制;命驾而之千里,交情罕见于今人。伏惟致政少师一德元臣,三朝宿望。挺立始终之节,从容进退之宜。谓青衫早并于俊游,白首各谐于归老。已释轩裳之累,却寻鸡黍之期。远无惮于川涂,信不渝于风雨。幸会北堂之学士,方为东道之主人。遂令颍水之滨,复见德星之聚。里闾拭目,觉陋巷以生光;风义耸闻,为一时之盛事。敢陈口号,上赞清欢: 欲知盛集继荀陈,请看当筵主与宾。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 红芳已尽莺犹啭,青杏初尝酒正醇。 美景难并良会少,乘欢举白莫辞频。
【注释】命驾:命令驾驭者驾驭马车。伏惟:俯伏思惟。下对上的敬词。从容:举止,举动。青衫:唐制八、九品官服以青色。轩裳: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惮:畏惧,害怕。德星之聚:贤士聚会。风义:风概高义。口号:颂诗的一种,宋时多用于节日和宴会。金马玉堂:金马门,玉堂殿,比喻朝廷大殿。三学士:欧阳修,赵概,吕公著,三人都是翰林学士。两闲人:指致仕后的欧阳修与赵概。白:酒杯。
颍水 颍水共流瀑,浅平秋与冬。 岸深开地势,底碧泻天容。 道枉随湾去,村遥尽日逢。 迷鱼是潭曲,宁见窟蛟龙。”
【注释】颍水:即颍河。天容:天空的景色。枉:弯曲。宁见:难道见到。宁:难道。表示反诘。
采桑子
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短棹:小桨。琉璃:古玻璃。多用于比喻晶莹澄澈之物。涟漪:微波。
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注释】然:形容花开似火红,生气勃发。桡:船桨。
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注释】玉盏:酒杯之美称。“行云”四句:湖水清澈,将天上的白云映入水中,使人产生云在舟下的幻觉。
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狼籍:纵横散乱貌。残红:落花。尽日:终日,整天。
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注释】飞盖:奔驰的车乘。盖:车篷,代指车。沧洲:原指水边,此处代指隐士居处。
六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钿车:用金银珠宝装饰的车子,贵族妇女所乘。相将:相共,相随。
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释】旌旗:古代大官出行,有旌旗前导。红幢绿盖:红色的旗子绿色的车乘。此处喻指颍州西湖荷花及叶。
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琼田:此处指晶莹如玉的西湖水面。骖鸾:传说中神仙所乘的车子,以三鸾(凤鸟之属)为驾。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
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蘋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花坞:四周高起的花圃。蘋汀:长着蘋草的汀洲。轩槛:栏板。芰:菱角。两角者为菱,四角者为芰。
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俯仰:一俯一仰,犹言转瞬之间。辽东鹤:比喻学道成仙或感叹人世沧桑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