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菜天下 | 横刀劈蔗往事如烟

 温柔开心手 2017-01-30

现在,当我们回望潮汕辉煌的蔗糖史,虽然无法看到更多的历史细节,但透过相关的蔗糖民俗——我们祖先累积的生活经验,仍然能够领略到那种沉淀了几个世纪的蔗糖文化。那也是一个创造民俗的年代,祖先们成天与蔗糖打交道。于是就地取材,赋予生活以各种甜蜜的民俗意义,不像现代人只知陈陈相困,甚至不去深究乡土民俗的内涵意义,任其自行失落消亡。

我们知道,甘蔗具有两种很重要的自然属性,一是甜蜜;二是繁殖力强,截节插种后就能繁衍生长。因而,甘蔗及其制品蔗糖就成为这些属性的象征物,在相关的民俗活动巾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潮人的婚嫁活动中,甘蔗和蔗糖就经常被作为重要的馈赠礼物。如果是甘蔗段,则表示婚后生活节节甜蜜,生儿育女;如果是带头尾的甘蔗,则还暗示着有头有尾,白头偕老。

钻蔗巷是潮州磷溪镇仙田乡和溪口乡的年节民俗,具有祈福求丁的意义。当游神队伍经过的时候,街巷两旁围观的人都要举起带头尾的甘蔗,让游神队伍从甘蔗巷下穿过,有男丁的家庭在甘蔗尾梢还要结上灯笼,可能是为了让老爷(神)看个明白,灯笼的数量要根据家庭的男丁而定,一丁一个,无丁不能乱挂。

甜丸卵则是揭阳一带的待客习俗。每当贵客来临,主人要先煮一碗加有几个鸡蛋的甜糯米汤丸迎客。如果客人已吃过饭或估量吃不完,可以要求少吃一点,但为了礼貌不能不吃,几年前我的外婆90多岁仙逝,我跟父母一起同揭阳奔丧时还吃过这种甜丸卵。这种甜食习俗与潮菜喜庆宴席上的“头甜尾甜”,以及春节的摆糖塔糖狮习俗相类似,都有祈祝甜蜜生活的寓意。潮州民谣《头日》吟唱的是旧时私塾学童的境遇:

头日糖葱甜(好食),二日竹枝连(挨打),

三日走去店(躲避),四日寻唔见(出走)。

那时入学第一天拜孔子像的供品,就是用白糖制成的葱糖。葱糖是一种多孔的糖食,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葱糖称潮阳,极白无滓,入口酥融如沃雪。”有关葱糖的食俗,我们以前在《美味民谣》中已有介绍。

将乌糖视为产妇的食疗佳品,应是在制糖过程中对蔗糖的物性充分了解之后才出现的医疗民俗,制糖的原料竹蔗虽然性凉,但民间认为经过火炼之后,色变为赤,性转为温,已与蔗有别,所以能够行气化淤,对产妇有补血和调经的奇效。

然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劈蔗游戏,我想这项活动也可称为民俗竞技。比赛开始时,拈阄到第一个劈蔗的人一般要站到板凳上去,这样才能够用刀刃横压住竖立着整根甘蔗。然后只见刀口一翻,刀光一闪,迅疾如流星地朝蔗杆直劈下去。通常最后要比较各人已劈开蔗段的长短来定胜负,手艺高的,甚至能够一刀将整根甘蔗劈为两半——唉,这一切虽然已成往事和历史,但回想起来,依然是怎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