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介绍我是谁 季兆明 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大家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13小组的成员季兆明,来自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期待与您在“一课研究”相遇。 1 本 期内容有哪些 1.数学听书: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 2.坚持阅读:正比例在课标中的解读 3.轻松一刻:怎么分呢 2 轻轻松松听听 书 选自《小学数学教育》中吕健老师的《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 3 坚持 阅读8分钟 小编 教材中的“正比例”有“影子”吗? 各个版本的教材其实都隐藏着“正比例”的影子,我们就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来找一找它的影子。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乘法、除法教材中,就隐藏着“正比例”的影子,为后续正比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小编 为什么要把“正比例”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呢? “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转折点,让学生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了代数的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了对关系的探讨,也为以后的函数得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出来后,你觉得正比例教学内容有变化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正比例”的内容安排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标准”在这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具体要求以及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方面,都有了许多的改变。 小编 有什么变化呢? 1.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内容教内容,容易忽视内容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教育价值,从而使教学显得单一、狭隘,后续无力。 正比例图像看上去是静止的,没有变化的, 但通过列表、描点到连线,这个过程却是运动的、变化的。所绘制成的表格、图像看上去像是完整的,其实也只是一部分,它可以继续列表,图像继续延伸,因此事实上它又是不完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蕴含着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对立与统一。隐藏着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 2.注重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引导学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以及怎样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成了首要的事。 在“标准”的课程内容中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找生活中的实例交流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3.注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其实并未完全脱离具体形象思维。 正比例作为代数、函数学习的启蒙阶段, 它的内容在表达形式上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通过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两个量之间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并学会用代数的方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如“标准”所说: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小编 ![]()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 1.正比例在内容上和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它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体会两个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体会代数思想。 2.正比例、反比例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 4 轻松一刻 一位老人有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老大九分之一,老二三分之一,老三二分之一。三个儿子想:羊又不能宰,这该怎么办? ![]() 参考答案: 去借一只小羊,老大分2只,老二分6只,老三分9只。 ![]()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