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满时期:亚细亚号豪华列车奔驰在东北大平原上

 benwuhm 2017-02-03

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七十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不是在经济发达的欧洲、美国或中国的沿海大城市,而是建在中国东北,建在长春至大连之间。

自从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取得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的经营权后,日本开始在满洲南部开始现代化建设,随着现代工业的引入,东北地区迅速地从一个落后的的确变成了一个现代工业发达的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大半。其中,东北的铁路更加发达,总里程占当时中国铁路里程的一半以上。

1934年11月1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亚细亚”号列车开始投入运行。由一台鲜蓝色的流线型机车牵引六节深绿色的车厢,从大连到伪满洲国“国都”新京(长春)只需要8小时30分钟。当时,世界各国的铁路运营均速为时速82.5公里。而“亚细亚号”则达到了最高时速130公里的纪录,远远超过当时日本国内最快的“燕”号列车(时速69.55公里)。图为机车:

为了抵御东北春季的风沙,亚细亚号采用全封闭式车厢,除了靠近车头的行李车外,其他五节车厢(两节三等车厢、一节餐车、一节二等车厢,以及车尾的一等展望车厢)全都装有冷暖空调和双层玻璃。为了隔绝来自外界的噪音,在底盘与车身之间加入了橡胶层,车厢内部还包裹一层隔音绒布和一层压缩木棉板。车内装潢请来专门的设计师,大量使用镁、铝合金,以体现“高速、轻快”的感觉。车身也使用重量较轻的高张力钢板,以提高速度。图为车厢外景及东北乘客:

亚细亚号的三等车定员88人,每排有两张双人座椅,中间是过道。二等车厢定员68人,采用绒面沙发式座椅,可以像日本新干线及中国的高铁列车一样用按钮来电动调节,将方向掉转45度、90度或180度。位于车尾的一等展望车设有30个座席,一间能容纳4人的小型会议室、一间阅览室、3间盥洗室,以及定员12人的车尾瞭望沙龙,每节车厢的制造费用是54万日元。这是非常高的价格,因为1934年满铁修建高三层、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的抚顺新车站,总投资也只有9.2万日元。按当时日元的价值来换算,54万日元相当于47.55公斤纯金,合今天的1346万元人民币(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目前国内比较好的铁路客车车厢一节造价约600万元人民币,动车车厢一节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图为一等展望车厢内景:

亚细亚号的餐车定员36人,还带有一间吸烟室,使用的餐具全都是从新潟县燕市定制的银器,上面刻有南满铁路的纹章。餐车里供应的食物以西餐和茶点为主,包括面包卷、黄油、荷包蛋、咖喱饭、沙拉、蛋肉盖饭、三明治、咖啡、红茶等等。亚细亚号餐车食品的价钱是普通餐厅的三倍,一个火腿三明治要60钱(相当于今天的3000日元),在当时大连的餐馆里可以点一客牛排。就像今天的飞机餐一样,亚细亚号所有的食品都是加工好之后再送到餐车上,因此餐车只需要将其重新加温就可以了。图为亚细亚号列车上的菜单及餐具:

亚细亚号的运行图是每天一次,从大连和新京(长春)对开:下行的第11次列车早晨9点从大连发车,17点30分抵达长春;上行的第12次列车10点从长春出发,18点30分抵达大连。中间只在大石桥、奉天(沈阳)、四平街各停靠5分钟。沈阳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而大石桥和四平街是满铁的两处主要铁路调度场。1935年日本从苏联手中收购中东铁路后,亚细亚号的运营区间向北延长至哈尔滨,全程变为13小时。图为餐车内景:

亚细亚号标志性的PASHINA(PASHI是日语“太平洋”的音译缩写,NA意为第7型)流线型机车由川崎车辆制作所生产,装有施密特式给水预热装置和自动加煤机。其流线型外壳曾经在日本川西飞机株式会社的风洞里进行风阻测试。PASHINA型机车在测试平台上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40公里,但在实际路轨上时速超过135公里时会发生振动,所以将130公里/小时作为最高运营速度。由于从长春到哈尔滨的“京滨线”沿途桥梁没有经过改造,因此在长春站要把重达203吨的PASHINA机车更换为150吨重的PASHISHI(太平洋-3型)和180吨重的PASHIRO型(太平洋-6型)机车。图为列车尾部

  

亚细亚号从1934年一直运营到1943年,其间在1941年7月“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期间一度停止运行五个月。到1943年2月,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面临的战局一步步恶化,满铁的运营方针从“提高速度”转为“增加运力”,亚细亚号“超特急”列车终止运行,机车和车厢被改为普通列车使用。图为送行者,看穿着应该是中国人:

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后,开始大肆掠夺,他们将一部分客车车厢运往苏联,作何用不知道。残留下来的机车和客车被中国接收。其中,亚细亚号的一等展望车后来改为铁道部的公务用车,专供领导们使用。就这样,亚细亚号特快消失在中国的大地上了,中国的铁路技术管理水平也急剧下降,一段时间几乎是世界上最落后的铁路。直到近些年,中国大地上才重新出现了高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才开始恢复。图为亚细亚号停靠在车站:

因为苏军的掠夺,东北的绝大多数工厂设备被拆往苏联,加之49年后,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东北的原日资工厂满洲国工厂的技术人员大量被打倒,坐牢,关牛棚,下放,一个号称“东方鲁尔”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逐渐衰落了。当年日本对东北投资的一百多亿美元几乎灰飞烟灭。而到今天,日据时代残存下来的某些后来一度恢复了生产的工厂,因为政策等原因也一个个破产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繁荣的东北,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落后,思想僵化的落后地区了。仅仅几十年,沧海桑田,令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