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业功过:一些业务思索与实践~

 suiming2000 2017-02-05

2月18-19日上海法询金融于上海举办债券投资实务研修班构建交易系统和研究框架,两天的课程将为各类债券投资者提供交易思路和操作技巧!将欢迎咨询报名!联系杨老师:15216899716(微信&手机号)

混业资管金融产品设计、案例、风险和监管【2.17-19▏上海】【3.3-5▏深圳】

同业功过——券商同业业务的一些思索与实践

 来源:资管微观察;作者:国元证券 许一凡

近年来,同业业务成为金融业的最大增长点与行业宠儿。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省级分行,同业部门十几个人往往创造全行一半以上的利润,单产效率高到恐怖。难怪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断言:“同业业务是正确的风口。”因为工作原因,笔者有幸浅度参与到这一轮同业浪潮中,几年的经验教训累积出这篇文章。

同业崛起,并非无因,有三大重要历史背景:其一、2008年后社会融资需求增加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矛盾;其二、非市场化的利率为同业业务堆积了足够大的势能;其三、中国经济的内部兼并升级,对规模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大量、快速、低资本消耗的进行信贷投放,而此前由于长期利率市场的割裂使得率先进军同业业务的银行享受了巨大利率市场化红利,结果便是各种交叉金融业务应运而生。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这一波同业大时代,首当其冲受益的资产管理业务。在2012券商创新大会之前,资产管理业务被狭义的限定在股债之类的场内品种。此后一法两则的修改,让定向计划的投资范围被无限放大到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资产,使其成为银行完美的出表转表通道。定向计划可发放委贷、买卖票据(收益权)、买银行理财、存放同业。关键的是这些资产都不计入信贷科目、并且占用最少的风险加权资产、消耗最少的一级资本。

从2012年开始,资产管理业务开始向两个方向演变并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其一、以投资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权益、债券投资主动管理业务;其二、以平台行政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泛通道业务。银监会定义“事务管理型信托”,可以说是十分精确的。

Part1、为同业正名!

不过,如今市场上充斥着一种声音,认为同业业务是资金空转的主谋、券商信托是资金脱实向虚的帮凶,不论是同业业务还是事务管理型资产管理业务都没有服务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系统的自娱自乐。

从几年的业务实践来看,我们是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人们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不自知,几年过去以后才发现错过了一个大时代。同业崛起至少有几点深远的社会影响:

影响之一:极大的丰富了金融资产的构建手段、几何级数的提升了信贷在各种大类资产的扩张速度

同业动了谁的蛋糕?当然是传统信贷的。然而这种变革,是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的。传统信贷需要大量的人力、对客户做各种基础尽调和关系维护,而同业业务将资产标准化化、批量化、大数据化,为银行信贷业务从传统网点的多中心化向总行条线化转变铺平了道路。大家不妨了解一下近10年来银行支行行长的权力缩水程度和总行的资源集中程度,来观察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

同业业务对信贷在大类资产的扩张能力提升,可参考的近期的大型案例有2015年的股市。银行同业部门通过各种资管产品优先级、或直接与证券公司做双融资产的买入返售交易实现信贷在股市的快速、规模扩张,半年时间就把市场点位推入旁氏阶段,在泡沫破灭之后,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救市手段、一方面交易结构里安排的风险缓释手段起到了作用,银行基本上实现了本息的回收。这个事件里的是非功过很难说清楚,但同业扩张的能力已被市场证实。

影响之二:部分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银行的加权平均存贷差从1993年的0附近上升,在2007年达到3.6的峰值。此后一路下降,2015年放松了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后掉进2.5以内,2016年的数据没出来但想必会更低。存贷差的缩小与同业崛起是互为因果的,由于同业业务更高效的配置了资源,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倒逼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窄。而收窄的利差又使得同业业务面临严苛的竞争环境,必须用更低的价格更薄的利润去抢占业务。同业业务生于利率非市场化、其自身的发展让利率变得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利率让同业最终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

典型案例是证券公司的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该业务本质上是一种专业银行业务,但监管层巧妙的定义其为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用操作手段模糊了法律性质(信贷关系),为证券公司争取到一块混业经营大蛋糕,发展的初期唯有券商专营,迅速成为证券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之一。早期的股质业务的利率普遍在8.5%以上,考虑近两三年大部分证券公司特别是上市券商的综合融资成本大约在5.5%附近,这块业务的利差其实是远大于整个信贷体系的。中国最优质企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高于信贷平均水平这一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哪里不平哪有我的同业的触手迅速渗入,仅仅1年多的时间,股质业务的市场利率变被商业银行打压下去200个BP以上,目前主流利率基本很难超过6%(有瑕疵的项目另说,还要再加上风险溢价),符合上市公司的身份地位。所幸的是证监会不允许两个普通证券账户之间直接做质押回购交易,勉强通过资管计划保住了券商的牌照福利,在该业务上仍然具备一定反制银行的手段。

影响之三:实质性满足了社会融资需求、配合了经济的发展阶段

近两年来同业被污名化,提到同业就联想到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事实上,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是平衡的,同业负债的膨胀是由于同业资产的膨胀。而同业资产很多是改头换面的表内信贷资产,或是存量出表、或是增量同业化。

当然,以同业业务存在着期限错配、监管套利、暗保兜底、双方出表等灰色地带,跨机构跨行业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也高于普通信贷业务。但目前商业银行庞大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一方面是建立在商业银行几十年深耕支行网点积累的零售业务基础之上,一方面是对零售业务的一次大规模升级。这种升级也是市场倒逼的,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决定了各行各业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淘汰落后产能与横向纵向兼并,带来一批世界级产业资本巨头的崛起,它们的资金需求是海量的、对效率的要求也是空前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资金的融通、信用的互换、风险的对冲等高端金融工具的使用,也意味着过去多中心揽存放贷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急需进行一场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同业业务的总部行为、批量化,便是这场金融变革的最好注脚。

最值得称道的是,这种经营方式的变革并没有在法律和监管制度上大刀阔斧的进行,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金融业通过内部调整、通过技术手段使得金融体系的资本充足率看起来仍然是满足巴塞尔协议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向实体经济的大规模信贷投放,这或许是同业业务最大的现实意义。

Part2、券商同业发展的探索

市场上对于同业的很多分析已经非常之多,有的有真知灼见,有的则是因果倒置。笔者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梳理一些券商同业业务发展的可能方向,纯属一家之言。

资产构建是同业的核心

同业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旨在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以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级别作为分级,在各自的风险信用层级下各司其职、分享资源,达到海量资源的快速、高效配置。

但同业的核心,依然是资产构建的能力。美国创新引发次贷危机的CDO、CDS,国内创新的银行间买返、委外、同业理财,都是金融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金融资产。在同业市场里,谁能敏锐的发掘、开发、构造具备规模效应复制能力的同业资产,谁就是行业的领军人物。

在当下,同业业务要在去杠杆、抑制投机的大框架下运作。资产构建会呈现标准业务表外化、非标业务净值化两个趋势。

标准化资产如债券委外、ABS等业务,因为底层资产标准化的性质,银行会选择用理财资金取代同业资金,将其表外化;非标资产如明股实债、名投资实借贷的各种优先劣后产品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为净值型产品所取代。

证券公司开展同业合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转表出表的需求,大力开展除信贷资产证券化意外的其他资产证券化业务(受限于银监会相关规定,证券公司不能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SPV载体);大力开展各种固定收益如债券型资管、准固定收益如组合策略的量化对冲产品包括FOF、MOM产品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围绕上述两个方向构建同业资产,或是2017年同业人的突破方向。

搭建平台、建立同业朋友圈,

同业圈子里,微信谈合同、朋友圈揽项目的时髦做法,放眼在整个金融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线。特别是对传统金融持刻板印象的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展业形式是否有不规范、不严肃甚至是风险点存在。其实,这背后依然是同业的业务逻辑。

同业,意味着大量的交易对手,越多的合作伙伴意味着越多的可能性。十单九不成是同业常态,很多后来做出很大规模的业务都是“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为了业务,同业人一般都是广撒网、广积粮、广种薄收。

这就决定了同业人无法做到“从一而终”、“只如初见”。必须构建庞大的交易对手名录,业务信息的发送、传递必须及时有效,业务的沟通交流不能占用大量的时间(后面还有10家要沟通)。同业交易伙伴中,有人是长期金主、有人是优秀通道、有人是资源大咖,而这甲乙丙方的角色还经常交换。无怪乎业内有人调侃“资管当真如游牧,明天吃啥心没数”。但正是这种游牧式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批善于沟通、服务、撮合的同业人。如果说资产构建的能力归结为“做事”,那么同业圈子的经营可以说是“做人”,做人有时候比做事更重要。

升级事务管理能力

资产管理工具功能的升级强化同样是同业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最初,资管计划作为银行的出资通道,主要价值在于规避贷存比的限制和降低资本消耗。如今贷存比已不再是监管指标,降资本消耗功能仍在,但完善了很多其他功能。一是更全面的事务管理功能,如承担银行明股实债业务的股权投资人角色、突破理财额度限制、做商业银行的撮合平台等,为同业资产的委托人承担日益重要的事务管理人的角色。

“金融同业大管家”这一角色,显然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前文所言,除了主动管理的艺术型能力,金融行政服务的技术型能力也变成了现实的要求。运营水平正在成为部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Part3、同业大潮下,谁能独善其身?谁将主宰沉浮?

同业崛起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是金融机构主动性服务升级的结果。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生逆之者亡。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以其总资产、总负债规模的优势,牢牢执同业牛耳。其他金融业态,往往只在自身专业信贷的领域有所建树,且屡屡受到银行业的挤压。券商同业人当修炼资产构建、圈子构建、服务升级的几项内外功夫,积极面对同业的潮流,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