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拾忆——放炮

 天津实诚人 2017-02-06


小时候过年,男孩子都爱放炮。烟台道上有一家土产店,孩子们一般都爱往那儿跑,一小捧的钢镚儿,就能买些小炮儿回来。小一些的孩子们都会买一种大红颜色的小鞭炮,100响一包,外包装用大红纸,颜色艳丽,喜气十足。大人都会买些大一点的鞭炮、两响等。女孩子,胆子小,一般买些呲花。买呲花或小鞭炮的女孩子极少,即使有,也都多少有些男孩子气。现在小一点的孩子恐怕连两响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所谓两响,见字猜意,就是点燃之后,响两下的炮竹。这两响的样子极像一种常见的火腿肠,点燃之后,响一声,随着这声略显沉闷的炮响,爆出来的一股推力能将两响急速地射向天空,然后在空中炸出另一爆响,这一响,比第一声要清脆的多,随即,两响便在空中炸得粉碎,炸裂开的碎纸屑,带着暗火硝烟从天而降,因为这种炮仗共响两次,于是人们俗称为两响。可能是八十年代时,人们觉得这种炮仗太危险,容易引起火灾,于是国家就禁止生产了,现在人们再提起两响这二字时,能在脑海里呈现为何物的人,估计年龄都在四十岁上下了。

说到两响,我还清楚记得这样一个场面。文革期间,烟台道上有个棉花机械厂,这个厂里的一派组织和厂外的其他造反组织发生了武斗,被围困在厂里的他们,倚仗高墙和楼顶,拒不投降,对方久攻不下,便动用了火器,用了老祖宗留下的爆竹——“两响。我当时在旁边看个满眼,见他们用了火器,觉得兴高采烈,终于有大热闹看了。

 

我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这种火器的模样。这是用口径较小的钢管焊制的,带手柄,外形极像手枪。钢管口径大小正适合装下一枚两响,钢管稍下靠近手柄的地方,有一小孔,两响的引信恰好能露出来,方便明火点燃。那次进攻方装备了十多把这样的火器,其发射阵势颇为壮观,我们在一旁都感觉热血澎湃,觉得手握这些火器的人,个个都像个威风凛凛的勇士。他们不慌不忙地把两响装好,高高举起,然后用嘬得发红的香烟头,潇洒地将两响引信点燃,一片轰鸣声后,两响挟着风,排山倒海般地朝负隅顽抗的敌方轰去,其场面容易让人想到草船借箭现在想起这般颇具滑稽,恰似顽童游戏的场面,难免一笑。

 

 

我小的时候,各家各户的状况都差不多,由于钱不多,给孩子买鞭炮的钱极少,孩子们也会过,买回来的鞭炮都不敢成辫地放掉,都是小心翼翼地把整辫的炮仗拆开,一个一个地放,尽最大的量把放炮的乐趣延长。有的小鞭炮在点燃后不响,是哑炮,我们舍不得扔掉,将这不响的小炮从中间撅开,然后将另一个小炮的引信夹在这哑炮中,再重新点燃引信,燃烧的引信先将哑炮中的火药点燃,被点燃的火药,呲出火焰,尤其在晚上,亮出漂亮的火光,煞是好看。紧接着,引信又引燃了那个好炮,随后便是一声炮响,整个燃放过程结束。这一片火光,一声炮响的组合,我们管它们叫呲花架炮孩子们放炮也爱恶搞,常乘人不备,将点燃的炮竹偷偷地放在别人的背后,突如其来的炮响,总会使人大吓一跳,然后,望着别人的一脸惊恐相,捉弄人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有时我们也将点燃的炮竹顺着地沟盖的小孔,塞进去,然后,地沟里的炮仗炸开后,会发出沉闷的爆炸声,这种声响响得有些异样,后来才知道,这种像地沟或水表井的里面有些腐质的东西,时间长了,会挥发一些易燃的沼气,遇明火,就会爆燃,其实把炮竹丢在里面是极其危险的,可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懂。后来也听说一些孩子就这样惹了一些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