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整的成长》第三章读书交流 ――凝碧四五年级组

 昵称40198105 2017-02-08

人是个情绪体。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正面的情绪和负面的情绪,不同的只是,大部分的成人大概懂得稍微管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不会让它随意流淌。但孩子不同,他们的情绪往往以最直接的方式流淌,尤其是负面情绪,多半都伴随有攻击行为。成人往往只看见孩子的行为,然后急于去矫正它,却没有看到所有的行为和情绪背后,必定都有原因。而这个原因的部分解决了,情绪才可以得到缓解。作为老师更应该懂得耐心的对待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之道。

 孩子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自由,要保证这个自由,需要成人改变自己以往对于情绪的错误的认知,更需要成人严格的自律。很多时候我们头脑认可了,但事情一来,一些语言会无意识地被我们说出来,自由的环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需要有严格的纪律来要求成人自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模式来设定这个纪律。然后需要做的就是严格地执行。学会这种给自己喊“停”的能力,是自我成长的开始。

无论生命多么弱小,只要不被强制性地驯化,他们就会天然地领悟真理、法则和爱,就像兔子会打洞寻找胡萝卜、松鼠会爬树寻找坚果、蜜蜂会寻找花朵采集花蜜一样。人自身需要爱、公平和尊重,需要知道真相,我们只要保证每个人的需要、权利都是一样的,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教育只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关注和认同儿童的情绪以及各个部分,而管理情绪和与人沟通的艺术是孩子自己通过发生的故事创造和发展出来的。


温柔的怀抱,慈爱的笑容,甜蜜的亲吻等,都可以帮助婴幼儿疏导不安情绪,提供其成长与发展所需要的保护、支持和舒适感,让他感到被爱和安全,进而形成信任和亲密的情感。

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机会,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儿童都需要一个爱的陪伴者。爱是生命成长的背景。情绪是生命通向世界的桥梁,孩子是他情绪的主人,对情绪的处理和整合是由个体生命内外完成的。儿童所有的情绪都在于如何协助孩子自己的成长上,协助孩子创造一个自我。真正了解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尊重生命的特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生命的智慧。

情绪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好情绪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而坏情绪则可能让我们败走麦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疏导和激发情绪,学会利用情绪的自我调节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平静地和学生们相处,不在情绪来临时拿出教师的权威来压制;把孩子成长中的一场场情绪的危机巧妙地化解,并转化为成长的力量;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选择合适的方式将情绪释放出来,形成阳光、健康的人格,领悟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位妈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的感觉及情绪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用心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完整、健康的成长。

通常,孩子会借由一件小事,引发积压已久的大情绪的释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家长和老师不要纠结于每一件小事,紧张焦虑孩子怎么一点小事就反应这么大?我们不知道这件小事是否只是孩子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不知道孩子的情绪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积压,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顺畅自由地流动。 其实还是回到我们常常提及的“守望情怀”,我们应当给予孩子多一份信任,相信他们只要不受压迫和驯化,内在的精神胚胎将会引领他们创造出完整自我。

当孩子走过情绪和感觉的初步历程,再经由心理,越来越多的东西就会被儿童包容到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时儿童开始换牙。在这些基本的内在环境被开发之后,在我们可以感觉到的生命的后面,悄悄地流淌出一股奇特的,让儿童开始留恋的爱的暖流,它将与母亲或是某一个特定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机产生联结。一联结,一个新的历程便开始了,原有的浑然一体的情绪状态,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清明的上升,情感的世界拉开了序幕。

儿童时期,情绪状态是判断孩子是否正常成长的一个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体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好坏”来判断。愉悦而平静的恒定状态,是保证儿童情绪成长和其他各部分成长的前提。情绪始终沮丧的孩子,他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这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他的成长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后他会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掌控,这就容易发展为成人的道德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会对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有时候女儿哭闹之后,等她情绪好了,我也偶尔跟她说,你知不知道,你哭闹的时候,我真的很烦。不过关键的是,你这一哭,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你早点过来吃饭,吃饱了就高兴了,就可以多玩一会了,是不是……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做些两样事情,情绪的剥离和情绪的升华。剥离使孩子趋于个体化,而升华则沉淀出生命的精华。只要有格式的环境,儿童就会自然完成。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而内在的过程则由孩子自己完成和创造。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心理的感觉及情绪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用心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对儿童的尊重,我还要将这本书细细的品味,我相信,每读一次就会有一次的收获。我将这一份收获珍藏在心里,用实践来实现孩子完整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