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三观卖血记》的不同感触

 sunyiymu 2017-02-08

 我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拜读了,余华先生的《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在本书中,放弃了他在30岁之前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手法。要知道,他曾经写下的《往事与刑罚》和《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作品有多么迷幻,残酷,冷漠。以往的叙述让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大大生疑:他真像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吗?那些细致入微,夸张出格,天马行空的笔调被隐藏了起来,这也是我可以一天将其阅读完毕的重要原因(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我读了五天)。?


 回到主题,这本书仍就保留了余华最经典的命运式的风格。无论是遭受怎样的苦难,许三观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只有卖血。卖血,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在我这个98年生人的眼里,这种途径近乎是残酷的,而许三观眼里只有漠然。从余华过去的《命中注定》和《难逃劫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命运这个词汇有多么强大的操控力。小说开头许三观和根龙,阿方开始去卖血,走上了这条路。而小说的中后期许三观又教会来喜和来顺如何去卖血。小说结尾,年轻血头的出现,更使我感到了一种轮回。卖血,回荡了许三观近大半生命的事情依然在发生,会有更多穷苦的人来继续。许三观被拒绝卖血,让他走下了这场轮回。是的,命运弄人,无数人又在重复着命运,它肆意地为这些人物安排了出场和落幕。但这种命运的重复却无法使我们产生违和感。我们处在高速变化的迷雾中,但路却是一个未变的圆车道。万年不变的三十五元卖血钱也是卖血者轮回的忠实见证者。?


书拍

 反观《许三观卖血记》出场的各个人物,其鲜明的性格为文章增色。许三观,一个拥有者农民一样的勤奋和老实。他也像一个典型的中国旧时代的人,他敬畏着上天 害怕坊间的风言风语,善良,对自己的子女有着淳朴的热爱。同时,他也在逐渐成熟,他懂得了如何去做好一个丈夫,父亲。在无穷的艰难和动乱中,许三观仍旧保持着基本的冷静和理性。他的妻子许玉兰同样拥有着中国旧社会女子的所有禀赋。苦难是让人物生动起来的催化剂,是赋予这个家庭的符号。但把镜头拉远,这种苦难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谁家没有病人?没有闯了大祸的顽皮孩子?它是时代的音韵。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整个故事仍在‘旧社会’里徘徊,我并不否认我们在高速发展,但人们的思想,心理,却仍未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许三观发出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的无奈之言。虽说本书成于1995年,但仍旧告诉着执政者未来着力的方向:让这些可怜又可爱可敬的人拥有足够的幸福感,不再像许三观。同样,我也更情愿把中国在公元2000年以前的历史定义为'旧社会',因为人民的思想如同过去,和上千年的心理不谋而合,我也期待着拥有更加崭新的未来。许三观是一个社会变轨的产物,我很期待哪一位作家可以写出真正变化后的中国。

 余华在韩文版自序中提到了平等,可我始终无法感受到所谓的平等。一个无路可走的人选择这条路走,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人坠下和跃起的故事。我并不认可许三观心中寄生的无奈心理所产生的举止是一种平等,而是他没有能力去改变。

 许三观历经十次卖血(其中有些情节我不知道可否算入),他这十次都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活。余华以轻松的笔调讲述了残酷的世事,他获得了喝彩。不可否认,他的这部作品堪称经典,一个卖血的男人,他的抗争史,一代甚至数代的抗争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