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文章 中醫觀點:脾胃好=氣色好(2016-11-14 10:47:17)
內容提供/劉惠謹中醫師 中醫視脾胃為同等重要的消化系統。就功能上,脾胃具有消化食物、輸送營養、代謝水液等功能,這與現代醫學對於消化系統生理功能的認知基本上是一致的。 是生命能量的維持器。脾胃屬土,是所有好壞元素聚集的大爐。脾以氣升為健,胃以氣降為安。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而行。 飲食正確可預防脾胃病 我們該如何保養脾胃並預防脾胃病?中醫師劉惠謹,對此說了關鍵四訣:“節飲食,調五味,和情誌,適寒溫”。當中有三訣直接關系到飲食,說明了我們的日常飲食與習慣是維持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 “胃,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關卡。我們的生存仰賴食物,最基本的一天三餐,我們吃進什麽、好或壞,胃照單全收,默默幫我們分解、輸送、排毒。因此,胃是很堅韌的器官。當脾胃出現問題,就必須好好檢討以及糾正飲食態度。” 精制食品=多種營養? 忌寒涼五味 馬來西亞常年炎熱,許多大人小孩都嗜吃消暑食品,比如加了冰塊的凍飲、雪花碎冰(俗稱紅豆冰或ABC)或冰過的水果等。要知道,我們的脾胃需要“火氣”,即熱能。得溫的脾胃能正常地進行消化與傳輸養分的工作。而寒涼的飲食都會影響脾胃的正常運作,引起消化不良反應。尤其上了年紀的人消化系統本來就在退化中,除了避免冷飲,也要避免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和芋頭。 另外,刺激性食物如過酸、甜、苦、辣和鹹的食品也不宜吃太多,須知“五味太過,皆能為病”。而壓力和情緒困擾亦會大大影響脾胃功能,引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頭痛、呃逆等病癥。 脾胃的調理 脾胃是五臟六腑之海。傳統醫學註重整體觀概念,認為病痛並不一定是病源。比如胃風是由於肝氣滯留;而吸煙傷胃甚於肺,因為肺無法排出尼古丁,必須靠胃將濁氣和毒素排出。因此,中醫給病人調理時著眼於加強氣的全體運行。 對那些脾胃不健康的人,劉醫師勸告他們需忌暴飲暴食、過度節食、偏食、好重口味、生冷飲食、情緒波動。 當然,平日的飲食始終是關鍵。堅持正確、良好與均衡的飲食習慣,並且抱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健康的最大保障。 資料來源:HQ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