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莼菜 苏州的“水中碧螺春”莼菜,又名水葵,是多年生的草本宿根植物。芽叶和嫩茎上分泌出类似琼脂的粘液,细腻润滑,清香可口,营养丰富。《齐民要术》称:“诸菜之中,莼菜第一。” 莼菜,最早出自《诗经》:“思东泮水,薄采其茆。” 陆机考证后说:“茆与荇相似,江南人谓之莼菜。” 莼菜的生长对气温有要求,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只生活在摄氏15度到30度之间,过了界就停止生长;对水质有要求,稍有一点污染不洁,就大片大片死去。要辨别好莼菜,一是茎叶入口嫩,二就是果胶多多益善。太湖莼菜明朝万历年间,莼菜已被列为“贡品”,为了保持莼菜的鲜嫩,地方官吏们想法用飞骑传送到京城,以满足宫廷的消费要求。产自苏州东山的太湖莼菜清香爽口,润滑不腻,鲜味独特。清《太湖备考》载,莼菜 “东山尤盛,初山中人未知食莼,食之自邹舜五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