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中风案

 柴桂苓 2017-02-14
1、宋某,男,82 岁,2011 年 03 月 24 日以“意识模糊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6 小时” 为代主诉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余年, 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常波动于 140~180/90~120mmHg。本次患病缘于晨起时突然出现神志恍惚、言语謇涩、饮水呛咳伴右侧肢体活动不遂,遂急由家人送至我院。查:神志模糊,查体不合作。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略向右歪。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 。舌质暗,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弦滑。头颅 DWI 示:急性脑梗塞。
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
治法:化痰开窍,熄风通络
处方:涤痰汤加减。胆星 12g,半夏 12g,陈皮 9g,菖蒲 9g,郁金 12g,枳实9g,茯苓 l0g,竹茹 12g,珍珠母 30g,石决明 15g,地龙 12g,怀牛膝 30g,天花粉 12g,麦芽 12g,大枣 12g,全瓜蒌 15g,炙甘草 6g。液体予以疏血通针静点。
服上方 5 付,神志转清,反应较前灵敏,饮水呛咳减轻,言语謇涩明显改善,肢体活动较前有力,可扶床站立。效不更方,另加搜风通络之品。予胆星12g,半夏 15g,陈皮 9g,菖蒲 9g,郁金 12g,远志 6g,枳实 l0g,茯苓 12g,竹茹 12g,地龙 12g,全蝎 12g,怀牛膝 30g,天花粉 15g,前胡 12g,大枣 12g,炙甘草 6g。以此方调理数月,其病渐瘥。


按):缺血性中风,临证首分轻重缓急,明辨中经络与中脏腑。中脏腑又分闭、脱二证。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急宜祛邪开窍;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急宜扶正固脱。本例病人神志欠清,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咳痰等为痰浊蔽窍之象,治以化痰开窍,熄风通络。 《丹溪心法》云: “中风大率主赢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故先用涤痰汤化痰开窍,痰浊一去,神机自明,脑窍自开,但治疗中应特别注意开窍与通络之先后顺序。如患者有神志昏迷,舌强语謇,伴肢体废而不用者,因脑为元神之府,清窍开则神机灵,四肢活动才能顺利恢复,故应当先开窍,而后再着手通络。



2、邓某,男,62 岁,主诉:左侧肢体瘫痪、吞咽困难 20 天。2011 年 7月 3 日患者于进餐时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伴持物困难,不能行走,急送至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查头颅 CT 示:未见出血灶,立即给予
溶栓等抢救治疗后病情趋稳。为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我院。神志清,精神差,左侧肢体活动不遂,言语不能,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可闻及喉间痰鸣音。查体:口角无歪斜,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肢体肌力 1 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左巴氏征(+),左霍氏征(+)。舌质暗紫,舌体胖大,苔水滑腻,脉弦滑。CT 检查示:右侧内囊低密度影。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
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中经络,风痰瘀阻型) 。
治法: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处方:化痰通络汤加减。陈皮 12g,半夏 10g,白僵蚕 l0g,胆南星 8g,海浮石12g,菖蒲 12g,远志 10g,水蛭 9g,丹参 12g,川芎 l0g,桃仁 10g,木香 6g,黄芪 10g,党参 12g,竹茹 9g,泽泻 10g,6 付,日 1 付,水煎服。并配合针刺治疗,选穴:金津、玉液 、廉泉、双侧合谷、内关、风池、三阴交、丰隆。
二诊,患者能简单发出咿呀之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患者形体偏胖,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守上方加郁金 15g,姜黄 12g,乌梢蛇 15g,继服 8 付,以加强通经活络,化痰降浊之力。8 剂服完后,患者能够与家属进行简单语言对话,言语尚能成句但表达不全;进食食物时稍有困难,饮水偶有呛咳,左侧肢体肌力 2+级,二便已调。嘱加强语言功能锻炼,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以善后。


按):患者喉中痰鸣音、舌质紫暗、苔水滑腻、脉弦滑等均为痰瘀之象,治宜搜风化痰,化瘀通络,故以化痰通络汤加减。方中陈皮、半夏、僵蚕、竹茹、胆南星、海浮石等具有清热燥湿化痰、通络散结之功;菖蒲、远志、郁金、木香诸品可化痰浊、通九窍、开舌机;水蛭、丹参、川芎、桃仁活血化瘀;党参、黄芪、泽泻可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点刺金津、玉液二穴以清散瘀血、疏通经络;廉泉通利关窍,疏利舌机;刺丰隆以化痰湿;伍以内关、合谷、三阴交醒脑开窍。诸穴合用,可达化痰散瘀、疏通经络、启闭开窍的目的。中药与针刺相结合,内服外治,相辅相成,故获
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