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年前,俄罗斯干了件超级大傻事,结果至今深受其害

 武侠迷程大哥 2017-02-14

1991年,苏联分崩离析。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开始领导国家的复苏改革。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经济,俄罗斯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寄托了俄罗斯迅速扭转经济颓势的良好期许,不过一朝施行,却引发了一场灾难——它非但未能让俄罗斯经济起死回生,反倒急速放大了俄罗斯的危机,使得本就千疮百孔的俄罗斯经济体系彻底崩盘。苏联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财富积累,在区区数年内化为乌有,国家社会陷入高度动荡。

25年前,俄罗斯干了件超级大傻事,结果至今深受其害

为什么休克疗法会造成这么强的破坏?俄罗斯又为何会傻到主动给自己灌下这么一杯致命的毒酒?云石君在这里做个分析。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休克疗法: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期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看上去,这套方法倒也很适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毕竟当时俄罗斯经济体系濒临崩溃,所谓的社会供给能力高度短缺。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俄罗斯联邦政府必须强行压制需求,以使得社会供需达到低水平的平衡。

但是,这种看上去的对路,使用起来,其效果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休克疗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经济政策,其讲究大破大立,在短期内把俄罗斯原有经济体系完全解构,然后在废墟上迅速重建——换句话说,这是革命的搞法。可当时的俄罗斯,身子骨孱弱至极,压根就承受不起大风大浪,这种猛药急灌的方式,虽然排除让俄罗斯这个重病患者起死回生的可能,但也可能,会因为其身体虚弱,无法承受猛烈的药性,而一命归天——而后来的局势演化也证明,俄罗斯的下场不出所料的是后者。

而且,“休克疗法”的效果,在俄罗斯引进之前,也并未得到充分验证。“休克疗法”理论在20世纪80年中期才被正式提出,而在俄罗斯引用之前,仅仅在玻利维亚一个国家付诸实践——这从那方面看,都无法称之为一套成熟经济理论。

当然,“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获得了成功——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达485.9万亿比索,占GDP的约1/3,通货膨胀率则高达24000%。1980~1985年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而在采用休克疗法后,恶性通货膨胀很快得到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国民经济经过短暂的下降后也逐步回升。同时,债务问题也在各种强有力措施的干预下,得到了有效缓解,并最终帮助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正是在玻利维亚的成功,给了俄罗斯信心,最终促使它将这套提出未久的经济理论,运用于本国实践。

如此看来,俄罗斯对休克疗法的接受,并非草率行之,而是经过比较谨慎的考量的。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未必!

毕竟休克疗法没有经过大范围长时间的验证,至于成功案例,也仅仅只有玻利维亚一个。而玻利维亚只是个南美小国,国情跟俄罗斯千差万别。

休克疗法虽在玻利维亚大获成功,但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就算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很感兴趣,但考虑的该经济理论未经充分验证,但其政策波及范围又十分广阔(涉及国家经济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件事关国本的重大经济政策,在拿来主义运用时理应万分谨慎;即便要付诸实践,通常也应该先在国内找一两个地方先做试点,证明确实适合自身后,再在全国推广不迟——这是治国施政的一个基本常识。

但俄罗斯并未这么做。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而1992年初,休克疗法就在俄罗斯联邦范围内全盘铺开——从这个时间跨度就能看出,当时的俄罗斯政府,压根就未对这套经济政策的利弊充分研究,更未搞什么先行先试。事关国运兴衰的重大经济政策,施行起来却如此草率,这实在是有些过于离谱!

那么,问题就来了:俄罗斯为何会犯这种低级政治错误?

是政治精英对国家治理的认识过于浅薄?

如果是某些非洲小国的首脑,这倒还说得过去。可俄罗斯联邦再怎么说也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继承者,决策层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基本政治素养肯定是过关的。他们焉能如此不知轻重?

但明知如此,他们仍旧选择了匆忙行之。之所以如此,除了政治家们急于挽救国家的心理冲动外,更跟俄罗斯当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困局密切相关。

25年前,俄罗斯干了件超级大傻事,结果至今深受其害

当时的俄罗斯,看上去接收了苏联的庞大遗产,但其实这多半是纸上富贵而已。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的实体产业已经严重落伍,大量半死不活的企业,以及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意味着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所继承的实际上是一个穷家破业,而且经济结构高度失调,轻工业发展十分落后,这让俄罗斯联邦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面临严重的日常生活物资短缺。

这让俄罗斯政府大感头疼。

话说苏联为什么会土崩瓦解?表面上,是因为人民无法忍受苏联的野蛮专制和恐怖政治。但这其实并非主因。要说野蛮专制和恐怖政治,斯大林时代比戈尔巴乔夫时代严重百倍,哪怕是赫鲁晓夫与勃涅日涅夫时代,政治氛围也较苏联解体前要紧张的多。

但那的苏联人,尽管也有抱怨和抵触,但并未出现“全民皆反”的局面。而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尽管政治氛围业已大幅宽松,但苏联人却揭竿而起,要推翻苏共的统治。

恐怖政治盛行时不反,政治氛围宽松后却要反,苏联人前后表现的巨大差异,用要民主、反专制这套政治追求因素来解释,根本就说不通。

其实,苏联的崩溃,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困境——更具体点说,是民生困境。苏联末期,随着经济崩溃和国家财政崩盘,苏联国内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出现严重短缺,民生艰难。也正因为生活的窘迫,苏联人才纷纷发起反抗,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盘。

现在,苏联业已灭亡,但苏联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却依然存在。尽管俄罗斯联邦接纳了西式民主制度,可民主又不能当饭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困境,依然得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来解决。

而且,苏联解体这场改朝换代,使得解决问题的战略空间被大幅压缩

首先,俄罗斯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把苏联拉下马来,甚至还为此付出了国家解体,社会动荡的巨大代价——他们图个啥?除了那个不能吃不能喝的西式民主,更重要的,还是吃喝不愁,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现在,苏联完蛋了,俄罗斯人总算拨云见日,接下来就盼望着一扫昔日窘迫,过上幸福生活——换句话说,人民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和急迫性,因苏联解体而大大增强。

其次,西式民主下,政治权力的掌控者,由全民选举决定,这意味着政客有必要高度迎合民众,以挣得选票。而民众最关切的,就是迅速改善物质生活,这也就是说,政客若不想被失望的选民抛弃,就一定要在迅速改善民生上头下足功夫。

可这种事,说易行难!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产业老化落伍,国家债台高筑——这些现实积弊的存在,根本就不是俄罗斯通过一个改朝换代就可以立马解决的。

只不过,国民的需求搁在这儿,政客被选票裹挟,就算明知困难重重,也必须硬着头皮,去找一条点石成金的办法。这种国家心态的形成,使得决策层只能兵行险招。而休克疗法,尽管未得到充分的时间与实践验证,尽管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形势所逼,也只能赌上一把。不然人民大失所望之下,政客不但权力难保,甚至国家还可能出现新一轮暴乱——那可就真是万劫不复了!

这才是“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仓促出台的关键。直白点说,就是人民群众过高的主观期待,与国家客观条件的不允许,二者交织碰撞到了一起,再加上俄罗斯的西式民主架构,这种种因素,共同推动休克疗法的匆忙上马。

25年前,俄罗斯干了件超级大傻事,结果至今深受其害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孱弱的国家实力与民众过高的主观期许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而对西式民主制度的采纳,又使得此类偏差所形成的冲突,无法像苏联时代那样,借助强权政治力来强行压制。左右为难之下,俄罗斯的统治经营,只能心存侥幸,用国运做赌,仓促上马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未经充分验证,充满不确定性的“休克疗法”,最终加剧了俄罗斯的危机,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彻底崩盘!

而随着休克疗法造成经济崩溃,俄罗斯也陷入了高度动荡。整个90年代,俄罗斯都深陷衰退阴霾之中不能自拔。而其中的车臣战争,更是让俄罗斯的衰落一览无遗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车臣战争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背后,反映出哪些民族、宗教和地缘矛盾?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22章——俄罗斯之第14节。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系列原创文章。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