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竹立老师手机课堂实践经验,贴上来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手机教学达人都能分享各自经验与教训一一竹立附记】 一、课前分析 1.调查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情况,以及对智能手机学习功能的了解程度; 2.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的态度; 3.了解课室的情况,如有无无线Wifi,手机信号强弱等; 4.分析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利用手机辅助学习?哪些环节可使用手机,哪些环节不适合用手机? 二、教学策略 1.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机教学平台,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清华雨课堂等等,让学生安装在手机里,并教会他们熟悉其操作; 2.课前通过手机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通知、课程介绍、进度安排、考评要求、学习资料、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提前阅读; 3.上课前或上课中要求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彼此通过微信面对面建群,以方便交流讨论; 4.课堂上通过手机进行点名签到,记录每次上课的出勤率;签到可在上课开始、课间休息与下课前分别进行,以记录迟到、早退情况; 5.合理安排讲课、讨论、探究、练习、游戏等教学环节,减少单纯讲授时间,增加课堂互动与活动时间; 6.每次讲课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讲课时可要求学生不看手机; 7.充分发挥手机教与学的各种功能,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如查找网络资料、观看微课幕课、头脑风暴、投票、弹幕、提问、讨论、布置与提交作业等,让学生变玩手机为用手机学习; 8.手机平台里的讨论功能可弥补课堂讨论时间不足、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打通课内课外环节,也可让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学生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 9.手机调查、投票和弹幕功能可在课堂合适环节使用,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10.充分利用手机拍照、视频、上网、分享、手机同屏等功能,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形成开放、多元、民主的学习氛围; 11.有需要的课程可开发手机显微镜、手机投影机、计算器、指南针等新功能; 12.教师可通过易启秀、小影、美篇等工具制作适合手机播放的课件、微课供学生学习,也可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完成作业、作品,记录学习过程等; 13.不同学科的老师可选用适合本学科教学需要的App软件进行教学; 14.选用各种技术工具应以易学易用、简单方便、满足需求、少而精为原则。 三、教学评价 1.教师可通过手机平台对学生的发言、作业等进行评价、打分、奖励经验值或小红花等,手机平台中的经验值或小红花,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客观依据; 2.利用手机平台的统计与管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督促、分析、评价,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研究; 3.利用手机平台的作业和考试功能,进行简单的测验与考试; 4.尽可能釆用学生作品、电子档案、游戏比赛、活动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