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80条

 医贵仁心 2017-02-18

第180条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邪传入胃,热毒留结,则胃家为实。华佗曰∶热毒入胃要须下去之,不可留于胃中。是知邪在阳明,为胃家实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阳明经,内以候胃,外以候肌。言阳明之为病,由太阳之邪,传于其经,则为阳明病外证;由太阳之邪,传入胃府,则为胃家实也。

集注

方有执曰:阳明经也,胃府也。实者,大便结为满而不得出也。虽则迟早不同,而非日数所可拘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阳明为传化之府,当更实更虚。食入胃实而肠虚,食下肠实而胃虚。若但实不虚,斯为阳明之病根矣。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上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

然致实之由,最宜详审,有实于未病之先者,有实于得病之后者,有风寒外束热不得越而实者,有妄汗吐下重亡津液而实者,有从本经热盛而实者,有从他经转属而实者。此只举其病根在实,而勿得以胃实即为可下之症。按阳明提纲,与《内经·热论》不同。《热论》重在经络,病为在表。此以里证为主,里不和即是阳明病。他条或有表证,仲景意不在表;或兼经病,仲景意不在经。阳明为阖,凡里证不和者,又以阖病为主。不大便固阖也,不小便亦阖也。不能食,食难用饱,初欲食,反不能食,皆阖也。自汗出,盗汗出,表开而里阖也。反无汗,内外皆阖也。种种阖病,或然或否,故提纲独以胃实为正。胃实不是竟指燥屎坚硬,只对下利言。下利是胃家不实矣。故汗出解后,胃中不和而下利者,便不称阳明病。如胃中虚而不下利者,便属阳明。即初硬后溏者,总不失为胃家实也。所以然者,阳明太阴同处中州而所司各别。胃司纳,故以阳明主实;脾司输,故以太阴主利。同一胃腑而分治如此,是二经所由分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胃者,阳明之腑,阳明之为病,全缘胃家之阳实。阳实则病至阳明,腑热郁发,病邪归胃,而不复他传,非他经之不病也。三阳之阳,莫盛于阳明,阳明之邪独旺,不得属之他经也。胃家之实,而病归胃腑,终始不迁,故曰阳明之为病。若胃阳非实,则今日在阳明之经,明日已传少阳之经,后日已传太阴之经,未可专名一经,曰阳明之为病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正阳阳明为胃家实,前条已详言之。盖寒沍于表,风袭于肌,则脾阳顿滞而不能食。新食不进,宿食不去,加以潮热日作,胃中之液,悉为潮热所夺,遂成燥屎。由是舌苔黄燥,大渴饮冷,中脘痛而拒按,阙上痛(《内经》以阙上属喉间病,此以气色言之也。若阳明燥气随经上入于脑,则阙上必痛,此予门人王慎轩亲验之),右髀有筋牵掣右膝外廉痛(此为予亲验得之),皆胃家实之明证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为辨阳明病的提纲

阳明的胃病就是胃家实。阳明篇提纲的提法和其他五经是不同的,其他的五经都是提的证候、脉证。阳明病提的是病理变化。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脉、有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没提脉也没提证,就提了一个实,一个胃家实,胃家实是一个病理的变化,这有什么意思?张仲景一个人写的书为什么前后体例不一样?张仲景以脉证为提纲,叫人通过脉证,了解病机变化。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阳明就是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因为它是包括手足而言的,就叫做胃家,胃家就是胃和大肠。《伤寒论》的六经是讲脏腑经络的,胃家不是胃和大肠吗,这是六腑的两个腑。一提这样一个纲领,读条文的就理解到这个病是在胃肠。实虽然是一个字,但是很关键,是以病理来言的。我个人体会,张仲景是叫你通过脉证来了解病理,也有通过病理来了解脉证。所以提出一个实字来,胃家实,实就是病的一个性质,胃家是病位,实是病性。

为什么造成了实?这就是一个理论问题,通过这个病的理使人辨证的时候抓住实,这个实是一个辨证的重点,辨阳明病如果辨出实来,那就达到辨证的目的和要求了。所以这一篇讲阳明病,阳明病的重点是胃家实,要辨出实来,确确不疑了,就达到了辨证的目的。所以要千方百计、反反复复的叙述,就是叫你了解什么是实,什么是不实,实到什么程度?就是这么一个辨证的精神。

实是对虚而言的。六腑以通为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它是行阳道的,饮食水谷入于胃,胃辅助水谷以下行,那么饮食入胃,胃就实了;等到水谷腐熟以后,水谷下移,那么肠实而胃虚。开始的时候,是胃实而肠虚,吃了东西,到了胃,还没有到肠,胃是实的,肠是虚的,虚实是相对而言的;等经过消化,腐熟以后,食物往下来,那么胃虚而肠实。所以人在饮食的新陈代谢,消化吸收的过程当中是有虚有实的,也可以说是虚实交替更迭,这样饮食物才由上到下,最后变成糟粕,从肛门排泄出去。所以叫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也,又说六腑以通为顺。这体现六腑的生理功能。什么叫做腑?腑者是有出有入,像个仓库,不能够有所堆积,不能够有所凝结,一堆积了,一凝结了,一堵塞了,就要出现病态了。

现在的问题是胃家实,就是胃和肠成为一个实证了。邪热传到阳明,阳明胃中燥热,由于燥热伤了津液,因热成燥,因燥成实,伤了津液,就使糟粕代谢的粪便成了一种燥屎,干燥、硬结的屎块,在肠子里排泄不出去,肠中有燥屎六七枚,有那么六七块,总拉不出去,肠就实了。肠子不就实了吗?正常人一天解一次大便,还有解两次的,它是七八天,八九天大便总下不来,是不是实啊?是实了。肠子一实,胃气就不下行,因为肠和胃是互相衔接的。

肠实而胃满,而胃一燥热,所以就出现了一些燥热的实证,由于大便排泄不出来,有腹部的症状,痞啊、满啊、疼痛啊、大便燥结啊、绕脐痛啊,另外还有潮热、汗出、烦躁、谵语。这些证候,关键是什么?关键在胃家实,要把实给解决了,燥屎一下去了,这些病就迎刃而解。所以有燥屎五六枚也;燥屎已成,非大承气汤荡涤而下之不能解。

这是由病理而到症状,把这个实的病理给抓住了,张仲景叫你从病理上头推论症状。胃不能太实,它是虚实更迭、新陈交替的,它是代谢的。它得把一些老的废物排出体外去,这是它的生理。如果糟粕,一些代谢的东西排泄不出去,在大肠里堵住了,那个就叫胃家实,肠实胃满,燥热凝聚而不下,就成了阳明的实证。所以实是有物的。这样来看,胃家实就是纲领。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研究阳明病就是里阳证了,就是病邪充斥于胃的这么一种病,实与热都为阳,所以叫阳明病。阳明病就是胃家实。

太阳阳明也好,少阳阳明也好,都得有胃家实。要是胃家不实呢?实要活看,刚才按之满拒按,按之痛,那是就证候上谈的,就是邪实于胃肠,而发生阳明证候者,就叫胃家实,可以这样理解。

总而言之,所谓阳明病就是邪充斥于胃肠的一种病。


子恒试注

阳明病的提纲证。凡是出现以胃家实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称为阳明病。胃家是指胃、肠,实是指邪气的性质,与虚相对。胃肠皆属于腑,腑以通为顺,传化物而不藏,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若是同时成实,腑气不通则病阳明。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8条: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自我测验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复制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