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 控制好情绪

 平淡人生a9 2017-02-18

有人把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情绪称为人生健康长寿的四大基石。我个人认为,良好的情绪是重中之重,它是人们健身养生的主宰和灵魂。

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和智者无不重视精神养生,而且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主张少私、寡欲、清静的养生之道,认为一个人如果情绪终日不得安宁,欲望难以止息,定会百病丛生。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无忧者寿”,告诫人们应该把个人的进退得失看得淡些,不要使身心陷入名缰利锁的羁绊之中,这样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就有了根本保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淡然无味,神气自满”,把调和情志作为“不死之药”来推崇。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他看到了道德品格修养与健身养生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只要宽厚待人,多做有益他人的好事,心理自然就会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这也正如孙思邈所说“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学会 控制好情绪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认为“忧愁恼怒,伤人最烈”。他劝导人们要善于自处,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凡遇急暴事,我须以安静心应之;遭拂逆事,我须以谦虚意受之,既往勿究”。总之,我国传统医学都视情绪为一身之主宰,认为情绪统帅着五脏六腑,把调养精神、控制情绪,作为祛病延年的养生之本。

关于癌症与情绪的关系,临床上早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大多数癌症病人发病前有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精神伤痛、过度紧张、忧郁的经历。因此,有人说“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有关。紧张、愤怒、失望、悲观、惊恐和忧郁等不良情绪,使身体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紊乱,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减弱。这时,人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癌细胞也会乘虚而入。

情绪具有两极性,消极的情绪容易造成疾病,而积极的情绪却可以防病治病。许多事例证实,不论普通病患者还是癌症患者,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具有能够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和坚强意志,通过自身机能的调节和恢复,疾病就会得到控制或被征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老人春秋微信公众号:lrcqz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