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研究】我所认为的批评 ■朱以撒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2-19


我所认为的批评


■朱以撒


  中国文人的风雅精神的体现,就是关注现实,着眼时下,表达自己的见解。书法批评要面对当今书法现象、书法家、书法作品,因此要研究批评范式、建构批评体系,这些都是必要的,是没有疑义的。这当然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时间、需要合力。但是针对个人来说,还是需要个人自己的审美观,除了审美良知,还有审美判断、审美表达,它相对于体系来说更为具体,从具体做起。现实的书法状态,书法作品是消费性的,人人都可以来消费书法,称自己笔下是书法作品,自己是书法家。这样的消费就会有许多问题,使一个愿意作一名批评工作者的人不愿意视而不见。批评与创作不同,创作可以我行我素地尝试,任意恣性也是无可指责的,因为创作就是抒发个人情意,而批评却不可如此随意,他要面对作品来说话,而不能脱离作品来自说自话。虽然是主观地表达意见,也有力求公允客观的要求,不可画疆分派,轻重门庭。那么,批评在多大的程度上起到作用呢?以什么来检验呢?批评者肯定不会去关注这个结果,因为他和书法家一直无法建立内在的对话联系。有的人不以书法作品、书法家为批评对象,只是把批评当作一种独立的写作文体,在这一文体内表达对批评的理解。这两种批评,以书法作品、书法家为批评对象更需要缜密思辨,因为要对他人的书法作品进行评说,不可轻率信口。因为作品实在,批评须谨重。把批评当作一种独立的写作文体则与书法家创作相仿,没有具体的指向,论说批评的理论的特点、知识,考量批评文体的写作奥秘,纯是抒发心气。

  具有现实作用的当然是前一种形式——面对作品,从作品出发,由作品观书法家得失,或由小观大对整体书法创作状态提出个人的理解。他们的良好愿望就是批评能给予创作提供某些借鉴。批评除了批评者本人的人文素养之外,艺术经验也在起作用,还需要批评文本本身的能力的支持。否则,他对书法家作品的解读、探索就只是表面上的敷衍,不能及物及里。

  譬如批评者的立场。一个人的批评写作在书斋里进行,但他的审美立场是要体现在书斋之外的。审美立场是个人精神活动、艺术体验、专业知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个人的批评才能展开,艺术经验才能深入,专业知识才能派上用场。审美立场是个人化的,不倚仗某一家某一派的支持,是个人长期的审美经验的构成。在这个立场上,他的倾向性就是主观的,在主观中表达客观的作品。有了立场就能做出有个体感受温度的、有美学品格的书法批评。由于是从批评者个体出发,倾向性肯定会存在,那种不偏不倚的精准批评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个人的立场尤其重要,很多隐性的体验、与人不同的幽微的感受,在此时流露出来。人云亦云、朝三暮四、模棱两可,都是没有立场自信的表现。当然,审美立场也不是固守一生的,在不断地进行批评的实践中,个人的思考、判断和审美发现也在不断地进展、提升,审美立场也会相应地有所调整。当然,作为一个批评者,即便很有才情,很具思辨能力,无论如何还是有局限性的。但不能等待完善了再建立立场,而是在限度中表现,显示此刻的思想、识见。批评之浅深、正误肯定有,但有了立场,有了批评的方向。

  譬如个人批评理论能力的具备。有了立场,还需要有批评能力,否则徒有立场。这也要求批评者必须具有批评理论的储备——如批评文体的经营、学理的把握、阅读、观察的眼力。虽然批评作为一种个人的写作需要,发自内心,但还是要着眼于一定的批评效果,而不仅仅止于勇敢表达,因此就必须具备这种能力——这与书法家创作一样,需要功夫,需要磨练使之能力提高。只有有了强大的批评能力的支持,才不至于不得痛痒。这个能力除了来自批评知识学方面的支持,还有如逻辑学、解释学、文体学诸方面的识见,使之面对现象、作品时,有力量去探讨其可能性,分析其复杂性,体验其神秘性,使批评成为展示个人探奥探魅的细致活动。有批评能力方有可能做得细一些。同时,批评的能力是在批评实践中发展、提升的,不管是作为一种个人喜爱的文体形式,还是希望通过批评这种形式,表达一个人对书法的责任和义务,都必须倚仗不断地实践来增强个人的经验。批评的能力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但是每一次探讨都充满个人的主动性,希望有所挺进,有所抵达。要求批评准确是一种理想,批评者不可能是庄子笔下那个解牛的庖丁,游刃于肯綮之间,毫无舛误。精神活动有其不确定性,有各自审美感受之差异,不可能板上钉钉,应物如响,真那样就是超人了。批评没有超人,只能在实践上不断提高个人的批评能力。这样,除了批评者自身的努力,书法家也需要有包容的心态。毕竟,批评者能力的提高不止于个人私事,它可以对书法家的创作、作品作出更有效的解读。

  譬如批评语言的运用。审美立场、批评能力,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表现力阙如,再睿智的见解也无从实现。批评语言随时代而变,面对变动不居的书法现象,也需要有相应的语言编码来解读。因此如何运用批评语言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表现方式,但最终还是要触及语言的温度及力度,除了要让人喜于阅读,感受到感性的辞章之美,又不流于应景俗常;既要有文字的思辨逻辑,又不晦涩玄深难以理解;既要有批评情怀,又不浮泛过度,使理在其中。当然,对于批评者来说,他的语言表现向度可以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每个人有运用语言的筹划、习惯、秩序和敏感,逐渐会形成自己的批评特征,建立语言的辨识度。因此批评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一种有难度的创造,必须成为精于批评语言的追求者,是娴熟得当的语言承载了批评者的全部。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