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②耳聋,目赤。 ③癫狂痫。 ④疟疾。 【刺灸法】 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临床】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 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 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案例】 1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复杂,不易查明,属中医学中的“瘾疹”范畴。操作::取双侧后溪穴,毫针直刺13~20 mm,行捻转泻法(捻转角度90~180度,捻转频率90次/分),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三次为一疗程。 2眼睑闭合不全。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通过治疗,面部及嘴角的恢复一般尚理想,但眼睑闭合不全却往往久治难愈。采用后溪点刺放血治疗收到佳效。操作::取后溪穴,令患者轻微握拳, 3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因为关节退变不光滑、肌肉疲劳及腰部运动突然发生不悱调导致腰椎小关节嵌顿,产生突发性的腰痛。操作:取两侧后溪。常规消毒,取2寸毫针,针尖对准合谷方向进针1.5~2寸深,行捻转泻法,强刺激至患者手掌胀麻难忍时,让患者做腰部医疗体操,即腰部左右旋转、前屈后伸和站立体位直抬腿运动各30次。留针30分钟。 4面肌抽搐。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的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或颊部、口角,严重可波及整侧面部肌肉抽搐,眼睦痉挛,睁眼困难,甚至面部变形等;操作:先取病变同侧后溪穴,若无效可再取对侧后溪穴。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先取病变同侧后溪穴,向劳宫穴方向直刺1寸,然后施捻转提插手法,当病人有明显“得气”感时.即用大幅度来回捻转2~3次,再行提插手法4~6次,使有强烈的针感。其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5落枕。患者头颈放松。双手握拳,直刺0.5 寸,补患侧泻健侧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每隔15分钟捻转1次,同时嘱患者尽可能地活动颈部,年老体弱与高血压者不留针。 6冈上肌腱钙化症。冈上肌位于肩蜂及喙肩韧带之下,移行为短而扁平的肌腱止于肱骨大结节上。40岁以后冈上肌腱常发生退行性改变。诊断要点 ①局部慢性疼痛,反复发作,突然疼痛加重,伴颈部僵硬感。②按压一侧或两侧痛点可触及条索状硬物。③x线片示锁骨下方、肱骨大结节附近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阴影。操作:患者骑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肩部放松,双手放置椅背上,用1寸半毫针直刺。要求进针快,大力度捻转、提插,同时嘱患者做颈部活动,留针5分钟。 7独针后溪穴治疗颈肩腰腿痛。颈痛如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肩痛如肩周炎、颈椎性肩痛症,手痛如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腰痛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