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急性胆囊炎案】 患者:邢某 性别:女 年龄:76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2日 腹痛,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欠佳,县医院B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查:急性病面容,大便可,眠差,纳差。脉弦,舌质淡有瘀点,苔白腻。 辨:有少阳证系在太阴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临床治愈,停药。 相关条文:《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安徽·苏昌富医生)
姓名:万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初诊日期:2016年8月3号 病人于2012年7月因胆结石在石家庄某医院做胆囊切除术;2014年因右胁区胀疼在我院查出肝内胆管结石,后返复住院多次。 病人主诉口苦,腹胀午后开始,夜晚加重,下半夜减轻,有轻度发热,食偏少,大便日一次,不爽。 查:右寸关弦尺沉弱,左寸弱关滑尺弱,舌淡暗,苔白腻,舌下瘀络。 正好我刚从郑州学习回来两天,涂老师所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在脑海立即出现。 方组:柴胡60克 炙甘草15克 牡蛎20克 干姜15克 黄芩25克 肉桂20克 天花粉30克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8月11日病人电话告知全好了,不胀不发热,口也不苦了,又胁也不难受了,非常感谢。我想真要好好感谢涂老师才对呀!(河北 ·刘洪志医生)
【慢性病案】 患者:张某(本人母亲) 性别:女 年龄:53岁 初诊日期:2016年5月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高压高的时候是160-170mmHg,低压高110-120mmHg。患类风湿,症状加重三年,双手肿胀,难以屈伸,无名指最为严重。平时胃纳可,大便多年不成形,质溏薄,小便晚上次数多,且痰涎多,醒后入睡困难。甲亢病史十余年,平时易发脾气。最近两年在我们本地医院检查有颈骨动脉瘤,且面部有钱币大小老年斑,手臂前部也有明显的老年斑。平时乏力,怕冷。舌淡,苔白厚,脉沉细弱,尤其是尺脉非常弱。 诊断:病人体内淤积严重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 仙灵脾各30g 方组:制附片30克 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黄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黄20克 仙灵脾30克 生姜20克(切片) 干枣6个(撕开)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再煮30分钟,去滓,分三次热服。 二诊:病人自我感觉疗效不明显,没有坚持意愿。考虑病人血压高,低压也高,给予病人补肾合剂加淫羊藿30g调理。 方组:制附片15g 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肉桂30g 菟丝子30g 生龙骨45g 生牡蛎45g 淫羊藿30g 生姜45g(切片)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热服。 三诊:补肾合剂喝至第五剂的时候,病人感觉精神状态特别好,身上也有劲儿,但是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又感觉身体不舒服。后又改用柴龙汤加制附片、淫羊藿,十几剂后,效果仍然不特别明显。 四诊:7月12日,后来听涂老师讲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中痞结、浑身症状比较多、虚又比较乱的病症,而且适合医疗工作者用来保健,我自己服用的同时,就想给母亲也用一下这个方子,让她保养一下。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0g(打碎) 柴胡125g 炙甘草60克 牡蛎60克 干姜60克 黄芩90克 桂枝90克 天花粉120克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开始给我母亲少喝一点,一剂中药,中午尝试喝了几口,晚上喝的稍微多一点。次日早上起来以后,她三年多伸不直的手指竟然抻直了,脖子感觉也轻松,以前脖子都是发紧发强,舌头比以前灵活,说话比以前自在,全身都感到轻松。一副中药只喝了三分之二的量,还不到一剂(一般来说中药要喝七剂,七日来复),还没有喝到一剂就有这么大的疗效,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三剂之后,在没有吃西药的情况下,去医院检查血压,意外的发现血压也有好转,颈骨动脉瘤也好转很多。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前,她还有全身怕冷的症状,但现在无论是类风湿症状、脖子不舒、胸闷、下肢怕冷怕凉的感觉,都大大的改善,病人自己感觉非常的明显。 喝了不到五剂药后,小便次数明显比以前减少,痰涎也很少了,睡眠跟着也改善很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从头到脚,真的非常好。她自己都不能相信这个方子效果会这么明显,直称赞这个方子的疗效太厉害。目前还在坚持用这个方子调理。 感悟:深深地感叹经方精妙不可思议!而且在治病思路上,我深刻领悟到治病不能固定在病名上,比如说不能根据甲亢、高压高、慢性咽炎、肠炎、胃炎之类的诸多病名去用方。中医经方用对症了,疗效真的是超出想象。(湖北· 卢静医生) 【二尖瓣关闭不全案】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初诊日期:2015年10月28日 心痛一个多月,在两家市级医院检查:二尖瓣关闭不全。两家医院都要求病人做手术,没有药物可治。10月28号来诊,诉稍动即胸口痛甚,有时不动也痛,头汗,齐颈而还。双下肢水肿二十年,心悸,眠差,心烦,纳可,大便可。脉沉细。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剂量:十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上方服十四剂后来诊,诸症好转,但活动幅度大时胸口还稍疼,原方加栝蒌实、薤白。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天花粉30克 黄芩25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栝蒌实30g 薤白30g 剂量:十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结果:11月29日来复诊,胸痛基本消失,共服三十一剂。感谢涂华新老师的指点帮助!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48条: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湖南·刘立平医生)
患者:某女 年龄:60岁 初诊日期:2016年1月25日 脑血栓。 自诉:住院约20余天,经别人介绍而出院,来我处治疗。胸闷、心悸、心慌、心烦,夜间头甚热不能眠,需贴到窗户的玻璃上凉透才能睡,头晕胀痛,右拇指食指不能持物,语言有时吐字不清,乏力甚!大便干,无汗。 脉诊:脉沉,弦紧,阳脉大于阴脉 舌诊:舌体大,尖红。 治疗:中药结合针灸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20g 柴胡60g 桂枝30g 干姜20g 黄芩30g 天花粉40g 牡蛎30g 炙甘草20g 大黄25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复诊:第二天来做针灸,自诉:晚上头热明显好转,基本不怎么热了;说话好了,且用拇指食指捏我的白大衣,说:神了。 患语:“吃了多个中医大夫的药,都说中药慢慢调,真没想到吃了你的药这么快!该我好病啊”。 四天后血压130/90,各方面症状大好,正在治疗中…. 按:“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吉林 陈亚平医生)
【口腔溃疡案】 患者:张某 性别:女 年龄:60岁 初诊日期:2016年2月2日 主诉:口腔溃疡平均每个月一次,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临近春节,不能吃好的,痛苦万分。 查:口干苦,大便溏,睡眠差。脉沉细,苔白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桂枝45克 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二诊:口腔溃疡痊愈,为巩固治疗,原方再开五剂, 2016年3月9日病人来我处治疗肩周炎,告知口腔溃疡未再出现。 方歌: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相关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河南 焦继锋医生)
【阳痿汗多案】 患者:黄某 性别:男 年龄:38岁 初诊日期:2016年1月2日 头身汗出,以子时后为甚一年余,汗出后怕冷,腰酸腿软,性生活欠佳,伴阳痿不举,纳食可,大便稀,日行2-3次,量适中,溲夜行2次,口干渴,喜温水,寐差,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舌下络脉粗,左脉沉细,右脉沉弦略滑。 辨六经:厥阴病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 方组:柴胡60克 桂枝25克 干姜15克 黄芩25克 天花粉30克 生牡蛎15克 炙甘草15克 制附片15克 剂量: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二诊:药服完后患者诉精神较前佳,汗出稍有改善,阳事不举无变化,知药已中病,病重药轻。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原量 方组:柴胡125克 桂枝45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生牡蛎3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30克 剂量: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三诊:患者自诉汗出已止,大便能成形,日行一次,溲夜行一次,已出现晨勃,但房事仍无变化,再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原量十剂。 效果:药尽患者诉症状已除,房事已有明显改善,予补肾合剂15剂巩固,嘱其忌寒凉食物,绿豆、啤酒等饮料,适房事。(江西 左文锋医生)
【急性多发性脑梗塞案】 患者:杨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患者一周前因家庭琐事操劳,于半夜突发右侧上肢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嗜睡,精神差,继而发生双腿无力,头痛,视力模糊,精神恍惚,口干口苦,左侧嘴角向右侧偏歪,说话不清晰,反应迟钝。曾在当地三甲医院以急性多发性脑梗塞收住院一周,疗效不显,遂来我处求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恍惚,精神差,嗜睡貌,舌苔黄厚,脉实稍有力,口渴,哈欠连天,晚上通宵失眠,整夜无法入眠。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方组:制黑附片15g 麻黄15g 细辛15g 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生姜45g(切) 剂量:四剂(每天一剂,少量多次,饭后服) 煎服方法:先煮黑附片40分钟后,再下其他的药物,水开再煮30分钟,熬药时不盖盖子。 二诊:上述症状无好转,改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方组:柴胡根60g 炙甘草15g 牡蛎15g 干姜15g 生黄芩20g 桂枝20g 天花粉30g 郁金20g 合欢皮20g 远志20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药注意: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甘草一定要用蜜炙的。 治疗效果:后又开七剂,共服药14剂,诸症全消,现病人行走自如。特感谢河南南阳涂华新恩师的教诲。(湖北 宋奎医生) 【持续性低热案】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36岁 初诊日期:2016年2月10日 自元月21日始低热20余天,经多家诊所治疗效果不佳,用药不详,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治疗。主诉,全身乏力,低热,下午发热,大小便可。脉沉迟,苔白厚。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 方组:柴胡125g 炙甘30g 牡蛎30g 干姜30g 生黄芩45g 肉桂45g 天花粉60g 剂量:7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药渣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第三剂病去多半,嘱其继续服用。(河南 单团结医生 )
【长期面部痤疮案】 患者:李某 性别:女 年龄:42岁 初诊日期:2016年3月3日 主诉:面部长期粉刺痤疮,吃东西上火了长得就多,反复发作。平时吃中药会有所缓解,停药一段时间就又反复发作,来诊时,有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的症状,还伴有盆腔炎,面部粉疮暗红点多,典型的上热下寒,吃热性食物容易上火,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组:柴胡60g 炙甘草20g 牡蛎30g 干姜30g 黄芩45g 桂枝45g 天花粉60g 制附片15g(打碎) 剂量:七剂(一剂吃两天,每天三次,两天六次) 煎服方法:冷水泡半小时,煎煮45分钟,分三次温服,每次300ml。 二诊:2016年3月17日 面部痤疮淡了许多,自诉口不苦,胸部舒服了,头天吃了火锅也不上火了。 又带七剂巩固疗效,后电话随访说没有再长痤疮,各方面都好了许多,吃热性食物也不上火、长痘痘了。(云南 金国阳医生)
【6年头汗出案】 患者:段某 性别:男 年龄:26岁 初诊日期:2015年8月28日 头出汗6年余。2010年因参加学生会演讲时紧张,头出汗至今,他服用过桂枝汤类方无数,均不见效。刻下:头出汗,情绪紧张时、劳力时、喝汤时加重,冬天也照样出汗,苦不堪言。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舌质淡红,舌边右侧有白涎,舌中竖裂纹,脉浮弦滑,易生闷气。 辨证:气郁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g 桂枝45g 干姜30g 黄芩45g 天花粉60g 生牡蛎30g 炙甘草30g 剂量:1剂 煎服方法:冷水泡10分钟,煮开再煮20分钟,去滓重煎。一日一剂,一天三次,喝半纸杯。 忌:苦瓜,冰镇冷饮。 治疗效果:服一剂第二天汗止。 理论依据:《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辨证分析:患者为本所外治员工(陈老师诊所员工分内治、外治),他为了治头出汗到新华书店翻阅了各种医书,吃过玉屏风散、牡蛎散、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均无效。 8月份从河南学习仲景经方回来后,我也给他用过柴胡剂,无效。之前也给他用过柴胡桂枝干姜汤,当时按1两=3g的小剂量来治疗,无效。 8月27日晚一直想此事,涂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响“疑难病 找仲景”,对《伤寒论》要慢阅读,重新打开《伤寒论》原文一条条悦读,被第147条吸引住了。“但头汗出,心烦者,”病人从小父母离异,性格内向,长期气郁,能不烦吗?但此方用过啊?这次就按原剂量1两=15g来用,一剂下去,果然立止。 医者按:涂老师说中医不是慢郎中,是因为剂量不够才慢,按仲景先师原剂量,才能一剂知,甚至是一剂已。(云南 陈庆兵医生)
【严重失眠案】 患者:吴某 性别:女 年龄:43岁 初诊日期:2016年4月17日 主诉:严重失眠,胃口不好,口苦咽干,无力,子宫切除,肾切除,平日靠安眠药方可入睡2到4个小时,心烦。脉沉细,舌红苔白。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组:柴胡125g 桂枝45g 炙甘草30g 干姜30g牡蛎30g 生黄芩45g 天花粉60g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加水2400ml,泡30分钟,水开后煮至1200ml,去滓,再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忌绿豆制品。 治疗效果:药吃完5剂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可达6小时,效果明显继续服用,原方5剂加以巩固。(黑龙江 赵鹏医生)
【三叉神经痛案】 患者:某男 年龄:68岁 初诊日期:2016年10月27日 左半侧额头至上唇阵发刀割样疼痛,额头迎香穴,太阳穴周围疼甚,一年余。经市中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中西药治疗年余无效,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 主诉:发作时疼痛难忍、心烦小便次多夜甚,大便可,吃饭、说话受阻。 刻诊:该患精神不振,双手抱头,少气懒言。左脉浮微弦,右脉沉弦,舌红苔黄腻,中裂纹,舌下静脉瘀滞。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原量,针刀松解 方组:柴胡125克 肉桂45克 生黄芩45克 天花粉60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2400ml水泡药10分钟煎煮,水开后煎煮30分钟,去滓再煮至600ml,分三次一日热服。 二诊日期:2016年11月4日 诸症悉减,唯小便次多不见好转,效不更方,嘱其再服10剂。 11月9日电话随访,效果满意。10剂服完后,还是小便不利,夜甚多,考虑患者肾虚,前列腺肥大,予补肾合剂7剂,服完后尿多缓解,附桂地黄丸善后,11月28日随访,病告痊愈。 相关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体会:患者三叉神经痛一年余,经中医西医治疗无效,反复针灸、输液。中药治疗多次,无比心烦。10月26日从长沙学习仲圣经方回来后遇上第一位患者,涂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疑难病,找仲圣”,患者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看作但头而疼,时发时止,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临床应用其效如神,感谢仲圣平台王亮老师的指导和涂老师的教诲。(湖北 米其国医生)
【持续性发热案】 患者:毛某 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61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13日 主要症状发热两月余,消瘦,身困乏力,在外院检查怀疑肺结核,汗出多,上半身易汗,眠纳二便可。舌淡红,苔滑腻,脉滑数。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制附片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125克 炙甘草30克 牡蛎30克 干姜30克 黄芩45克 桂枝45克 天花粉60克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大约加2500ml水,煎至1200ml,去药滓,将剩余药液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 二诊:5月18日,体温正常,患者自述服药过程中,每日发热体温渐减,五剂药服完后体温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 原方五剂,巩固疗效。 该患者至今未再发热。(涂华新先生医案)
以上医案均由仲圣平台师友临床提供,仲景中医文化传播编辑整理 |
|
来自: 乐山有大佛 > 《4、具体方剂(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