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为什么奖励加处罚,还是不能调动积极性?

 书生斋 2017-02-24

现如今,从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知识型社会,因此人们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需要人去全身心投入,如果我们还是用奖惩分明的方法来调动积极性,可能就选错方法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我们要怎么来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比如说,老板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工作,怎么办?

父母想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怎么办?

我们自己要怎么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好的来完成身边的事物呢?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我们要怎么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今天我们主要谈两个问题:

第一呢,我们传统上认为积极性应该怎么调动?方法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第二,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方法来调动积极性?要怎么来做呢?


让我们一个个的来讨论。

首先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传统上是怎么来调动我的积极性的。


说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的方法就是赏罚分明,比如说你是家长,想要孩子更积极地学习,你就会告诉他,这次考试考到前几名,就带他去游乐园完,小孩一听,诶,能去游乐园玩,那我要努力学习啊;这就是奖励的作用;

再比如很多的公司为了员工能够按时上下班,就进行打卡制度,你迟到一次,就罚款100,员工呢,为了不想被罚款,就不会迟到。


你看,这赏罚分明呢就是我们传统调动积极性最主要的方法了,这个方法呢一直也是比较有效的。可是它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


其实不是的。当一个人受到的奖励变成一种常态化,奖励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就会减弱,更有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


你比如家长想要让孩子更积极学习,就奖励他点什么东西,前一次两次,他可能还会去努力的获得这些奖励,但几次之后,当家长降低了奖励,或者说停掉了奖励,那小孩很可能就恢复到原来那种状态,甚至还会产生“没奖励,那就不学习了”这样的情况。


按理说,用奖励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应该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才对啊,怎么奖励了孩子之后,时间长了,他们反而不愿意去主动学习了呢?

你看,这就是奖励的负面作用所在,随着奖励增加,一个人态度也会逐渐积极,随着奖励减少,对待事情的态度就会逐渐消极,这样当然无法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


不仅是奖励有负面作用,惩罚也有。

你看,公司用考勤制度惩罚员工,刚开始,可能大家都还很小心谨慎,为了不被罚款,还是会按时上班,不去触碰这个“火线”。

但人总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可能就会有一次两次的迟到,迟到了以后就会觉得,诶,既然迟到要罚款,我交了钱,就没关系了,反而心安理得了。


你看,惩罚这个方式,本来是要调动积极性的,结果最后反而侵蚀了积极性。


所以啊,我们传统上认为调动积大家极性的这种赏罚分明的模式,似乎有时候和我们想要的结果却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奖惩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就是假设人的本质是懒惰的,缺乏自主性,如果不去奖励他或者惩罚他,那他就会安于现状,所以 ,想要激励一个人,就得给他外部力量。

也就是说,赏罚分明的这种激励机制能够起作用,是针对那些比较简单和机械重复的工作的。


但现如今,从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知识型社会,因此人们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需要人去全身心投入,而且人的本质也未必都是懒惰的,缺乏自主性的,如果我们还是用奖惩分明的方法来调动积极性,可能就选错方法了。


那么,这里就可以聊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了: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方法来调动积极性?要怎么来做呢?


《驱动力》一书的作者,丹尼尔 平克就提出啊,在我们的心里,是有一种要把事情做好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呢,就是我们的内在驱动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喜欢学习和创造新的事物,希望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好,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们内心就希望的,不需要奖励或惩罚也会去做。


也就是说,激活这种内在驱动力,就是调动我们积极性的钥匙。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内在驱动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时激活内在的驱动力呢?这是因为我们激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是需要外部条件来支持的,这里呢,作者就给我们提供了三个需要关注的条件:自主、专精和目标。


所谓的自主,就是说我们能有更多的自由度,我们可以自由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由谁来配合我做。

我们上面也提到了,内在的自驱力能够让我们愿意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前提是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主性。


你比如著名的谷歌公司,它就充分给予了员工自主性,允许员工选择工作的时间、地点,甚至允许员工可以用20%的工作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并没有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甚至给公司带来不错的效益,比如谷歌地图就是员工利用自己的20%的时间思考做出来了。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条件,专精。

怎么理解专精呢?就是我们都有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欲望,存在着“完美主义”。但这种状态,并不会在我们获得自主性的时候就自然的产生,要激发我们这种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就要从创造“心流”开始。


所谓的“心流”呢,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自己的能力特别匹配的时候,获得的一种最佳体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沉浸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l

给大家讲一种最熟悉的场景,玩游戏。

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你玩的关卡很简单,你可能玩一会就不想玩了,为什么?没成就感嘛;可是你也不会一直玩一些自己根本打不过的关卡,老是打不过去,全是挫败感;那为什么游戏能够让我们产生这种驱动力,能够激励我们不断玩下去呢?


就是因为游戏的设计能够让玩家获得成就感,设计了一些合适的挑战,这些挑战往往并不简单,但又是玩家能够通过一些努力就能达到,玩家在完成这些挑战的时候,就会觉得既紧张又兴奋,完全的投入在里面。

你看,这些游戏中的关卡设计,其实就像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的一个个的任务和目标,如果我们做的事情太容易,那就会觉得无聊;可是要是觉得太难做,我们也会不想做,想放弃。


也就是说, 要想让我们能够激发内驱力,我们在选择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找一些要求比自己能力稍高、但是想想办法总能做到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才能让我们产生“心流”的状态,调动我们的积极性。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目标。

为什么调动积极性会和目标有关系呢?原因就在于不同的目标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你比如说,这个月存一千块和存一万块,对你调动的积极性就有不同的差别。存一千块你只需要老老实实上班就可以轻松做到,但存一万块就需要你想想怎么来增加收入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传统赏罚分明的模式来调动积极性是比较合适用在简单重复的事情上的,但是面对比较灵活、需要思考和全身心投入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去用内在的驱动力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了,而需要调动这些积极性,就需要我们关注自主、专精和目标这三个点了,去创造条件来激活内部驱动力。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