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人讲的方言你能听懂吗?(每日三分钟的回答,8赞)

 英歌163 2017-02-28

#了不起的城市#

福州话(Hók-ci?-ua)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是闽东语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语。属于汉语族的闽语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话为母语。在汉语各大语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这门语言称作平话(:Bàng-ua),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

通行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十邑,宁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三明尤溪县,台湾地区的马祖列岛(仍属福州市但实际由台湾国民政府控制),随着福州人移民海外,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文莱、马来西亚的东马(沙捞越州诗巫省有新福州之称,通行福州话)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此外新加坡也有大量来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讲福州方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的福建人社区,所指的福建话通常指福州话。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欧洲和澳洲的许多华人社区也是以使用福州话为主。

虽然福州话被官方定义为一种方言,但从语言学的定义来看,福州话同汉语标准语差别迥异,甚至无法被说闽语其他分支的人所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州话算是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

福州话主要通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福建省的闽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带,涵盖11个县市,分别是福州、闽侯、长乐、连江、永泰、闽清、罗源、福清、平潭、屏南和古田,海外福州华侨组织有称福州十邑同乡会。

覆盖面占福建省面积五分之一。

中国台湾省的连江县(马祖)也使用福州话。

今宁德地区所辖的2市5县(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也能听懂。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福州向海外移民,福州话也扩散到了东南亚和美国的华人社区中,成为在海外影响力颇大的汉语之一。

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其主要原因由汉代晋代唐代历史大规模移民,也有古齐语古晋语的残留,福州话与今天的晋语也有共有的特征-切脚词。共同构成这一方言。

近300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是极其缓慢的。

正因为如此,福州话具有自己的特色。从音类来说,古时同一个音类的字在福州话中常有多种读法,这些不同读法往往反映不同时代的语音特点。从字音来说,一个字有几种读法现象在福州方言中是常见的,其中有的属于文白读,有的是因为在不同时代构词分别读为不同层次的音,有的是为区别字义而变读。从语言结构来说,由于语音系统自身条件及词汇语法的制约,福州话的语音包含着一系列的语流音变,包括变声、变韵、变调、轻声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与状况

福州地区最初的原住民为闽部落,至后来越族迁来,形成闽越族,后一度形成南方最强大的闽越国。西元前110年,西汉灭亡闽越国,并将闽越国民举国迁徙到江淮地区。此时的福州境域已经人走城空,随后已定居的先秦汉人与闽越亡国后陆续迁居来的北方汉人,成为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古汉语就此在福州扎根了。

中原汉人历年迁入闽中,至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入闽之时,汉人大规模入闽,福州的晋安之名,便是其足迹印证。随后历经数次汉人的移民入闽,带来不同历史层次的中原汉语,逐渐形成今天的闽东汉语。福州话大致形成于唐朝,并且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汉语的一个分支。但是,千百年来福州话也保存了大量古齐语的沉淀。因此,福州话事实上是中原古汉语的流承。1842年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福州话从此也引入了不少英语词汇。

在清朝末年以前,福州地区基本属于单语社会。而随后的国民政府与中共都在福州大力推行国语(普通话),政府不鼓励甚至禁止市民在公共场合、媒体,尤其是校园中使用福州话。

几十年来国语运动事实上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即政府认为,地方语和标准语是不可以和谐共存的。而激进的语言政策导致福州话正在加速地步入濒危语言的行列,尤其在福州市区,由于学校长期使用普通话教学和不少家长认为说福州话对孩子成长有负面影响,加之外来人口涌入,越来越多的福州年轻人无法使用母语交流。

在马祖,福州话也面临同样的式微困境。中华民国于2000年颁布《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保护福州话在公共场合的使用,并在马祖校园里实施当地乡土语言教育。

折叠编辑本段文法(语法)

在我国方言中,福州话不仅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而且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使许多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为之神往。历史上由于中原文化数度入闽,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当时方产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汉语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称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汇一直为福州方言继续沿用至今。如“筷子”叫“箸”,“儿子”叫“仔”,“锅”叫“鼎”,“剪刀”叫“铰刀”等等。“其”作为量词,在秦以后的古汉语中已不多见,但却保留在福州话里,而且至今使用还十分广泛,如称“十个”为“十其”,称“十个八个人”为“十其八”。福州话说“下雨”为“桐雨”(或写成“遏雨”),“桐”字源于“掉”,掉从卓,卓福州话念“tok”,转成阳声韵则念成“tog”,俗写成“桐”。丢失福州话说“拍桐”,丢失的丢就是掉,“丢三落四”实是“掉三拉四”。迷路福州话说“拍桐路”,与广州话说“桐失路”是同一类的音理。

日语多用我国中古唐音,如“修理”一词,日语同福州话一样,都念成“锈里”。一会儿,福州话说“仂久”,福清、平潭说“一刻古”。“仂”实是蹑,眼睛一眨的意思。“一刻古”的“古”是闽南话的“久”,而“刻”不是指古代漏壶的一刻,不是计时的词,人死了合上眼了,叫“瞌目去”。“一刻古”也就是“一合眼之久”。一会儿的“会”又是什么意思呢?繁写“会”字底下是锅中间是蒸笼,上面是盖子,是指整套的炊具,会、合同意,故一会儿,也就是“一合眼之久”的意思。“才”福州话念“假”,福清、平潭说“灾”。才写成川字中心加一画,显出水道壅塞以成火灾的意思,既不像《说文》说的“草木之初”形状,也不似《甲骨金文字典》猜的是器具形状。上古的“才”与“在”、“灾”同源,可作伤害或灾害解释。如《屯南》甲骨文有“辛丑贞王甚狩无才”,这里的“才”就作伤害解释。

以下翻译注:“”内为福州话,()内为翻译,(直接翻译/意思翻译)。

名词附加成份的运用词尾拖个“仔”秆,其是对比较小级别或者迷你型的物体加以修饰,如“椅洋”(椅仔/凳子)、“伲洋”(小孩)、“厝仔”(小房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子)或(儿)的虚词作用。所以就不对父母长辈等名词后加“仔”。

名词所有格“里”(的),如“钕里渐嘎积”(你的钱在这),一般形容词“XX里”(XX的)。

副词及其常用的程度副词“压”(很)、“恰母D哦”(差不多),如经典的一句“钕香压zone”(你长得很漂亮)。同汉语用法一样,一般副词“XX你(用粤语读)”(XX地)。

动词有特殊用法,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完成时态的在福州话中常见:如“我有收着你的批”(我收到了你的信),“我前一刻共你古好好攀讲”(我前不久还和你谈过话),“钕些慢昧?”(你吃晚饭(or)未),“你看过电影昧?”(你看过电影没有)。普通话“主语+谓语+宾语+宾语”的句式在福州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例如“我共汝商量”(我和你商量),“我共汝进H哦”(我和你真好/我跟你关系好)。

动词“去”字在福州方言中常用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如“病已好去了”(病已痊愈),“跑去了”(溜走了)。

现在进行时用“礼lē/馁”(正)加在动词前表示,如:“依妈嘎门口礼/馁绽衣裳”妈妈在门口正缝衣服)、“依嘎跌Z哦些N哦”原句是“”(TA在(那儿)正做什么)

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哈P会咩浪G晕”(虾皮买两斤/买两斤虾皮),“碗咩硕侯”(碗买一副/买一副碗)。

表示猜测疑问词后置,如“钕鼓M未些慢rgeai(读:牙(用福州话读))呀”(你还没吃晚饭,可能吧/你可能还没吃晚饭)。就相当于语气词“吧”,即(你还没吃晚饭吧)。“rgeai呀”(可能吧)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

声母、基础韵母及韵尾

福州话基本声母共有十五个。另外还有两个(β和?)是在音变过程中才会出现的。它们分别是:

唇组声母(4)p,p',m,β

齿组声母(8)t,t',ts,ts',s,l,n,?(?)

喉组声母(4)k,k',h,?

福州话的基础韵母有九个。它们分别是:a,ɑ,e,?,o,?,?,?,u,y,i。

福州话的韵尾虽然仅存塞喉的韵尾/?/,但是在音韵变化以及语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另外一个韵尾/k/的存在。所以“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这就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折叠编辑本段声调

福州话共有七个声调,其中还有两个声调(半阴去、半阳去)只在音变过程中出现。它们分别是:

阴平调值是55或44

上声调值是33

阴去调值是212或213

阴入调值是24

阳平调值是53

阳去调值是242

阳入调值是5或4

半阴去调值是21

半阳去调值是24

音变

汉字在词汇和句子中会发生一些的音变,这些音变包括声母变化,韵母变化和声调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时候是单个进行的,有的时候是三个共同发生的。虽然这些变化多数都有规则,但是大多数比较复杂,特别是声调变化的规则多达58条。

折叠编辑本段同亲缘语言的比较

折叠同闽南话的比较

闽语群都同源,不管是词汇还是语法上,比如说“人”字,所有闽语的白读都是训读为“侬”,等等。

中原移民在西晋末年迁入闽南的过程中,第一站是现在的南京和镇江(他们在南京定都),另一部分人经过浙江来到了福建,落脚点在福州和泉州(然后泉州那一支还有继续南迁到粤东的),所以福州的闽民系的先祖当然也是来自古河洛地区。

闽南语和闽东语的分化应该是在唐代,闽南语的文读主要来自七世纪唐音,而闽东语主要来自十世纪唐音,所以像撮口呼字,两者就很容易看出区别来。而且,闽东地近吴越,语音上受到南吴语影响比闽南大一些,所以后来韵尾逐渐减少,而闽南语把唐音的六大韵尾都保留了下来。并且,由于福州是省城,又受官话影响较深,所以声母里浊塞音和浊擦音都消失了,但闽南语保存了一些。可以看出,福州话口语中的许多常用词汇都与古代汉语息息相关,许多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上面所分析的福州话特有的词汇表明其与<诗经>的关联性远超过其与<楚辞>的关联性,显示福州人的祖先来自河洛地域,而不是江湘地域,尽管后者更接近福州。

在《诗经》各篇中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诗经·邶风》和《诗经·鄘风》的出现。众所周知,历史上从中原向福建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发生在西晋末期的308AD,即所谓“衣冠南渡”,或称“八姓入闽”。所谓“八姓”系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其中的林、陈、郑与唐朝末期892AD入闽的王氏共同构成二十世纪初福州的四大姓氏。当时有“林陈一大半,王郑满街摆”之说(“王郑”在福州话中与当地的一种叫“黄弹”的水果同音)。福州话的形成相信就发生在“八姓入闽”的前后。据传,林为比干之后,周武王在克商之后赐此姓氏,源于河南牧野;黄源于黄国,在河南潢川一带,亡国后以国为氏;陈为舜之后,源于陈国,周武王所封,都河南淮阳,亡国后以国为氏;郑为周王室的一支,在河南新郑,郑亡国后以国为氏。这三大家族均来自于河南,而邶和鄘也就在豫北的汤阴一带,与“八姓”之首的林氏发源地咫尺之遥。由此可见,福州话受到河南特别是豫北一带的古方言影响是合乎逻辑的。如果说个别词汇的分析尚无法证明福州话整体的状况的话,用福州话朗读唐诗宋词能够更加合韵这一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由于这一方面的论述已有不少,下面仅仅举出少数例子来说明。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普通话中是(者zhe-下xia),根本无韵可寻;在福州话中则是(者[t¢ia]-下[kia]),完全合韵。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在普通话中是(山shan-间jian-关guan-湾wan-还huan-颜yan),其中山和颜不合韵;在福州话中则是(山[sa?]-间[ka?]-关[kua?]-湾[ua?]-还[hua?]-颜[?a?]),完全合韵。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普通话中是(声sheng-情qing-征zheng),其中情不合韵;在福州话中则是(声[si?]-情[t¢i?]-征[ti?]),完全合韵。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在普通话中是(纷fen-云yun-闻wen),根本无韵可寻;在福州话中则是(纷[hu?]-云[hu?]-闻[u?]),完全合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在普通话中是(天tian-年nian-寒hang-间jian-眠mian-圆yuan-全quan-娟juan),韵的变化缺乏规律性;在福州话中则是(天[t’i??]-年[ni??]-寒[ha?]-间[ka?]-眠[mi??]-圆[i??]-全[t¢yo?]-娟[kyo?]),韵律的变化整齐明晰,为(2-2-2-2)。

上述古诗在福州话合韵而在普通话不合韵。有一些古诗在福州话或者普通话均不合韵的例子,但古诗在福州话不合韵而在普通话合韵的例子尚未碰到。上述分析说明福州话比普通话更加接近于唐诗宋词的语言,从而证明了古越语的语音不可能是福州话的语音基础。

折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