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互联网+”的校园农商基地

 昵称40977738 2017-03-10


 



                                   
 王店镇中心小学   
徐卫平



【摘要】互联网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校园,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它正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需要,把校园和社会紧紧地联系起来。校园农场的“互联网+”为学生与网络与校园外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学生拓展开了劳动意义的另一面。我们通过老师、家长、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依托校园周边优势如小家电城、现代化农业企业等,借助网络化校园,构建校园互联网+农场基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农业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农场    +



当今的小学教育已不仅仅强调课堂教学成绩,它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许多新建学校都建立了较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如科技展示厅、植物角、菜地等。这些举措无疑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另一个舞台,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爱好,把课堂向外进行了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很多学校开辟了校园农场,让学生在动手劳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这些活动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种植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这种简单的种植对学生的挑战不强,时间一长学生会丧失劳动的积极性。有必要给予校园农场更多的时代气息,而互联网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内容。



一、   校园互联网+农场的环境条件



 校园农场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要有突出的教育意义,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校园农场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可能。



 “中国智能手机拥有量达10多亿部”,“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014年中国的网购规模达到2.83万亿”。



随着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的日臻强大。借助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可以为校园农场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校园中把网络和校园农场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当今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日常的生产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我校地处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手机、电脑普及,网络发达,网购认知度高,为校园农场的互联网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依托学校地域特点让校园农场爬上网。



“王店小家电产业从1995年起步以来,发展迅速,近年来更是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发展,短短十余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成为秀洲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三大块状经济之一,产品已形成浴霸、集成吊顶、换气扇、油烟机、煤气灶、消毒碗柜、太阳能热水器等十大系列几十个产品,其中浴霸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70%。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出口西欧、北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王店镇的小家电借助现代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从最初的靠2条腿推销,到主要依靠互联网运营,出现了一大批熟练运用网络的营销人员,还出现了像国庆村这样的“淘宝村”。加上华东最大的物流园落户秀洲区王店镇,为校园农场互联网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借鉴互联网农业经验突出校园特色。



网络的信息是海量的能不能收集到所有的信息,收到的是不是最有用的信息,这也是不一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走出校园,参观他人在运营中较为成功的农场,在田间地头实际观察和请教。能最直接地看到、听到有效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农场的规划,农作物的生长等的细节,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与市农科所结对,通过听介绍,参观科研基地,最大限度地得到专家的指导。走出校园建立校外农业基地,如王店镇庄安村的新奇特农业合作社,圣莱特农庄等。社会农业与校园农场有差异,我们要利用其成功的农业互联网因素,使校园农场少走弯路。



二、因地制宜建设网下农场



1、校园农场的“小”。



作为小学校园农场,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种植实践的特点——劳动不易太复杂,劳动量不易太大。利用网络来建设校园农场,它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为保证活动的连续性,要求每种植物的种植量要少。网络与农场的结合,是“网下农场”劳动的重点,结果只是检验劳动成果的一方面因素。



我们对种植试验作多次反复的探究与分析,找到了比较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对校园农场进行分格管理,把整个农场的约300平方土地,分成10平方左右的若干小块。把实践的学生5人一组分开,分区实践,每组负责几块菜地。这样在确定种植品种时就可以有选择和差异对比性,如:小组间在选择种植品种时争执不下,可以各自拿出一块地种植其它小组选择的品种,其它的地任然种植自己的品种。



2、校、所结合提高校园农场的现代化程度。



学校与嘉兴市农科所结对。邀请农科所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如QQ好友、微信群、亲情网等,随时保持联络,帮助校园农场解决农作物种植中的疑难问题。建设一个小型的温室大棚,研究大棚蔬菜的种植。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根据季节来种植庄稼,还可以创造条件自己左右庄稼的生长。



3、循序渐进使校园农场走的更抓实



第一步,整理好土地,安装好设施,在多方指导下进行农作物的试种,使参与的学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农作物种植方法,为今后改良种植方法、品种选择打下必要的基础。这种指导包括网络学习、指导老师教授、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等,其中成人的指导的比重会较大。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生产和管理的电子档案。学生种植出的弄产品针对校内师生进行推销,尝试校园广播、校内网络、进教室等营销方法。



第二步,逐渐脱离非指导老师以外人员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参与,完全依靠网络来管理校园农场,尝试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如:1、订单农业,满足个性化需求。按网络卖家的要求种植相应的农作物,产品由买家购买回去。2、土地出租,让城里的人实现拥有土地的梦想。其它地方的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承包农场的某块土地,委托我校人员按承包者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承包者可以通过视频摄像头实时了解作物的生长和我校学生的操作,做出进一步的决定。最后的产品承包者有权处理,包括快递寄回,委托销售。产生的成本由承包者通过网络支付,包括租地费、生产资料费,人工费等,在事前协商好。



建立网格化的校园农场管理体现。







 


 
 



 



 



 



 



 



 



 



 



 



 



 



 



 



 



 






三、架构“校园农场”的网络平台



1、借力学校网站开辟校园农场专页。



专人负责网页的管理,把有关校园农场的活动信息及时发布上去,如活动照片、学生体会、农产品发布、农场介绍等。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成熟的网络营销经验和渠道家庭的学生参加实验,这样可以依托家长优势,统一网络营销,建立专门的客服群,进行类企业化管理。



2、广泛借助互联网聊天工具。



网络是我们校园农场的基础,农场的多数实践在网络上,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中的信息查询、对话交流、网络采购和推广等农场建设、实践需要的部分。主要途径有: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已经建立(参加)了几十个朋友群,关注人数达到上千人,说明这样的校园农场受关注度好事很高的,市场前景广阔。



3、把信息老师聘为课外指导老师。



学生对于网上信息的有效采集——网络上不准确的信息也比较多,尤其是对于网购、网店还是比较少接触的。可以说他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很差的,这就需要学校信息老师的指导,甚至是全程参与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流程,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促进农场的建设和实践本领。当学生第一次看到自己网购的各色植物种子时,那种兴奋劲就别提有多高了。老师趁势引导学生他人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把产品推销出去的,为今后推销自己的农产品作了较好的引导。



带领学生做好实践活动中的电子类工作。除了上面的网络知识的指导外,还要辅导学生做好相关的电子信息采集和保存,如:建立活动的电子档案记录活动全流程;植物生长状况、劳动场景的拍摄;实时视频的保存和上传等。



在小组组建上我们采用异年级搭配的原则,做到以大带小、以老带新,逐渐淡化指导老师的分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四、互联网校园农场的家庭因素



互联网的“全天候”和学校教育的“全日制”,给校园农场建设带来较大的冲突。为有效开展活动,学生家庭和家长的“互联网因素”是无法绕开。



1、选择学生时充分考虑家长的因素。



基本要求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经常接触网络会熟练应用互联网;网络交流活跃有一定的朋友圈。经常网购或进行网络营销的优先。这样的搭配一方面可以提高“网络+农场”建设的成功率,学生可以利用家长的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与家长接触的任何时间想家长请教,突破了想他人请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虽然网络没有空间上的限制,但还存在着请教者与被请教者在时间上的冲突。争取家长给孩子配备一只智能手机,开通网络,学生课余可以随时进行对外联络。



2、建立所有参与学生及家长的聊天群,保持信息交流的全面性。



家长之间在具体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有差异的,也有对与错、好与坏的差别。学生也可以在群讨论中有自己的看法。聊天群就好比是一个会议场,可以随时讨论、研究农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是最经济的会议。当然家长的指导仅限于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参与农场的实际管理和劳动,包括网络营销、推广等。



五、学、做、思三结合



互联网+校园农场与其他新事物一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但只要开始了离成功也就越近。



1、学



依托校园农场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农场的规划:地方的选择(如大小、光照、下水、土质等),土地的平整,种植品种的确定等;农作物的日常管理;劳动工具的使用;对外网络联系方式、方法;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产品的网络推销。



2、做



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亲身经历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亲手操作过。只听只看都不会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技能的掌握都是在实践操作中活动。学是做的前提,做是学的练习,“做中学”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如一次购买种子的活动,我们把几种种子分开买,每位学生动手买一种,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你怎么算学生的收获呢?



3、思



基于网络的校园农场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如何按照计划进行建设,需要实施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因此,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讨论会,把成员间各自的想法进行充分的交流,确定后面的实施计划,找出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浙江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编   
 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