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山《针灸秘验》 借医生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领血潮,擅虫气可消,全肛阴阳论,全身在大 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善痊宿痛 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养生三穴: 劳宫穴心包经 4、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 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风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 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 17、特效穴:呃逆压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泄便秘取天枢。 18、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果良好。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 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 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 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 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 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 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横行疼痛。 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 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 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2?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 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 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 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 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 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lto、痔疮点按长强、?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 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j,上水 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 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06、龙点 (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 较好! 37、胃痛主要因为精神状态不良及饮食不节所致一一膏梁之变, 足生大疗。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则效差。 r)8、下论任何疑难病如各种万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芭手月;y 腕部仔纽寻找脉络并有短枝计刺血则往庄有意理下到的苛效!这硅找的 经络病冶经验之一。
l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天突上1-2c爪.j,用中指轻轻压揉,使 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声即见排痰、经1m3次即可止咳。 40,冠心病93x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因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 真九 40 1-2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一天七次,七天 一疗程。 圳?点压申院穴可治前头痛 (眉棱骨痛)98,有效。五分钟即可止 痛1-3次全愈。 42?肝病在太冲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应。 43?胃溃疡、胃扩扩张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应。 圳?十二指肠溃疡在申皖和深门穴有压痛。 45?结肠炎在章门穴有反应。 46?肾输尿管结石在肾俞穴及足部肾穴 (在阔尾穴后2寸》有反 反。 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交、漏谷穴、阴陵泉穴有压痛。 48?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穴有压痛。 49?胆道病在胆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应。 50?阑尾炎则阑尾穴及养老穴有反应。 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穴、足三里.t3寸有反应点。 (以上反应点一般在同侧,记住:反应点即治疗点)1!! 52,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 53?胆道蛔虫症的反应点四白穴。 -54?隔下脓肿的反应点在气舍穴。 55?结肠癌的反应点在上廉穴。 56?胃肠痉挛大多在胸7-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 10天。 57,心脏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变。 58?胆结石应抽打胸惟2-3分钟,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 石。 学习提示:先准确掌握每个穴位位置,再临床实习。 -41- b、《道门秘传点穴术医疗经验》 其实在《高峰实战武功?》中的医药绝技中点穴绝技已披露了一部 分 (如刮推冶法等),就这一部分也已经起到决定性的医疗作用。 道门点穴本的治疗作用其实质即恢复与补充阳气,所谓阳气 也就是人的正气、元气,清代王清任就巳认识到:人过半百 (50 罗)阳失其半,其实任何病久年不愈部会造成阳气虚弱,而中医理论 即有: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即可百病不侵。因 此各种治疗万法如:?艾炙法、针灸法等多是通气升阳为主,道门点穴术 和其它点穴术一样,其实战效果也是以全人阳脱、气跃,而产生一系列 的昏跃或面青唇白,四肢抽搐、呕吐、身冒冷汗等等症状,因此本卜]解 穴法也就是以逼阳穴为开逼经络第一关。本技的披露则将难学的点穴术 完全解除神秘,变得学即可用,一用即灵。 歌 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点拨带脉通左右。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 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 后引起高位截瘫 (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 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 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申必须过三关申 的第二关。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 此处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涌泉 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 (虚阳上泄的致病机因见《高峰实战武功》 及《医药绝技精华》e班),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 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42- 前后心即为点穴申的前后对心穴。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 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后,b?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 身任何痛症,肺、¨心、胸卫肾病),此穴为阳中这阳 (此穴为通阳第二 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 时缓解作用。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跃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人之道,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 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 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 养生真言,不可不信! 止痛四穴+腹针 作者:晓聪
谢永刚今年(2010)已86岁高龄,身体尚健,是四川省名老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曾荣获两项省级科研成果奖,一项是针灸开阖枢学说的研究,一项是走罐选点挑针法的临床应用。父亲亲切教诲,我自幼耳闻目濡,喜爱针灸。经过父子两代刻苦钻研,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父常说: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若只针患处,必是庸医。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薄氏在对腹部经络分布特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认为:腹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先天经络对全身的调控作用和腹部经络系统对全身的影响是首要的条件。腹针疗法治疗时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操作严格规范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同时证实了腹部经络系统有序分布的客观性和与全身经络分布的相关性。为揭示经络的特性和科学地对经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使腹针疗法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2、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施治部位,每个穴位都是在体表的标准定位点,穴位的穴性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在临床上的不同功能确定的,每一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而决不是任意点,这是腹针疗法对穴位的认识和基本的理念。因此,准确的定位取穴和对每个腹部穴位的穴性进行了解是学习腹针的基础。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特点,必须严格执行腹针的定位标准和操作规范。 ![]() 1.1腹部分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 (1)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2)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3)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1.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 (1)、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 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 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 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 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 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 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1中 脘 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 2下 脘 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颈椎,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3水 分 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 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胸椎,治疗相应部位疾病 4神 阙 脐之正中 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5气 海 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 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相当于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疗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石门(别名:绝孕,禁针) 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 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禁针 7关元(别名:丹田) 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 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商 曲 下脘旁开5分处 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相当于颈肩结合部,治疗相应部位 9气 旁 气海旁开5分 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相当于二、三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0气 穴 关元穴旁5分处 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 相当于四、五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1滑肉门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 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 12天 枢 脐正中旁开2寸处 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外 陵 阴交穴旁开2寸处 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相当于髋,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 14上风湿点 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 相当于肘,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 15上风湿外点 滑肉门穴外1寸 相当于腕,治疗腕关节周围疾病 16下风湿点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膝,治疗膝关节的各种疾病 17下风湿下点 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踝,治疗踝关节的各种疾病 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