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涵予 经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ID:warrior-way)授权 我是《十三邀》的粉丝,每期节目上新,必会一睹为快。上一期是许知远采访哲学家陈嘉映,看嘉宾的名字我以为是那位香港电影导演呢,后来想起来导演名叫陈嘉上,不是一人。 直接打“陈嘉映”三个字,搜狗拼音跳不出来,得一个字一个字找,看来他并不出名。但许知远在介绍他的时候以非常郑重的方式肯定了他在哲学界的学术地位,说他是一位非常重要但被挤出了主流学术界的哲学家。这令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视频。要知道很少有公共访谈节目选择哲学家作为嘉宾的,一定要看啊!哲学可是我大学时的最爱。 《十三邀》许知远采访陈嘉映精剪版(片长:53’33’’) 节目很长,两人从咖啡厅、餐厅,再到会客室,一路海聊。他们谈到哲学的定义,谈到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康德、尼采,也谈到1952年出生的陈嘉映所经历的文革、插队、高考、留学这一连串生活经历。我没有想到一位哲学家可以这么生动这么深入浅出地表述他的哲学观念,没有死板教条的“学者气”,给人的感觉很朴素,而且还是一位老帅哥呢。从他回答许知远的问题来看,他的哲学观念完全和他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他的学术不是游离在世俗生活之外深藏于高空阁楼中的封闭的逻辑系统,更像是一道照耀我们生活的光。这让我对这位哲学家十分敬佩。 许知远问他,什么是哲学? 他说,以用说理的方式打乎道。 那道又是什么? 他说,个人的精神生活与世界的精神客体相通的一种状态吧。 有没有一个所谓核心的东西呢?许知远问他。 他说,我想是求真。什么是真的生活,什么是真的人格,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意志。就是真的你自己。 我觉得开篇这三个问题,已经把这一期的精华道尽。 许知远问他,在这么反智力的社会状态下,作为一个爱智慧的人,作为一个哲学家,是什么感觉?他的脸上呈现出些许沉思的深情,眼神看向远方,仿佛在眺望那远去的一幕幕往事,又似乎那过去就在眼前。他说,可能是源于年轻时的经历带来的好处,和年轻的同事们比起来,内在的纠结很少,也会有怀疑,但至少在社会层面上不会因为不被认可而沮丧,只要自己觉得事情有一点价值就会去做。 他说,灵魂是我们生存的目的,我们要达到灵魂的高度,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完美了。在他2015年5月出版的伦理学著作《何为良好生活》中,他反复强调“良好生活”要比“幸福”更为重要。我纳闷,什么是良好生活?他这样阐述:“相比之下,良好生活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eudaimonia更多与品格、灵性、有所作为相连。尼采早就指出,在古希腊人那里,良好生活与行动不可分离……”我理解这位古希腊的“真爱粉”的意思是,良好的生活不见得是世俗的成功,而是在生活中具备德性与灵性,且与社会行动相结合,不是单个人小日子的幸福和乐,还需在公共领域中有所创造。 这是学者的风骨。 当许知远谈到当代人的成功焦虑时,陈嘉映的回应也特别落地,像一碗暖心的鸡汤。他说,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信息过于发达,人们失去了小范围小社区里的成就感,动辄内心的比较对象都是世界级的成功人士,所以就特别焦虑。所以,可以多搞点小范围的聚会,因为大家各有各的长处,在小圈子里获得某种肯定和价值,内心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其次,盯住一个事情玩命干,做到觉得实在做不了了为止,这恐怕也是克服成功焦虑的好方式。 想起今天见到一挺牛的中医,说我们在座几人都阳气弱,问及原因,他都因为心神散,心神散人就阳气弱。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人专注的劲儿太小了,似乎总有无数选择无数想法摆在眼前,但落实到行动上,反而行动力很弱。可能散乱的念头已经把能量耗费掉太多了。如果能像陈嘉映先生说的把一件事玩命做,做到实在做不动为止,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人人都是日本宫殿木匠中的“栋梁”了。 回过头说哲学,大学时代我泡在图书馆,喜欢借阅一些大部头的其实根本没看完也没看懂的哲学著作,叔本华、黑格尔、康德、罗素等等。毕业后慢慢涉及到一些轻一点的内容,通俗哲学、佛法,灵修...越来越对哲学不感兴趣了,感觉他们深陷逻辑思维的分析里,缺乏水分,不透气,干涩得很。关键,和生活似乎没啥关系。不如直接读一读那些关于生命真相的书。但最近这个想法又被自己颠覆。我想比我聪明的人多得是,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大家不都直接去找这些终极答案了呢? 今天,看这场访谈,我有一点感触。 我想生命是个很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人始终处于行动当中。陈嘉映说了一句话非常好,良好的行动就是目的本身。其实,不管我们做了什么,不管我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不见得哪一条就是最好的,关键是这个行进的过程,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命题和答案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行进,各有各的体验和品尝。以为透过一些书籍、几场讨论就能掌握终极真理,这其实是一种自大,甚至是另一种隐微的功利主义。 想要离苦得乐?为什么就不可以苦呢?我是说,我们是否真的充分体验了每一样感受而并不去分辨、比较与衡量?没有笨拙的生活,我们都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行动、体验。大家最终去向的,应该是同一个方向。能否全心全意在当下的行动中,无有分心,无有保留呢? 陈嘉映:陈嘉映先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北大哲学系毕业。讲课风格深入浅出。主要学术成就有:专著包括《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像》、《哲学科学常识》、《思远道》、《泠风集》、《从感觉开始》等,译著有《哲学研究》、《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等。 在《何谓良好生活》这本书里,陈嘉映写道:“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哲学家致力于用思辨和学术总结的方式去实现他梦想的国土,但这不应该只是哲学家的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同意这是一幅良好生活的图景,我们每个人都对此负有责任。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