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 · 点穴 | 少林柔功(七)

 武宗 2020-06-20

“柔功”是少林外功范畴的一种初步功法,其特点是意静、体松、动柔,势则用意不用力。

少林寺僧长期行于坐禅功,虽有修心养性和不会因七情而致疾之益,但也有于身体不利之处,内经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寺僧对此体会至深,故使内气功逐步向外气功演变,柔功就是由此而生。柔功长于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平衡阴阳,调整五脏功能,增进食欲,振奋精神,免疫祛病,健体长寿。历代寺僧长练的有风摆柳、八段锦、易筋经、行功七大式、一指金、金刚拳等。

 八门第一段功:

八门第一段功是少林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久练可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增进食欲,振奋精神。此功有抗疫祛病,健体延寿的效果。故为长寿功法。

此功是内功向外功过渡的初级功法,虽已动其力,露其形,但仍具运气施柔,动而轻微,形姿简单,出招绵渺的特点,故称柔功。适于年老体弱着和初习气功者练习。

1.和平架骑马式

平身正立,足距与两肩同宽。两手掌朝上平摊与腰相平,不可靠实(图56)。

两手内转,手背朝上,仍与腰平(图57)。

两手从旁平摩、作一圆圈,如摩顶之状(图58)。

两手向前伸直、手心向前,十指朝上,高约与乳平;吞气一口,略定片刻,约三呼吸(图59)。以后,凡吞气后目视,无论左右上下,皆以三呼吸为率。

左足横开一步,左腿屈,右腿直,左手按在左大腿面上,大指向后;右手由耳后绕下,五指捏拢,指尖向后作雕手(图60)。

2.和平架望月式

承上式,举起左手与目相平,五指弯曲,大指与小指相对,食指与无名指相对,中指微昂,手心中空,可容茶杯;先以目视左手高低,转回正面吞气一口;复转头右视右手,再转回正面吞气一口。左右各三次,共吞气六口(图61)。

3.和平架舒气式

平身正立,足距与两肩同宽,两掌朝上平摊(图62)。

将两掌反转推直,与骑马末式相似,不吞气(图63)。

4.武功头初式

左腿屈,右腿直,左手按在左大腿面上,大指向后,右手由耳后绕下,作雕手,正面吞气一口,转头左视(图64)。

5.武功头二式

承上式,左臂向左伸直,手背朝上(图65)。

随势将手收回平胸,又伸直。又收回,来回两次(图66)。

将平胸之手一转,掌心对胸,吞气一口(图67)。

又将手一转,大指在下,中指在上,转头左旋(图68)。

6.我劝头三式

承上式,将对胸之手,由耳后仰掌向左伸出(图69)。

随势由耳后收回,握拳平胸,手背向上,吞气一口,转头左枧,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共吞气八口(图70)。

7.巡手势

平身正立,两足离开一尺五六寸,两臂屈肘向前平伸,两手腕直竖,五指散开,两掌相对(图71)。

8.玉带式

承上式,两掌分开,由耳后按下,推至腰间,约与脐平;十指尖两边遥对,离身约三寸,如叉腰状,吞气一口(图72)。

9.垂腰式

承上式,将两手握拳对腰,手背朝下,正面吞气一口(图73)。

10.提袍式

承上式,两拳放开,由肋下转出,臂向前平伸,如提物状,正面吞气一口(图74)。

11.幞面式

承上式,将两手分开,由肋下转出头上,两手与头相离七八寸许,十指散开,指尖斜对,大指尖垂下与目相平(图75)。

12.搔面式

承上式,两手掌汇于颔颏下,两小指相并,两肘相并,随势上伸过颔(图76)。

然后十指渐钧握拳,住颔颏下;再将十指散开,两大指相并,伸手过额,又将小指相并,十指浙钧握拳,仍住颔颏下,腕肘俱要紧贴(图77)。

13.朝笏式

承上式,将两挙拉开,与肩相平,圆如抱物之状,手背朝上,两拳遥对,相离一尺八九寸,正面吞气一口(图78)。

14.偏提式

侧身斜立,左腿屈,右腿直,两手指交叉,用力上举过顶(图79)。

然后弯腰如作揖状,反掌下按至腰背,再合拱提起,在膝颊之间用力一甩,身腰随直(图80)。

将两手分开,由耳后绕至胸前,握拳屈肘作圈式,两拳遥对,相离一尺八九寸,手背朝上,吞气一口。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共吞气六口(图81)。

15.正提式

两脚正立,相离一尺五六寸,两手指交叉,上举过顶(图82)。

渐次弯腰、反掌下按如作揖状至地,再合拱提起,约与腰平,用力一甩,腰身随直(图83)。

将手分开,由耳后绕至胸前握拳,两臂屈肘如抱物,两拳相距一尺八九寸,正面吞气一口。如此重复三次,共吞气三口(图84)。

16.薛公站式

承上式,两手十指伸直,由耳后铙下平乳(图85)。

下按至脐,由平乳至平脐,一气顺下,并不停留,至平脐时,方暂停。(图86)。

两手转由肋下绕出,仰李平托与两肩平,距头四五寸,手要端正,拇指在肩之前,其余四指在肩后(图87)。

两手合并,与颔颏相平,两手小指紧挨,掌心朝上,腕肘贴紧上托(图88)。

仰托过额(图89)。

十指浙钩,握拳与颔颏相平(图90)。

两拳放开,掌心朝上,两大指相并,上托过额(图91)。

仰托过额,两小指相并,顺势从额上抓下,握拳仍与额颏平;复舒拳又如初势,仰掌小指相并,仰托过额(图92)。

将两小指相并,顺势自额上抓下,握拳仍住颔颏下;后舒拳,又如初势,仰掌小指相并,仰托过额,第三次仰掌,两小指相并,上伸(图93)。

十指抓下,握拳平列,圆如抱物状,两拳相离一尺八九寸,吞气一口(图94)。此式重复三次,吞气三口。

17.列肘式

左腿屈,右腿直,右手握拳,左手掌包住右拳(图95)。

左肘向左一送,随即撤回,将身蹲下,左腿伸直,右腿屈,右肘上抬(图96)。

起身,左腿屈,右腿直,身向左探,吞气一口;右肘随势抬上,眼望左脚前六寸许(图97)。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共吞气六口。

18.伏卧式

左腿屈,右腿直,右手按在左麗上,离膝盖二寸余,左手加右手上,身侧而俯,面向左平视,吞气一口;背拱,项直,眼下视足尖前六寸许。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共香气六口(图98)。

19.站消窝囊炮

左腿屈,右腿直,左手覆掌平心口,右手仰掌平脐。指皆伸直(图99)。

两手各顺势横拉,握拳,左拳平乳,约离八九寸,大指在内;右拳平肋约离寸余,大指在外,正面香气一口,转头左视(图100)。

20.站消式冲天炮

承上式,将左拳放开,自下往上一绕,随即握拳向上竖立,与额角相平,正面吞气一口,转头视左手寸口(图101)。

21.站消式穿心炮

承上式,左拳放开,整掌由耳后一转,即握拳向左伸直,手背朝上,正面吞气一口,转头左视。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功吞气十八口(图102)。

22.打谷袋式冲天炮

左腿屈,右腿直,右手持袋,左手由肋下一绕,握拳上竖屈肘,吞气一口(图103)。

右手持袋击打左臂内侧,由肩胛起密密顺打至手指,约十余下。每打时,须一顺打下,不可逆打,如打时有脱漏之处,不可补打(图104)。

23.打谷发式穿心炮

承上式,右掌放开,由耳后一转,即握拳向左伸直,拳背朝上。吞气一口;右手持袋,击打左臂外侧,由肩胛起顺打至指尖(图105)。

24.打谷袋式雕手

承上式,左手向耳后绕过,作雕手,吞气一口;右手持袋,顺打左臂对外侧,由肩胛起至小指侧止(图106)。

25.打谷袋式小冲天炮

承上式,左手一转,握拳上竖作冲天炮式,吞气一口,右手持袋,由左肩胛起,顺打至左手大指侧止(图107)。

26.打谷袋式扛鼎

承上式,将左手从肋下一转,尽力向上举直,伸大指在后,吞气一口,仰面目视上举之手(图108)。

然后右手持袋,从左肋起顺打至小腹左侧,再沿左腿正面而下至脚趾(图109)。

27.打谷袋式盘肘

承上式,左拳放开,由耳后绕下,即屈肘握拳平胸,吞气一口;右手持袋,从左腋下起,斜打至左腰眼,左外踝,转至左小趾侧止(图110)。

28.打谷袋式雕手

承上式,左拳放开,由耳后一转,作雕手,吞气一口;右手持袋,从盆骨左下起,顺打至肚腹后;换左手持袋,由右横打至肚腹左,右手掩护外肾,左手再自小腹左打起,从左腿内侧打至左脚趾。如腹中有病可多打几遍(图111)。

29.打谷袋伏膝式(之一)

左腿屈,右腿直,右手执袋,按左腿,左手亦按于袋上,吞气一口。(图112)(图112)。

30.打谷袋式伏膝式(之二)

两手执袋,冒顶打左脊背二十下,不可打着中间脊(图113)。

然后,左腿伸,右腿屈,右手按在右膝上,大指在后,身斜倚,眼视左膝;左手持袋,反手打左几倍,挨次至左腰眼,将手一转,顺打左臀,左腿后侧至左脚跟止(图114)。

31.海底捞月式

左手按于左腿面,右手作雕手(图115)。

左手由耳后一转,仰掌向左伸出,将手一转,手背朝上(图116)。

俯身作捞月之状,自左捞至右,腰身随起(图117)。

头向左转,作望月之式,吞气一口。目视左手大指食指指尖(图118)。右亦相同。左右各三次,共吞气六口。

END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unf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