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期律诗班第十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五 主讲柳院

 xnycpfb 2017-03-12
一青三期第十讲讲义
律诗的章法结构五   
主讲  柳院
我们前一段时间,都在讲解律诗的章法结构。我们是从承转联该如何来写,详细的阐述了律诗的一些常用章法。
我们讲了,就诗句描写的内容上来看,有写景、抒情、叙事、议论这四项,而诗中的有些叙事议论其实就是间接的抒情。那么归根到底,我们要讲的律诗的章法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情景在承转联里的运用。
我们以前讲解过的律诗章法结构,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概括
承联                     转联
写景/叙事                 抒情/议论
抒情/议论                 写景/叙事
还有一种章法是说,律诗的承转联都是写景或者叙事或者抒情,那么这种方法,我们叫做层层第进。下面我们来看下律诗的章法结构:
一、起承转合法。
写诗大家都知道要起承转合。而“起承转合”这个词是大家最熟悉的,
这个也是写诗使用最多的方法。一般有几种方法例如,起,可平一点;承,要紧一点;转,要奇一点;合,要新一点(出人意料,有新意等等)。
。又如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再如 ,起要平,承要缓,转要突起,结要深远
其实所谓的起承转合,无外乎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承转联的具体写作方法
起承转合法”。
古人言:破题有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
这些过于理论话,看起来比较枯燥,那么我们就用具体的方法和诗例来诠释下:
1、第二联承接写景/叙事,第三联转折抒情/议论。
承接要舒缓,转折要突起。承接的时候适当的放大情思,转折的时候把情思收拢。
七律 岁末感怀   
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
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
梦里盈盈堪寄与,却书别事不关盟。
大家看下第二联,就是在写景,“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这是两处描写,不同的场景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一般描写景物的时候呢,要把情思融入到景物里去,要把思维放大。抒情的时候要收拢情思。这样才能体现诗的起伏。
2、承联抒情/叙事,转联写景
沧浪诗话里说,唐七律第一者当推 崔灏的那首【黄鹤楼】
我们就用这首做为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联是 起兴,用的是传说,第二联 是接着这个传说而来的承接。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比较大气。思维的视野也随之而开阔 那么在看第三联在承接之后的转, 因为律诗的第三联比较关键, 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个也做到了 承要和缓,转要突起,但是这个第二联没写景,是在用事,第三联在写景,这个要注意两点:
A、律诗的第三联相当重要。因为律诗的第三联比较关键 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第三联的好坏,对全诗的成功与否很关键。
B、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第二联抒情或者用事,第三联写景。同时也体现承接要舒缓,转折要突起。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律诗承联抒情,转联写景
转联写景。
写景起到的作用有六种情况
第一,把前面的抒情,用景物具体形象化。这个就是点染的一种使用手法
第二、有所指代或者寓意,为结尾抒发的主题情感,做一个铺垫
第三,由于前面过多的叙事,中间写景的话,可以使诗韵味更足,意境更足。
第四种手法,就是移情。将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用景物表达出来。让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第五种表现方法,第三联在第二联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情感。可用正面描写也可以用反衬的手法.这首,第三的联的写景要描写出真实可感的效果
第六种就是收拢情思的作用。前面抒发了很强烈的主观情感,那么下面的写景就要从抒情拉回到现实里来,使全篇真实可感。3、二三联都在写景或者抒情或者叙事,要注意两点
A、注意层层第进;
B、注意要景物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抒情或者书事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安排。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以上内容,大家会发现,和我们前几节课的内容一样哈。我们当复习下律诗的“起承转合”,妙处在于处处呼应,环环相扣、首尾关阖,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不离不弃,情景交融。是律诗创作最常见的章法。
​下片我们来介绍第二种律诗的章法结构。
​二、分总法或总分法

A、分总法
分总法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情况,比如王勃【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首联、颔联、颈联分别列举春的各种景色,尾联以设问的形式做一总结,引人深思。
分总法,其实就是前面三联都在写同一种内容,例如是在写景,这个和我们讲过的承转联的写法里的都在写景,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们过去主要在介绍承转联的写法,今天我们介绍的是律诗全篇的写法另一种情况,如李商隐【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作者在前面三联六句诗中例举各种泪水,最后以最悲凉莫过于青袍寒士陪送玉珂贵宦时所留下伤心的眼泪做结,写出了屈辱和无奈。
分总法可以这样理解,前面都是分开铺垫,最后一联进行总结。
这里做一个总结:分总法,其实就是前面三联写出一个景,或者是写出一组景。承转联的关系是都在描写,要注意中间的递进关系。然后关键是在第四联结尾。B、总分法
要是说在分总法里还可以看到起承转合的影子,那么在总分法里就看不到起承转合的影子了
我们来看个例子
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的上句,作者交代了事件的原由,然后一气贯注,承而直下,任凭感情的奔放和驰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者总是因一时一事之所感,一气直下,除了题事只有一句或一联,其余均是以抒情为主。这种章法最难把握,非大手笔者不能为之,我们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感情的流转,否则发而难收,以致凌乱无头绪。
总分法,不好用,所以我们在讲承转联关系的时候,没有举承转联都是在抒情的例子,因为这个不易把握。大家了解下就可以。原因就是在于律诗的中间两联或者最后三联都在抒情的时候,最难把握。
这里问大家一个名词,谁知道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第三种手法,我们暂时命名为蒙太奇
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景物组合在一起,
苏武庙 温廷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种手法,其实承转联可以是承联写景,转联抒情
这首第二联写的全是过去时的茫然 中间两联都是在承接这两个字,成功的利用时间的转移来表达的,也可以这样理解,从实过度到虚,然后从虚过到实,最后虚实结合来收尾。
魂消一联为实写,第二联为虚写(因为写的是过去时)。第三联为由虚到实转换,第四联为虚实结合。同样我们也来看下 红楼梦里的咏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是香菱学诗的第三首,也是比较成功的一首
大家看,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面写到了楼旁。一系列的组合画面 ,而这个组合画面是一副完整的画面。温庭筠的七律呢,是把不同时空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而曹雪芹笔下香菱的七律是把不同空间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这个手法,不局限在承写景,转抒情。我们刚讲过的起承转合的三种手法都可以运用进来。这也说明七律的章法结构其实很多时候运用起来是综合在一起运用的。
​四、先情后景法

我们在来看首例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格律诗第四种章法结构 这种手法和填词有些类似,先抒情后写景,这个抒情呢,是即景抒情,从看到雪泥上的鸿爪,发出一连串的感慨
然后回到现实里的景物里来,那么会有人问,我刚说了第三联很重要,那这首的第三联是否也重要呢 ?一样重要的。“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句承接了前面的感慨,把感慨结合到了现实里的景物  ,试想下,老僧和新塔的对比,损坏的墙壁上和以前曾题的诗,不就是把前四句的感慨引入了现实里的景物了么?五、虚实烘托法
此章法一般适合杂感类的律诗。因为感情的起伏不定、思虑迷茫,使得诗文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如王国维【杂感】:
侧身天地苦拘孪,姑射神人未可攀。
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
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
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其间描述有虚有实,虚实交错,以虚虚实实的描摹,烘托自己的情感。又如 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又如 李商隐的一篇无题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我们来用李商隐的这首作为分析分析诗的虚实,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关键是这一句,很多人认为这个是描写梦醒后房间里的装饰,
但是我比较认可的是这样的解释:这一联是写梦里的一些景物,虽然没有具体的人物描写,烛光照亮了半边绣有金翡翠的灯罩。兰麝芳香,殷殷浸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富丽豪华的生活,更反衬出心绪上的孤寂。金翡翠,指上面绣有翡翠的灯罩。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两者都是古代诗词中爱情的象征。六、一扬一抑----交错句法
用一扬一抑,来构成情感节奏的起伏。例如李商隐的【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这首李商隐的【筹笔驿】第一联赞美的孔明,这个是扬。第二联贬低了,阿斗的投降。这个是抑。第五句承接了第一联,第六句承接了第二联。大家看下这首诗的手法很独特。还有,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赞美一个贬低才叫一扬一抑,还可以在情感上的一起一落来使用这样的承转方式。再举个例子,插两句话,诗词的承转不一定都要一景一情,情景配合,所以这里讲的还是重在起伏波澜,避免光说情景。第二诗歌起承转合是大众化的说法,诗歌起承转合是大众化的说法,不是绝对的 看看下面这首诗:
七律《咏雪》  
雪似人生易别离,人生似雪苦参差。
时随风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栖一枝。
淡泊情怀倚天远,清高傲骨倩谁知?
都云自古春来晚,不道春归多路歧。
我们来详细解释下。雪从下到化的过程是比较短暂的用来形容人生的别离,是可以的;雪的片数不一,各有各的名称“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参差原意思是长短不一,这里隐喻人生的起伏。
第二联承起句,表面上是写雪随风飘转千里,或者落在梅枝上。实际上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虽有一枝可栖,但终归前途渺茫。这里参杂了人为了寻求某种理想或者抱负没能实现的感叹。
第五句承第一联,第六句承第二联。这时候还没有和雪分开。人生的偶栖一枝也不是随便栖的,用梅的高古或者是清高来形容雪和人的某种高标的情操。
第四联完全抛开了雪,实际上春不代表春天,是代表人理想实现或者抱负的实现。都说大器晚成,实际上人的理想的实现是重重困难的。这里既有失落也有慰藉。
这种交错句法呢,我们以后会在诗词的外在美--组织形式篇,详细讲解。这里不过多的叙述了我们来看下律诗第七种章法结构
七、倒叙或插叙
以时间先后顺序颠倒的手法描写,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就是登高之后的眼前景。颔联在眼前景的基础上递进描写,增加了宏阔、悲壮、苍凉的气氛,已经不单单写景。简单交代了作者登高的目的和原因以及背景。最后总结,以心情来结尾。题目是登高,读者很容易明白前边是登以后的眼前景色,
并不觉得这一上来就出现的景色是突兀的,到了颈联才泛泛地交代登高的原因背景,这
种方式是颠倒过来的,这就增加了叙述过程的波澜,使得文章的结构跳荡、起伏。
插叙的手法,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首联先发感慨,但感慨的原因尚未交代。颔联才交代原因、人物。这个交代是插进来的。转联,却写眼前景色。实际是承接首联的感慨,补充感慨的原因的: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结尾交代写作的目的,原来是怀古,怀的是羊公。
以上七种律诗章法结构是比较常见的。
我们前几节课讲律诗的承转联的写法,其实就是律诗章法结构的原理,今天讲律诗的章法结构,其实就是章法结构原理的具体运用。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今天讲章法结构,讲的快了些。因为我们只有熟悉了原理后,在看具体运用,就学的比较快。我们律诗班的课程,还剩五讲。一、、律诗的对仗;二,律诗的演变过程,三、由红楼梦中诗会中的律诗,学习律诗的写作技法,四、由西游记 木仙庵三藏法师谈诗,这一章节,我们来学习律诗的写作;五,以贺铸学习前人诗八法来作为我们律诗班的结尾。
最近几月的课程,我们以练笔为主,用练笔来加深对讲义的理解。
两周一次练笔,
因为天热哈,所以我们两周点评一次大家的作业。也就是说夏天的时候我们学院不放假,我们两周上一次点评。我们来举两个现实中写手的诗作为例子,我们来看下学习章法的好处课。今早被偷感赋
下岗工资三百三,粗茶淡饭作清函。
频频被盗苍天罪,屡屡遭偷大海涵。
入市时逢暴跌苦,出门难躲小人贪。
丛生乱象法门暗,丢掉斯文拜佛龛
这个是现实里一个人的作品,当时我看到后就说了,这诗没写好的原因,不在于词汇运用,而在于不明章法。关键是不知道承转联该如何去构思
频频被盗苍天罪,屡屡遭偷大海涵。
入市时逢暴跌苦,出门难躲小人贪。
中间的表达混乱了所以当时建议他调整为
粗茶淡饭作清函,下岗工资三百三。
入市常逢暴跌苦,出门难躲小人贪。
频频就业风餐冷,屡屡遭偷泪眼含。
有道生财今古事,劝君积德拜神龛。
这样写呢,比原先的作品好些了同样我另一诗友的作品
信步吕梁乡野间,登台怅望万重山。
犹闻夫子临川叹,但见文碑治水篇。
四岭松风惊白鹭,一坡怪石起苍烟。
古村悬水今安在?侧畔沉沙浪里湮。
当时我在现实里的诗社活动中看到这篇作品,感觉四岭一坡这一联,写的不错。可惜用错地方了。这个也是这个诗友当时不懂律诗章法的原因。于是当时建议调整为
登台怅望万重山,信步吕梁乡野间。
四岭松风惊白鹭,一坡怪石起苍烟。
、、、、、、、、、、、、、、、、、
这一联用在颔联,比刚才用在颈联漂亮多了
所以我经常回提出一个学习的过程:那就是先要知道古典诗歌的写法技法---然后学习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诗法-----然后学习章法----然后学习句式句法--然后学习炼字
这个是以个学习的过程。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留个作业: 七律,限韵十一真,以夏为题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