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辞传下·六》的译文

 九乾 2017-03-13
《系辞传下·六》的译文
【原经】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孔子说:“乾坤,可以象征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音隐于字象之上,春秋笔法是理解《易经》的门户吧?”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呈现于眼前的是字所能描画出的表象的、大家容易理解的东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仅仅关注‘字器’,捆绑在字象之外的,那是隐藏起来的易理和忠信仁义,这需要用用心灵来感悟。字音与字器,结合起来理解,可以吻合中庸之德;表面文字的合理相杂,可以给你带来具体的感性认识;暗藏其上的优美泛音,才能真实体现对儒家理论的运用,字器及其形而上的哲音,能文质彬彬于一体,才能体会《易经》撰书天下大道的特殊作文方法,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心灵的神奇领悟力才可以与明眼所见的现象贯穿起来,阴阳刚柔都维系于‘时’而呈现出革新性:文章的哲理犹如神灵,只有神灵才能与时偕行;只有靠神灵,才能与各个不同时代的人沟通。所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哲音需要通过具体的字器来正名,具体的字与字之间的错杂,原则上要符合《杂卦传》所交代的大原则。用《论语》、《春秋》、《周易》等春秋笔法表达写成的语言,来解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音’相类似的文字,这样就会思无邪。抱着娱乐的态度,固定地认为这是那一类、那是哪一类,不能因地制宜,社会之所以衰败,是由于臆想的缘故,如果对象《易经》这样的哲学文章理解固化,更是造成社会礼崩乐坏的最根本原因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易经》能够对过去的一切反映得非常明显而且能够用来察知未来的情况,而且能够使隐微的事理变得明显,使幽隐的情况得以阐发,将各种事物分开而又给它们恰当的名称区别开万事万物,使天下万事万物端正和判定事物变化趋势的言辞却完全具备了。春秋笔法亦符合此
理。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春秋笔法说到的事物,名称虽然具体而微小,但它所取法的事物种类却非常众多,它所体现出来的道理非常深远,它的言辞文雅,它所说的道理委婉而又中肯,它所说到的事似乎很宽泛清楚却又有隐含着的道理。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春秋笔法和《易经》,贰者本是同根生,都源自于中国独有的人文哲学观和自然哲学观的“一二、二一’的‘一贯道’,用二者所体现出来的诗歌或文章来辅助人的行动,做到‘敏而求之、明而易之’,可以用来使人们明白违背与遵循正道所能得到的必然结果。
译文自评:
本译文的翻译难度相当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易理,从领悟到的各个角度,来不断训诂文字,再变化为白话文。春秋笔法写的文章,专供懂春秋笔法的人阅读。作者和读者,需要春秋笔法这个道来联系,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说知音难求的原因。这也是颜回死,孔子说我不为其死悲哀,还为谁的死悲哀呢?知音难求啊!在孔子眼里,认识几个字算个俅;写得通顺几句话,又算个俅。知音之人可遇不可求,知字之人遍地都是。
《系辞传》的文章,本就是春秋笔法所写。短短的一段原经,我还只是从《易经》与春秋笔法的关系上进行字器的变化,就翻译出了这些文字。其目的不过是为我如此解读唐诗来正名,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余笃信其焉(‘其焉’二字,可训诂为‘奇言、吉言、演绎、掩藏、乾坤七研’等)。“学而时习之”的一个‘习’字,其哲学系辞就是洋洋洒洒的‘十翼’之首《‘系’辞传上》及《‘系’辞传下》,xi音的哲学目的是为si音服务的,‘时习’的哲学系辞的最佳解读是‘你能系得住时间的哲学大道吗?’,那你再看后面的‘zi’音的哲学系辞吧。‘zi’音的哲学系辞是什么?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当然指的是《周易》,《周易》是《归藏易》、《连山易》的集大成者,孔子说《周易》里面充满了‘御语’,所以有‘郁郁乎文’。《周易》是春秋笔法的典范文章,唐诗的春秋笔法怎及得上《周易》万一。这篇自评,就算是‘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文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