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拜年聚会应酬等自然少不了酒精的助兴,有的人三杯下肚脸就开始泛红了,喝酒脸红都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中六君你还说个球啊?!) 但是!今天的新闻就报道了一篇:喝酒喝太猛,突发脑溢血的事儿…… 有的人认为:“脸红是在散酒”、“上脸的人最能喝”……那么问题来了,喝酒脸红到底是酒量好还是酒量差呢? 喝了酒,脸红不红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与脸部的皮下脂肪层有关(不是脸皮厚的人就能喝噢!),另一个就是与人体代谢酒精的速度有关。相比欧美人,亚洲人喝酒更容易脸红,被称为亚洲红脸(Aaian Flush)。咱们重点说说第二个因素: 从酒精进入我们体内,酒精分解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分两步:
酒精代谢的速度关系到我们人体自身含有的两种酶含量,分别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如上图,简单来说,当酒喝下去的时候,它先被人体自身的乙醇脱氢酶转成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脱氢酶转成乙酸,乙酸会通过两种方式散酒,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若你在酒场上,见到有人在喝酒时不停冒汗,那是他体内的酶含量正在活跃的为他迅速将酒精分解,产热排汗挥发掉(但不多)。 若自身的酶含量不够,缺少乙醛脱氢酶,就会导致分解乙醛能力不强,把过多的乙醛堆积在人体内(不能分解成乙酸),迟迟不代谢,脸上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最终就如下图所示,导致脸红,喝点小酒撒疯跑。 如果这两种酶都缺乏,那只能通过肝脏慢慢将酒精分解,这种人看起来脸色可能是白的,因为缺乏前者红色的警示作用,给人感觉“好像很会喝的样子”,但其实他们喝起酒来比脸红的人还伤肝。 如果这两种酶活性都很高,就是真的好酒量了……(遇见这样的人,赶紧撤~) 常听人说,“酒量其实是可以锻炼的,喝多就行。”这其实只是你朋友想骗你喝酒的说法。 锻炼这说法并不正确,经常喝酒只会提高对酒精的耐受性,自身的酶含量和活跃性是不会提高。所以说,“三杯倒”和“千杯不醉”都是上天给我们的天赋~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一个人体内的酶含量是天生和靠遗传的,并不能靠后天来弥补。 并不是说,喝酒不脸红的人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喝。 因为,不管你酒量好不好,酒喝得越多,对肝脏、心血管等的影响也会越大。 过量喝酒是肝病(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还会增加高血压、肥胖、中风等多种风险,以及导致意外事故(如酒驾)、家庭暴力等。 新年大吉大利~真遇到别人劝酒, 中六君奉上一篇“挡酒攻略”: 【提个醒】吃了头孢,喝酒会猝死?不唬人!谁再劝酒快转给ta看看 自己看着办哈~ 本文指导专家 |
|
来自: 老老人类ql8b20 > 《醫療衛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