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拳,须知裆运行的秘密

 无名老熊 2017-03-15


文│六月丹田转

人的好奇心都很强,对神秘的东西兴趣浓厚。在周身上下的部位当中,裆最为含蓄,从不抛头露面,所以“江湖”上有关裆的传说就格外多——圆裆、虚裆、开裆、合裆、拧裆、扣裆、松裆、提裆、裹裆……


之前,老六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脚到头说太极(三)裆的秘密》,对裆的形态进行了阐述,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裆的运动路线进行一些剖析。


首先,在练拳的过程中,裆一定要移动。


哦?这不是一句废话吗?


不!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人练拳时,身子扭来扭去,裆基本是不动的,换种说法,就是重心没在两条腿之间来回倒换。这样的练法,练一辈子,胯也不会开。(现在,请你照下镜子,如果发现重心的移动范围小于10厘米,一定要面镜思过3分钟。)


那么,裆的运行路线应该是什么样呢?


下弧(锅底裆或者贴砥运行)和后弧


练陈拳的朋友可能要质疑了:老六,尽人皆知的原则还要重复吗?


练其他门派太极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是陈拳的要求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质疑归质疑,听老六讲完道理,再点×也不迟。


裆之所以要走下弧,是为了保持重心的沉稳——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是,还有一层用意你未必知道。


裆之所以不辞辛苦地来回移动,是为了进攻或防守——无论是攻还是防,只有在移动中才能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稳定自己的重心,破坏对方重心。


如何稳定?下沉!也就是自己要“生根”。


如何破坏?“拔”对方的“根”。


怎么拔?看下图:红绿蓝三种用力方向,你选哪一种?



显然,绿色最合理:既有向前的力,又有向上的力。


裆走下弧,恰恰就是这种效果。


那么,裆为什么要走后弧呢?


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如果裆走前弧,挺着小肚子打拳,会是什么效果?


难看不说,腹部和胸部肯定松不下来,这种练法,练一辈子也别想有丹田气。


知道裆走下弧和后弧就够了吗?


不够!


还有一个要求:走弧不见弧!


走弧——不见弧?


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裆要走弧线,但不要让人看出来。


为什么要藏着掖着?


因为裆害羞……


原因是:练太极拳要求重心平稳运行,所以,裆走下弧不能明显。


那么,裆走后弧也不让露形,又是什么道理?


不见后弧,是为了开胯,外带保护膝盖。


你可以观察一下,裆走后弧,其实是膝盖转动的结果,后弧越明显,膝盖转动越剧烈,这种练法,轻则练不出丹田,重则毁掉膝盖(可参考文章《开胯、转丹田、根治膝盖痛的钥匙在哪?》《压箱底的开胯秘诀,都在这里了


练太极拳,有许多看似矛盾的要求,如果不去认真揣摩其中的道理,拿捏好分寸,一定会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对中庸之道的把握能力,就是你拳术水平的标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