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381期:内胚窦瘤

 影像吧 2017-03-16


内胚窦瘤

病史:

男性,11岁。头痛、头晕、四肢无力伴呕吐2周入院。

图1内胚窦瘤





A.T2WI横断面;B、C.T1WI横断面、矢状面;D、E、F.增强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
影像学表现:

图1A:T2WI横断面,图1-5CMB、C,为T1WI横断和矢状位,图1D~F:T1WI增强图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松果体区见一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部分突入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及3脑室。肿块在T1WI上主要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内见多个小囊变区及斑片状出血灶。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呈不规则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周围脑实质无明显水肿。幕上脑室梗阻性脑积水。

术中所见:

肿瘤位于松果体区并突入三脑室、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及后角,边界清晰,大小约5cm×6cm×5.5cm。肿瘤表面黄染,质软至中等,部分呈砂粒状,血供丰富,瘤内有出血坏死及囊变。肿瘤周围脑实质水肿明显。

病理结果:

镜下:瘤细胞排列成疏网状、腺样及条索状,瘤细胞具异型性,胞浆丰富,部分透亮,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体。免疫组化:瘤细胞AFP(+),PLAP(+),CD117(+),CK(+),Vimentin(-),HCG(―),M-CEA(―)。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内胚窦瘤。

分析与讨论: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发生在生殖腺内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一般原发在卵巢和睾丸,偶见于性腺以外的部位,但发生在颅内的极为罕见。性腺外的卵黄囊瘤可能来源于迁徙过程中残留的生殖细胞。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卵黄囊瘤与生殖系统卵黄囊瘤属于同类肿瘤,具有相同特性。按2007年WHO分类属生殖细胞起源肿瘤(9071/3),本次WHO未分级,实际相当于WHOIV级。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多发于儿童及年轻的女性。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表现各有差异。性腺发育均正常。病理特点:肿瘤多为实性,呈灰白或粉红色,常有出血坏死及囊变。镜检:组织形态较复杂及特殊。主要特征有:①网状结构;②内胚窦样结构;③多泡性卵黄囊样结构。影像学表现:CT一般表现为等密度,其内若有坏死或囊变呈低密度。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可有水肿。病例1诊断的难点在于发生在颅内的卵黄囊瘤极为罕见,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极易误诊。

鉴别诊断:

①生殖细胞瘤:为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约占50%),肿瘤多发生于松果体区和鞍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0:1)。发病年龄10~20岁多见。CT平扫等或略高密度。MR扫描,肿瘤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生殖细胞瘤可直接侵犯第三脑室后部,也可经缰连合或沿脑脊液播散向鞍区,出现这种征象时有利于生殖细胞瘤的诊断。生化检查:血清β-hCG(+)。②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发生在小脑以外的髓母细胞瘤被称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本瘤是一组高度恶性的肿瘤,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③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多见于青少年,呈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常位于边缘,肿瘤一般体积较大,但瘤周水肿较轻,甚至无瘤周水肿,肿瘤实质内常有条状或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及囊壁呈轻至中度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