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良姿态:旋前变形综合征三

 炅炎焱燚 2017-03-19



不管是手法矫正也好,还是做功能训练也罢,这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看作是工具箱里的工具,当各种工具摆在面前的时候,如何能正确合理的使用,使其发挥出本身的功能才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找到问题背后原因的能力。

 

前两篇文章给大家阐述了什么是旋前变形综合征(不良姿态:旋前变形综合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良姿态:旋前变形综合征二),今天我们聊一聊怎么去评估检测。


首先观察,从后足开始


旋前变形指的是足的过度旋前而导致的变形,那足部自然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了。足部的构造大致分为三部分,也就是前足、中足和后足,三部分的构造和功能都不一样,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我们从后往前看,先从后足开始。

从后方观察,找到跟骨结节的中点,与足跟着地面积的中点,将其两点连线,看是否与地面垂直,正常情况下,应该与地面垂直,如上图中的第二张图片显示,当足过度旋前的时候,跟骨会呈外翻状态,如上图中第三张,同时可以观察到,此时从后方看,能看到足的第五趾,而看不到第一趾,内侧纵弓处也突出的更多。

第二步检测中足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先天性的扁平足和足弓塌陷,先天性的扁平足不论是在重力位还是去重位,足部都看不出明显的足弓痕迹,呈扁平状,而足弓塌陷在去重位时能看到足弓的样子,在重力位下则足弓消失(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这就说明是足弓的功能出现了异常。

以往在检测足弓塌陷时,采取站立位(重力位),通过手指放进足底的位置多少来测量,为了更准确的测量,可以采用拓印的方式,把足底稍稍沾点水,然后踩在一张白纸上,通过足底在纸上留下的印迹来判断足弓的形态。

足弓塌陷的越严重,阴影的覆盖面积啊就越多,如上图中后两个,反之则是高足弓,如上图中前两个。

还有一个测试——足舟骨测试

为了缓冲压力,足部发生旋前动作,这时足弓会被拉长,足舟骨是有适度的下降的,正常情况下,这个范围是4到10mm

先在去重位下找到足舟骨,在皮肤上面做标记,然后在重力位下,再找到足舟骨的位置,同样做标记,测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差,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说明足弓有塌陷现象,超出的越多说明塌陷的越严重。



第三步,前足


前足相对来说应该更加的灵活,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探查的作用,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

趾背屈的能力

看脚趾背屈是否能达到与垂直面60度的夹角,在步态中,最后脚趾需要充分的背屈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蹬伸的动作,如果不能很好的背屈,则不能很好的蹬地向前,会发生过度旋前来代偿,也容易造成拇外翻。


脚趾是否能自由的张开


再一个看脚趾是否能自由的张开,灵活的脚趾是保证其功能正常的前提条件,一旦脚趾的灵活度下降将会影响到脚趾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足的功能。





足部长在人体的最下端,是整个人体的地基,足部的功能紊乱,将直接破环下肢的生物力学,进而会引发一些列的症状——疼痛、姿态异常、运动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在下一篇文章中将会带来如何进行足旋前的矫正及训练,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博莱运动学院

科学   简单   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