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时节为什么要穴位贴敷?

 随便896 2017-03-20


稿件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什么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粉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经络及全身整体的调复的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二、穴位贴敷的机理?

  1.用传统医学解释穴位贴敷机制

  (1)整体观念的指导作用

  (2)穴位贴敷的经络系统作用

  (3)穴位贴敷的腧穴特殊作用机理

  (4)穴位贴敷的药物作用机理

  2.用现代医学解释穴位贴敷机制

  本法在现代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疗法。

  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过程有三个步骤:

  一是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扩散到皮肤或贴膜上,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二是穿透:药物透过表皮进入内皮,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三是吸收:药物透入皮肤与黏膜后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三、“春·秋分风湿免疫贴”理论基础

  “春·秋分风湿免疫贴”依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人体免疫学理论,总结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全国首创的中医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疗法,具有预防风湿免疫疾病的复发,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

  四、在春、秋二分进行免疫贴敷的意义

  春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气温变化最为显着的节气,也是风湿免疫病发生和复发的高峰季节。使用由多种珍贵天然中药组成及采用专利技术制作的纯中医制剂,贴敷到患者特定穴位,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由于阴阳转化,节律变动剧烈,稍不注意即可因不能同步适应而生病变,故夏秋之交、冬春之交患病者较多,是疾病的好发季节。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春秋二分这一时期为阴阳势均之际,选择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在春、秋分进行贴敷,可获得穴效、药效的双重效应,调节人体阴阳水平,使之处于高水平状态,扶助正气,既能治疗痹病,又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春·秋分风湿免疫贴”作用机理

  (一)4条经络: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二)9个腧穴:大椎、命门、腰阳关、肺腧(双)、外关(双)、足三里(双)。

  1.督脉之穴: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祛风解表,益气壮阳。

  主治:头项强痛,脊背强急等症。

  现代研究:很可能与启动或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挥重要调节功能有关。

  2.督脉之穴:命门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强肾固本,温肾壮阳。

  主治: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

  3.督脉之穴:腰阳关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宣导阳气,补肾强腰。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4.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肺腧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解表补气,能够补肺之气,调节腠理,外合皮毛。

  主治:脊背疼痛。

  5.手少阳三焦经之穴:外关

  位置:腕背横纹上两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功效:具有清热解表,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胁肋病,上肢痹痛等症。

  特点:贴敷外关穴可达到激发手三阳经经气的目的,从而加强了本组穴位的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作用。

  6.足阳明胃经之穴:足三里

  位置:犊鼻(屈膝,在髌骨下缘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寸。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能够保健强壮,增强免疫。

  主治:虚劳羸瘦,腰脊强痛,下肢痹痛。

  (三)经络、腧穴的功效

  1.大椎、肺俞、外关有解表祛风功效,主上主外,以固表防邪为主,邪不内侵入则病人安康;

  2.足三里、命门、腰阳关以补肾温阳健脾化湿为着,增强体质,祛除体内寒湿之邪,经络气血通畅,营卫调和则风寒湿无所依附而痹痛渐解。

  六、穴位贴敷的药物组成

  贴敷药物由透骨草、杜仲、姜黄、莪术、生姜、龙舌兰、麝香等组成,具

  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功效,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诸药合用,经腧穴作用以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祛除病邪, 防治病情反复,以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七、“春?秋分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1.免疫力低下所致春秋季易发的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

  2.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四肢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

  3.强直性脊柱炎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

  4.骨关节炎出现关节弹响、肿胀疼痛等。

  5.产后风湿症出现关节酸痛、恶风畏寒、多汗肢麻等。

  6.更年期引起的关节酸痛、畏风恶寒、心烦汗出等。

  7.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抽筋、腰腿无力等。

  8.纤维肌痛引起的周身疼痛、肌肉僵硬、睡眠欠佳等。

  9.风湿性多肌痛引起的中老年人颈肩骨盆肌肉疼痛、晨僵、活动障碍等。

  10.其它亚健康状态如免疫力低下、疲劳综合征等。

  八、“春?秋分穴位贴敷”的非适应症

  1.特殊体质;

  2.孕妇;

  3.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者。

  九、贴敷用药的时间和方法

  1.春分或秋分第一天开始。

  2.5天一次。

  3.每个节气共贴三次。

  4.推荐第一次贴2-4小时,第二次贴4-6小时,第三次贴6-8小时。

  5.如第三次贴敷8个小时,贴敷部位没有不适感,可以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6.皮肤敏感及儿童可适当减少时间,或者根据具体情况更早摘下。

  十、“春?秋分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敷贴的部位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

  2.敷贴的部位不要着力,以免移动,影响穴位的准确性;

  3.过敏性体质者,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痒痛等不适,可提前揭去药膏,一般不需要处理,可自然恢复。

  4.贴敷后当日不能洗浴。以免影响效果。

  5.贴敷部位可能会出现皮肤泛红、起泡、肿胀、脱屑及瘢痕等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体现了穴位刺激效果,皮肤的反应越强烈,持续时间越长,防治效果越佳。

  6.如贴敷时间不到推荐时长,但皮肤反应剧烈有烧灼感,表明药物已经起效,可以及时摘下。

  7.如果出现小水疱可不处理,大水疱需到风湿病科病房进行专业处理,注意创面不要感染。并遵医嘱决定下次是否贴敷及贴敷时间。

  8.两次贴敷后痕迹的位置会稍有偏差,可能与不同体位有关系,或者由于活动而致贴敷药物移动,属于正常情况,不影响疗效。

  9.贴敷药物可以带走,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但建议首次由医生为你选穴贴敷。

  10.贴了“伏九贴敷疗法”,也可以使用“春·秋分免疫贴敷法”,两者有协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