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时空听古玉诉说

 芝润斋 2017-03-21

玉是无始无终的,它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它的前身、今世、来世,我们一晃而过。不是我们拥有玉,而是玉器总是拥有爱它、知它和尊它的人。

一、古玉之美在沧桑

古玉指百年历史以上的玉器,汉代以前的玉称为高古玉,唐宋为中古,明清为明清玉。古玉玩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可以一再品味。由于玉的物化性能稳定,保存性佳、保存数量大,是厚重渊远的文化、历史及艺术的浓缩和凝聚载体。收藏古玉,赏是最高境界,过眼即为拥有。我们不能只关注它值多少钱,而应该看它的纹路、材质、雕工,感受它有多么美。雕刻精工的玉器和大器不琢的朴拙古玉,都有各自的美感,玉文化的精髓就在精神层面。

收藏和研究古玉必须要理解和融入古人的意境,通过研究古玉还可纠历史之偏、补历史之缺。“还原历史是一个人穷其一生探索也难以达到的境界,逢难而上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以殷商玉器妇好755件为例,假如不是有明确的出土记载,其中的很多玉器与西周的早期玉器很难区别。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这些玉器当中有红山文化玉猪龙,这表明红山文化玉器延绵到商代,妇女也是收藏爱好者,收藏玉器并对玉器加以研究的历史从商代就开始了,红山文化玉器的某些特征到了商代有传承,也有改变。”穿越时空听古玉诉说

“古有'武王伐纣’,因纣王无道。但殷商——西周玉器形制和工艺特征相近,这表明武王是反纣王而不是反商,从周早期玉载体形制可以佐证。周王朝虽短短270年,却礼举乐兴,伦理常纲,安居乐业,从西周玉器上的大量玉动物可见其社会之和谐,不枉孔子穷其一生复周礼。以玉载体反映历史全貌不能以一概全,也不可观一斑知全豹,还需文字记载与实物相互佐证。

传统收藏极为重视古玉沁色的鉴赏,给人最美的感觉就是其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这是新玉所不具备的。 一件玉器,贯穿历朝历代,承载的是历史、文明、文化、艺术、图腾、愿景以及对吉祥的祈盼。

二、汉代“承露”彰显皇家工艺

与新玉以料取胜不同,古玉以其文化内涵来决定价值,所以每件玉器都有值得叙说的历史故事。穿越时空听古玉诉说

汉代“承露”

“承露”平时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宫中,显示皇家的雍容华贵,而在祭祀时,就被摆放在祭坛上承接上天之露水。因为古人相信,来自天上的露水炼制的仙丹能让人升入天界。

不仅玉器自身,玉器上的纹饰也暗藏着古人祈盼升入天界、追求永生的玄机。“承露”的底盘为“朱雀踏瑗”,四只朱雀展翅飞翔,栩栩如生。田荣伦说,《尔雅·释器》中对“瑗”的解释为“好倍肉谓之瑗”(注:好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好倍肉,则指孔大于边),“瑗”与“壁”同喻天,古人将朱雀和踏瑗喻为升天。此外,器皿多处也可见“饕餮”之图纹。田荣伦解释,饕餮纹出现在史前文化,古人用此表示力量、威猛之意,并相信可以驱除邪恶。“这是一种无嘴的食人兽,无嘴则表示嘴之无穷大,以此食有邪心的人。”饕餮纹用在此处,可能表明了古时君主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有守护承露器皿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玉器的颜色是土壤的颜色,称为'土大黄’。在雨水的作用下,土壤里的物质成为溶质,将玉长期浸泡;而雨水同时也携带着泥浆将玉器包裹。这些玉器原本是白玉,泥浆的溶质渗透到玉器的肌骨里,就成了'土大黄’的颜色。”这就是古玉器与仿品区别的科学特征。

三、方寸之间蕴藏迷人故事

古玉的内敛、含蓄、温润、沧桑的美感,沁人心脾,从而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言谈举止。穿越时空听古玉诉说

“人们甚至可在玉身上读到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诗经》就有写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此外还有“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这里的“琼”“琚”“杂佩”指的都是玉。

小小一块玉,竟蕴含如此天地。真正懂玉的人,仅有单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对懂玉之人的要求。而“多看、多想、多学、少买”是对玉品藏家的建议。小编认为,除了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积极思考外,藏家还可以多听听相关的收藏讲座。藏家只有对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审美观都有所了解,才能深入领悟玉文化之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