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怎么做?

 花开fugui 2017-03-21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怎么做?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之一,遇到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首先,我们温习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那么,得了糖尿病该怎么患者进行宣教呢?

“五驾马车”治疗缺一不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饮食控制】:

      科学饮食的原则:

1. 控制总能量,保持“收支”平衡。

2. 均衡营养,粗细搭配。

3. 少量多餐,一日3-6餐,定时定量进餐。

4. 高纤维膳食,帮助减肥和通便。

5. 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6. 戒烟限酒。

简单饮食1234567:

1.每天1袋牛奶。

2.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

3.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或鱼2两或鸡蛋1个)

4.每天四钱油。

5.每天500g蔬菜。

6.每天不超6g盐。

7.每天7杯水(200-250ml/杯)。

总结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吃多餐、七八分饱。

如何吃水果?:

1.吃水果的前提条件

(1).血糖控制的比较理想;

(2).病情稳定(不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

2.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两餐之间。

3.应将水果热量计入每日总热能内,并减去相应主食热量,每天可食用的水果为200g左右 。

4.如有条件可在吃水果前后进行血糖监测,逐渐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水果种类和食用量。

水果的种类

【合理运动】:

   
 

运动的好处:

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2.改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
3.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改善心肺功能。

4.减轻中度高血压。

5.减少身体脂肪含量,保持体重。
6.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运动方法:

1.宜在餐后一小时开始,有利于血糖控制稳定,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2.当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但能说话、不能唱歌,此时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

3.一三五七运动法:

饭后一小时以后

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

每周运动5次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

糖友适合哪种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跳舞、打太极拳、打球等。 

运动前后要注意什么?:

1.运动前测血糖,当>16.7mmol/L时要谨慎运动; 而<5.6mmol/L时应适当进食后运动,如尿中出现酮体,禁止运动。

2.穿宽松衣裤、柔软棉线袜、合脚运动鞋及必要的防护用具,避免出现运动伤害。运动时注意饮水,随身携带应急食品,如几块糖或饼干、半瓶含糖果汁。

3.运动中出现心慌、乏力、头晕、胸闷、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原地休息并进食。若仍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4.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

5.告知家人运动地点、随身携带病情卡。

6.切记不要赤脚走“石子健康路”。

7.运动后监测一次血糖,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如出现低血糖,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8.注意运动后的感觉:若出现持续性疲劳、运动当日失眠、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等不适,则表示运动量过大。

9.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饭量也需适当加大。

10.运动结束后仔细检查双脚,若发现红肿、水泡、感染等应及时请专业人员处理。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

1. 不同种类的胰岛素注射时间,根据所用胰岛素的种类选择注射时间。预混胰岛素注射前要充分混匀。

2.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⑴.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脐周一寸以外的部位。 

⑵.不同注射部位要轮换,与上次注射点距离1cm以上,以避免重复的组织创伤。 

3.选择长短合适的针头,如使用长度8mm以上针头应捏起皮肤;使用5或6mm针头,可不捏起皮肤。建议一次性使用。 

4.胰岛素的保存

⑴.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25℃)保存。

⑵.尚未启封的胰岛素可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

(3).开启后的胰岛素按说明书在效期内使用。


【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

1.控制目标

老年人和易发生低血糖者,医生根据病情可适当放宽目标

2.血糖监测的时间

⑴.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2~3点;

⑵.平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

⑶.剧烈运动前后;

⑷.不能规律进餐时;

⑸.患其他急性疾病时,如感染、酮症、腹泻等;

⑹.漏服药物或者在注射胰岛素时错误用药。

3.血糖<3.9mmol/L提示低血糖;>16.7mmol/L时警惕酮症。

 

慢性并发症监测:

实际工作中,你是否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宣教呢?欢迎留言讨论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