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超和谭轶凌成功奥秘——技术篇

 书舞人生 2017-03-22

        



       观察别人的舞,从中吸取精华,反思对照自己身上的不足,方可进步,看完此文,你从杨超这一对身上学到了什么技法呢?


      杨超/谭轶凌的快步是他们最拿手的舞蹈之一,在世界决赛选手中,杨超/谭轶凌的快步充满了年轻的活力,既有速度,也有幅度,直到最后也没有松懈,和当年克里斯多夫·霍金斯首次以快步舞闯入决赛的风格如出一辙。


   他们的“幅度”体现在一些线条比较夸张的动作,比如说经常在角落里做展开的动作,或者进入外侧的时候做展开的动作,在快跑空中做展开的动作,既能移动得快,同时身体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变化,非常有趣。


    快跑是杨超/谭轶凌在快步舞中的一个明显标志,这个动作需要男士进入舞伴外侧,这时男士要保持一定的向右反身,否则臀部会将舞伴弹开,上身要和对方保持好接触,底盘向前。因此,进入舞伴外侧的难点就是身体保持反身动作状态下的形态。这个技巧动作在地上做有时都不易控制,更别说在空中完成,比如说,华尔兹进入舞伴外侧做左转,或者连续的行进。一般的快跑是轻轻离开地面,杨超/谭轶凌做到了接近于大跳般的快跑,脚是离开地面的,两人在空中的反身动作位置下保持平衡,难度非常大。他们完成这个动作有几个特点,一是形态控制得非常好;二是两人弹跳一致,高度一样;三爆发力强,他们既能向前行进,又能让两脚在空中有一定的质空感,而且能反复的弹跳、落地。  

  

     


    踏跳也是杨超/谭轶凌在快步舞里的拿手动作,这也体现了他们的弹动能力,并不是说他们弹跳的高度高,而是给地板的反弹有力,这个力量不是绝对地向上,是弹起以后可以两人同时向前,并且能连续做两次。他们的上身保持得非常漂亮,也明显能感觉到脚掌、脚踝、膝盖、腿部力量的控制。男伴的腿部能力非常强,这能帮助他快速移动,控制骤停的动作。杨超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爆发力、柔韧性、平衡性强,谭轶凌相对较弱,但近年通过训练迎头赶上。他们至今坚持芭蕾练习,长期与著名的上海芭蕾舞教育家朱美丽学习,另外也学习有氧操。


    精细的配合  相对于很多选手来说,他们的配合做得更精细。不是简单的男士做个反身,女士做个反应。比如说,狐步羽步的反身的难度很大,我们经常说女士左边身体向男士后面,男士可以前进,许多选手跳狐步的时候,女士左边身体向前不够。羽步反身时似乎身体的垂直线条被破坏了,怎么在似乎被破坏的状态下求得平衡?这是女生很重要的环节,实际上是上部身体(头部)和脚部相对的关系,头部略微向前,脚部略微向后,形成的是平衡的身体状态,不是完全垂直的。杨超/谭轶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反身以后可以形成很好的侧身。有不少选手会在这时形成正面的效果,而不是很好的左侧向前。有些反身动作不一样,比如说华尔兹的反身动作,第一步实际也需要这样的效果,但狐步的这个效果更重要,华尔兹稍微有些转动仍然可以让身体横向摆动上去,而狐步因为是侧向行进,所以假如摆动不好,侧向行进就会产生问题,如果侧向行进还在转动,就不是成功的羽步了。对杨超/谭轶凌来说,这个技巧完成得很好。并且,他们在大幅度反身、反身动作位置做外侧旋转步及各种各样的外侧旋转、外侧换位的时候,把握得游刃有余。   

           

          

   

    漂亮的头部引导:头部引导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技巧,在舞蹈当中是精细又难做好的技巧,谭轶凌的头部运用非常自如。女生经常做左边或者右边,各种各样的转换,转换的时候控制自己的中心线是一个难点。可以看到杨超/谭轶凌在做旋转的时候,这方面完成质量高,比如说左转,谭轶凌的左边线条向前保持得非常好;右转,在主力脚左脚旋转的时候,她的头部很好地帮助旋转,而不是一般的转动。所谓的头部引导是可以用胸腰引导转动,加大幅度,或者加快速度,展现美感。在维也纳华尔兹原地的碎步转中,1、2的时候要做个旋转,谭轶凌的头部可以助力,特别向右转的时候,头部在身体左边快速地带动旋转加速,不单两人容易换位,而且形成了美感。很多人都在模仿这种美感,摩登舞的打开和关闭之间怎么处理?打开和关闭结合得好,才能显出打开的效果,而不是说一味地躺在后面,如果一直是打开的状态,就没法移动。谭轶凌原来还没有那么轻巧,现在看起来轻松柔软,但是又有速度感,所以轴心和打开之间处理得很好。


    维也纳华尔兹右转对中高级选手来说不难,右转时,女生前进是向右倾斜,头部大部分是保持在左边的,在2到3之间向左边更多,使之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因为倾斜是向右的。左转的时候既要保证身体左边和男伴合在一起,又能头部向左边引导,难度比较大。左转比右转更难做到平衡,因为头部向左边会容易带动肩膀,身体左边容易离开。谭轶凌的后背肩胛骨控制力,上身架型型态的把握和头部的配合完成得很好。这个动作如果不平衡,不但打不开,而且两人离心力会越来越大。一般选手会头部仰在后面跳,使之型态看起来优美,但男女生手上会很用力,转两三个小节没问题,转多就很难驾驭,杨超/谭轶凌完成六个小节以后再做个check,假如头部保持得不好的话非常困难。我们平时注重腰部的控制,因为腰部是连接腿部和身体的重要环节,但假如只解决腰部,没有解决头部恐怕也难以为继,因为脖子一软,头部一沉,仍然会把重心带走。


    谭轶凌在保持好轴心的状况下,头部带动自己身体和两人的旋转。然而,打开再回原,回原多少,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顶尖的优秀选手在这方面把握得更好,谭轶凌则还有提高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