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 | 促进小组团体动力的形成,社会工作者可以怎么做?

 玖玖家政 2017-03-22

矛盾、小心谨慎、相互试探、沉默、

被动、依赖、冲突、信任......

一个新的小组,

在组成初期、中期转折、后期成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

小组动力的形成对于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我们都知道,

小组工作的特点包括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

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

以及注重团体的动力等。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如何促进团体的动力。


什么是团体动力?

小组是个临时的社会团体,存在的价值在于组员问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以及组员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因此,小组工作必然注重小组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动力,强调小组组员带着他们的特性和工作任务进入小组,与小组的情景结合,在小组工作者的领导下,产生互动行为,引起组员改变、任务完成和小组发展。强调在小组的“此时此地”通过小组组员建立团结、互动与合作的关系,共同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寻找和梳理解决办法,见证和陪伴小组组员成长。


实战案例

珠海协作者开展流动儿童夏令营“童眼看世界”摄影小组,从流动儿童对拍摄技巧的学习,到流动儿童完成拍摄作业,再到流动儿童在家长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心声表达,活动很好地引导和鼓励了流动儿童以拍摄生活照片的方式反映心声,凝聚了流动儿童同伴的关系,融洽了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也让流动儿童之外的人群能够通过照片作品了解流动儿童的生活,推动流动儿童父母及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流动儿童。


“童眼看世界”流动儿童夏令营摄影小组结束后,珠海协作者社会工作者结合小组背景、支持理论、目标等内容,通过回看视频观察、讨论分享的方式,总结提炼如何在小组中促进流动儿童建立信任关系,激发小组动力。


激发小组动力,除了小组的物理环境,小组目标内容要回应组员的需求这些基本的专业技巧外,我们需要做到:


重视小组成员相互认识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到是尽可能地协助小组组员间减少隔阂,放松,接纳彼此。

1、发现每个小组成员的独特性在一个流动儿童小组里,组织几个流动儿童相互认识,介绍名字,是基本的。除了介绍名字等基本信息,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注重观察每位流动儿童的口头话语或肢体语言里反映出来的信息,运用这些信息,带动现场的其他组员给予介绍的流动儿童一个回馈,让他/她能够放松,融入进来。

2、给组员鼓励。个别流动儿童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可以让大家给他/她一个掌声的鼓励;说出来后,引导大家对这个勇敢挑战自己的伙伴进行表扬。

3、示范有时候,有的流动儿童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可能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这时候作为带领的社会工作者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下,这名流动儿童现场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想开口介绍,但又犹犹豫豫,知道的隐隐约约,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们社会工作者可以在鼓励后进行介绍的示范;也可能有的流动儿童因为紧张,表现出茫然,这时候我们社会工作者可以温和地从简单地提问来引导。


选择什么样的手法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社会工作者给参与活动的流动儿童传递出一个友好的氛围,而不是一个活动组织者需要的答案。


重视小组成员彼此间的互助和良性互动

在重视小组成员相互认识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需要重视小组组员间的关系,重视彼此的互助。小组成员间良性的互动,能够让小组成员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更为积极。这对于激发小组的动力,是很重要的。

1、促进组员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在这里,社会工作者不能将自己当成主持“全才”,避免让组员只是依赖社会工作者,不能发挥组员潜力,使组员忽视与其他的组员建立互动和互助。

2、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反馈。社会工作者应尽力创造出机会,让接收到的每一个组员的信息,也能够被其他组员接收到,并作出积极建设性的反馈。比如在摄影小组第一次活动组员的自我介绍环节,有组员的名字是4个字,而且字不常见,笔画多。社会工作者就是通过提问引导大家留意,是哪4个字,是不是第一次认识名字是4个字的朋友等等。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小组成员再做一次介绍,大家把名字一起大声读一遍,在简单的互动中积累小组成员相互的熟悉度。


这样,就会让组员意识到:“我不仅是和社会工作者产生联系,也在与其他的组员伙伴建立关系、产生联系,我要重视其他组员伙伴的反馈。我的表达得到其他组员伙伴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视,我的表达很重要,我愿意分享我的想法。”

这样,小组动力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重视鼓励小组组员

每位组员都是小组的一份子,他们相互影响,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适时地回应和鼓励每位组员,增强小组对组员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小组的进程。然而,每一个小组组员都是独特的,社会工作者要如何才能增强回应和鼓励每位组员的能力呢?

1、观察在摄影小组活动前,社会工作者与每位参与的流动儿童都会有所接触和了解,一起度过一些时间,观察和了解每位流动儿童的特点。观察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提前考虑,心里有一把尺子,从哪些方面观察。比如,他们怎么去说话,怎么和别人一起玩,更愿意和哪些人一起玩儿,喜欢玩什么,愿意听谁说话,关注哪些事,是不是比较主动等等。

2、个别化回应营造友好互动氛围。观察后还需要想想,针对这些特质,在小组里怎么去和这样的流动儿童建立关系,怎么回应和鼓励他/她,以及怎么引导小组组员在制定小组规范时,尊重每一位组员的同时,能够更为开放包容。


比如摄影小组成员在分享“我为什么参加摄影小组”时,有的组员还比较腼腆,社会工作者要做的不是单纯一味地说:加油,加油。而是接纳组员的这个特点,不强迫她马上做出怎样的回应,告诉小组其他成员,“我们这位小伙伴可能需要多一些时间来让自己准备好。”并尝试带动小组成员一起掌声鼓励,之后再对这位腼腆的组员加以引导。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在这个小组里,大家不会因为我一时的表现而不满意,而是充满包容和鼓励。这对一个小组友好氛围的营造和动力的产生都是很重要的。

 

在小组有个别组员状态不好时,表达不出来,不太能参与的时候,以上这三点经验分享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工作者需要带动其他组员鼓励他/她,在这位状态不佳的组员表达后,无论是当时,还是结束后,也引导他/她对大家的鼓励有个反馈。


做到这些,社会工作者将很好地促进组员间建设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协助小组组员共同面对小组进程的挑战,能够一起克服困难和阻力,从而推动小组的进展。




小编有话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