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火热欧洲

 科技新讯 2017-03-29
每日头条
11小时前
2017-03-29
[ 文章导读 ] 我国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无为”思想,他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老子也火热欧洲,在我看来,老 ...

我国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无为”思想,他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老子也火热欧洲,在我看来,老子对欧洲的影响一点亚于中国。德国汉学家顾彬就表示,中国古典哲学从18世纪到现在,在德国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整部德国文化史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德国,老子的《道德经》已经先后被104人译成德文。有文章称,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

老子为什么会火热欧洲呢?在古代《道德经》是由一系列隐晦的哲言和难解的诗句组成的,虽是一部哲学著作,但也是一笔诗集。即使是现在的中国,对《道德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认可的解释。这样的《道德经》欧洲人怎么会喜欢得不得了呢?已故的季羡林先生说,“距离之外再加上神秘”是“他们的赞叹崇拜”的理由。然而,给我的感觉是:欧洲人对《道德经》的热爱是一种“糊涂的爱”。据季先生的介绍,在德国翻译《道德经》的,“有的是汉学家,有的是在大学里念汉学的青年学生,有的是根本不懂汉文的诗人、哲学家、退职的老牧师、老公务员,有的是自命博雅的大半多少都有点神经病的老处女”。还有一位牙医,既非汉学家,又非文学家,就凭着一本字典,就把《道德经》翻译了一遍。这种翻译乱象,是不是有点像闹着玩啊?

然而,我们谁也不能否认欧洲人对《道德经》的喜爱,《道德经》对欧洲的影响。就像中国人对《红楼梦》一样,就像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奥姆雷特一样,因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一个《道德经》注解者都有自己的“道”及其理解。有资料说,哲学家黑格尔以“理性”解道;诗人米修从老子之“道”获得创作灵感和心灵的沟通;汉学家阿瑟·韦利努力发掘《道德经》道德关系的原意……这都是欧洲老学中对老子之“道”解读的独特之处,也是欧洲这个多元化世界社会文化背景的体现。在我看来,《道德经》对欧洲就像《红楼梦》对于中国,只是《道德经》的哲学影响比《红楼梦》大很多。

季先生有一篇文章《老子在欧洲》,虽然写于1946年,但关于《道德经》对欧洲影响的论述,似乎并不准确了。进入20世纪后,欧洲人对《道德经》不再是“糊涂的爱”。欧洲人已经不再纠结于对老子之“道”的具体字眼的解读,而是开始对老子整体“道”学的解读和探索,有许多人立足于从东西文化的比较出发,探究《道德经》及老子之“道”是否具有神秘性特点或性质。更有一些学者从《道德经》中看到了救治西方社会瘤疾的良方,如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和魏尔奇,将老子作为其发表对社会状况看法的“东风”;李约瑟在彻底地批判现代西方思想时指出,应代之以基于《道德经》与其他早期中国经典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

总之,欧洲对于老子及《道德经》的研究已经与时俱进了,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至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找到了为我所用的东西。行文至此,作为老子故乡的中国人对《道德经》火热欧洲有何感想呢?我们是不是也该好好研究一下《道德经》,看看《道德经》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作用。在我看来,我们至少应该借鉴欧洲对《道德经》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我国对《道德经》的研究,传承《道德经》的精华思想,特别是用其指导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