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病例

 昵称41502709 2017-03-30

简介】章** 男 42岁


主诉】诉于1月前因工作繁忙,低头办公时间过长而常感颈枕部酸痛不适,渐至枕部麻木刺痛,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后仰及扭转时加重,渐至起床及翻身等均出现眩晕,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声音遥远,有如坐舟船中之感。经输液,口服药物及牵引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查体】

患者颈肌紧张,头部强迫体位,不敢扭动,枕骨与寰椎接合正中处(相当于风府穴部位)及寰椎横突处压痛(风池穴略向内下方处)明显,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脉细涩无力,舌淡苔薄白,略有齿痕。

提交颈椎X线示:颈椎曲度正常,枢椎齿突与寰椎侧块两侧间距正常,惟见寰椎后结节与枕骨间距消失。


治疗】

第一次:选取患者枕骨与寰椎之间疼痛最明显的三点,常规消毒后,分别行针刀松解,针刀松解以刀口下无阻力,酸胀感消失为度,术后局部伤口常规处理。

针刀松解完毕后以左手呈颈椎前屈位固定头颈,以右手大拇指在枕下三角针刀施术处行纵向弹拨手法,促使痉挛的组织放松,然后双手扶住头部,缓慢地将颈椎进行左旋右旋止最大幅度,不用扳法。以患者自觉颈肌受到各方向充分牵拉为度。

术毕,嘱患者自行活动颈部,感觉头晕大部消失,有耳聪目明之感。

第二次:患者诉一诊后,未再次出现眩晕,惟见在下蹲后突然起立时有一过性头晕目昏黑,持续约5~10秒后消失,且头昏消除后感双下肢软弱无力,而以前在头晕未获缓解前无此症状。

结合患者舌脉情况,辩证为气血不足。继续针刺治疗,取穴为:大椎、风池、风府、哑门、足三里、合谷。针刺时先取双侧足三里,得气后再刺双合谷、大椎、哑门、风池、风府。取针后行颈部推拿治疗及颈部肌肉牵拉,充分活动椎间关节。

第三次:患者诉前症状均已消失,按二诊方法再行针刺推拿治疗1次,诸症均消失,嘱患者继续治疗2次,巩固疗效。后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