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层审批是怎么“折腾”人的

 昵称8300447 2017-03-31

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审批签字:


领用材料与物品需要审批,一般有2-5个层级,多则可能超过10个层级。

如××单位,领用办公电脑,要签核到CEO ,一共13个人签字,采购计划需要审批, 差旅费用需要审批,销售促销费用需要审批……


在审批过程中,高层耗时过多,很累;基层等待时间过长,很急。效率很低且损失大。


实际上高层对基层的大多数单子是无法弄明白的。

这样一来,一方面,过长的审批流程有意无意地削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对审批的等待使基层的行动被束缚,无形之中产生挫败感与不被信任感。

不恰当的审批流程导致的结果是:效率低了,浪费多了,责任感低了,主动性消失了。

同时,高层领导整天被琐碎事项拖住,缺少时间去思考战略性大事,发展方向容易出错,发展机会容易丢失。竞争一加剧,企业就陷入亏损泥潭,找不到发展方向。不少企业就是这样被“折腾”死的。

为优化管理流程,合理授权与分配职责权限,分享以下四项心得:

管理流程的设计,应兼顾效率与风险平衡原则。风险小或可以事后审计与费用对标分析的项目尽可能授权,将审批减少至2-3个层级就可以了。

如维修费用,可以减少领用与采购审批,费用事后对标与审计分析即可。

尽可能去中心化,减少管理层级;尽可能多设置责任单元,便于落实责任主体。当主体责任明确、核算清晰时,效率与责任感都会提高。

运营流程与稽查流程同步设计,一方面,尽可能充分授权,另一方面,堂堂正正审计。违纪必究,成本高、效率低必查。成本高与效率低的地方往往在管理乱象的后面暗藏腐败。腐败包括经济腐败与人事腐败。经济腐败不言自明,人事腐败是指用人唯亲。

组织应形成一种认知并倡导一种文化:审计是管理流程的一部分,接受审计不是不信任,反而可以增加信任。

管理流程需要不断被补充和优化,需要每隔2-3年进行一次重组与变革。由于平时流程与SOP的补充与优化是响应局部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环境的变化,总流程会被这些补丁弄得越来越具备不适应性。

同时,时间久了,岗位思维定式化了,惰性就来了,岗位的相关利益阶层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些都会消弱总流程效率。

因此,需要进行流程重组与组织再造。情形复杂时,需要开展组织变革。“革”是指革命,是革“权利与利益”的命,不以革命的方式是不能完成组织流程与职责优化的。由于不是局部的优化,是整体的全局性的变化,因此称之为变革。

总之,流程的设计与变革,体现了一个企业高层的管理实力。好的流程设计与变革,能帮助企业常青;不好的流程设计就会制造出不恰当的审批。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