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太极拳松功对“胯”的要求

 泳涵均逸 2017-04-01


核心提示:胯为运用腰力,直达于腿之主要机关。故上承于腰,下连于腿,关系之在,不问可知。其练习之法,以端正为宜。或一腿前伸,一腿下坐(为桩步)。或一腿侧出,一腿下蹲(为半步叉)。或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踞(为坐马步)。则力能下达,气自下沉。故腰灵腿活全系乎此。学者,可不加之意乎?至其运用之法,有胯打、胯崩等法。...

  


胯在太极拳整体综合功夫中十分重要,请听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教授30年代之论述:


 胯为运用腰力,直达于腿之主要机关。故上承于腰,下连于腿,关系之在,不问可知。其练习之法,以端正为宜。或一腿前伸,一腿下坐(为桩步)。或一腿侧出,一腿下蹲(为半步叉)。或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踞(为坐马步)。则力能下达,气自下沉。故腰灵腿活全系乎此。学者,可不加之意乎?至其运用之法,有胯打、胯崩等法。


 松胯是拳家之常识,凡练拳人都注意松胯,也互相提醒松胯。胯不松,两人较技,搭手便输,这是最好的检验。


 拳家不可不研究松胯之功法,往下松比较困难,找不到放松点。人体结构,大腿骨的股骨顶端股骨头有突出的部位,即髋臼穴部位,俗称“胯尖”。两边胯尖意往两侧突出,然后意往下松,裆开一线。这个动作看不到外形,是在意念支配下运动。松胯动作完成后,由别人轻扶听劲,有扶空之感,用力推,推之不动,似铸人地下之水泥柱桩。但是,松胯要与提膝、扩踝、松脚贯串一起放松才有效果,孤立地去松胯效果不佳。


 切忌技击时闪腰挪胯,随意扭动双胯,左右旋转似灵活,不能放松双胯,扭动也是僵滞,易受人制。


太极拳功夫不是表现在某一个部位,也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整体的综合内功。是周身整体从里及表,从内到外,‘‘全体透空”的修炼。有拳友用腰练腰,用胯练胯,平摇胯圈,双“∞”字胯圈,斜胯圈柔胯圈,练来练去胯仍然松不下来。果双胯松不下来,练拳时,整体形象不佳,推手易受人制,技击难以取胜。


 松胯如何操作呢?单练胯不可取,效果也不佳。太极拳是整体综合功夫,还是应该循太极拳的规律练拳行功,整体综合功力提高了,松胯关节便自然贯通。


  从拳上修炼九大关节不要急躁,练几天没有效果便不练了,仍然走自己的顺路。太极拳的规律性极强,有悖于拳的规律,内功是不会上身的,请同道细细“品味”。

 

19342,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

其一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其二《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祗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这种情况,是人为地对原传拳架的改变。就拳架传承的一般情况而言,拳架在自然传承中出现变化也是难以避免的。由于传习者各自的武术基础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和体质不同等,对原传拳架的理解不会尽同,采取的修练方法也不会尽同,于是,形成的擅长技法(所谓绝招)和练拳风格必然有异,这就难免所习拳架和拳式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杨氏祖孙三代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各自的传人、再传人同样会因为上述原因,引起所习拳架和拳式发生一些相应变化。唯此,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要统一,必须有个标准。杨澄甫定型架发挥了这个标准作用。杨式太极拳从不强调统一标准,到强调无二法门的统一标准,应该说是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

 

广告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