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爱华:“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基本结构

 zcjy1234 2017-04-06

黄爱华简介: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大问题教学”倡导者与实践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橘园洲书院“大问题教学”访谈系列



问:


“大问题”设计好后,在课程教学上又应该怎么操作呢?黄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指导?


“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基本结构

我们的“大问题教学”有“课堂教学六步骤”,大家可以以此为参考,把握“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基本结构形态:


“大问题教学”课堂步骤



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

第四,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

第五,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并再次提出并解决问题);

第六,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

《三角形的认识》的个问题



比如,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会在课前跟学生聊一聊关于我,关于他们,关于生活等一些“接地气”的话题,放松他们紧张的气氛,给予他们心理安全。与学生建立关系后,我就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尝试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依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三个问题:

1.你画的三角形和别人画的三角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如果一样,什么地方一样?

2.每一个角都只有一个顶点。强调了三个角,为什么还要单独强调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角形的特征能不能不写三个顶点?

3.“三角形”这个名称强调的是角,为什么定义三角形时,是用它的边长来定义的呢?

在看似无问题处问题



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展示分享时就彰显出了思维的深度——“你画的三角形和别人画的三角形一样吗?”

刚开始,所有的学生都信誓旦旦地认定自己画的三角形和别人画的不一样!“那有没有地方一样呢?”教师反向引导。慢慢地,慢慢地……有学生顿悟无论是哪一个同学画的三角形,无论所画的三角形的大小、形状相差多大,但这些三角形始终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边,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移形换位中,三角形的特征呼之即出!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每一个角有并且都只有一个顶点。那么强调了三个角,实质也就强调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既然如此,三角形的特征能不能不写三个顶点呢?在看似无问题处提问题,在无声处起惊雷!惊诧中,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果子,总结提升了三角形的含义,感悟到“三角形有三个角”这一特征虽然确实包含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的特征,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这一特征不能省略。这是出于知识体系的需要。有了这些铺垫,就犹如会下金蛋的母鸡,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更多对三角形知识的探究。

这在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当前数学课堂吃力不讨好局面的途径:即创设大问题,提炼大环节,构建大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形成基于自己理解的、开放、多元的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


橘园洲书院策划了一个“大问题教学”访谈系列,专门就“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问题,求教于“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指导老师张文质和黄爱华。

明天将推送的访谈内容为《“大问题教学”的五大经典特征》,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橘园洲书院”微店,支付1元预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