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鹩歌 2017-04-07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原创 心理学了个啥 2017-04-07 14:34

抑郁症,已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心理疾病,中国每年抑郁症发病率已经增长至6%-8%。但是普通人对于其具体发病原因以及心理过程、表现还不是很了解。一般来说,抑郁症有个轻、中、重三度期,每一时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轻度抑郁期甚至本人都无法察觉。如果个人出现抑郁倾向或疑似抑郁症,及时求助专业心理机构是比较保险的方法。

但是当我们身边的朋友或亲人确诊抑郁症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呢?结合真实经历以及部分反馈,这“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是我们陪伴抑郁症患者必须要做到的。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五个需要

需要给予适当关注

如果置之不理是一个极端,那么过度关心是另一个极端,同样会造成不好的效果。抑郁症患者和其他精神类疾病不同的是,他们依然具有情绪体验的能力,他们非常害怕歧视,也经常自责。所以,过度关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被审查、被可怜的负面情绪感受。

需要引导其接触社会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普遍具有封闭性,他们不仅将正常的心理功能进行封闭,也会将自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这是非常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所以,作为亲人或朋友,适当地引导他多出去走走吧,去一个人不是那么多的清净之地,对他重塑心理健康也是有帮助的。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需要帮助他应对社会

抑郁症患者刚开始并没有丧失所有的社会功能,他们可能还会依然继续工作,对于身边人来说,让其家人、同事和朋友做好接受他的准备是很重要的。抑郁症患者对于他人感受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所以,一旦突然进到异样眼光的环境当中,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很可能一次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需要监督他接受正确治疗

一旦病情确诊,接受正规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中、重度抑郁症很难自愈,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配以一定的药物治疗才会使抑郁症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同时,也要学会应对抑郁症的复发,这才是后续治疗的重要工作。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需要理解和忍耐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受到较大损害,所以,有时候他们的阴郁和暴怒会让身边人猝不及防,这种时候,身边人的忍耐和理解是他们最需要的,否则,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陷入难以控制和难以自拔的自责矛盾之中。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五个不要

不要表现歧视和不理解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情绪可以正常发泄,人生总有阳光;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有时自己也无法理解这种压抑的来源,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面对抑郁症患者,即使我们不能感同身受,但至少要做到不歧视,不要刻意远离或置之不理。

不要将外部表象和抑郁联系在一起

有人会问,你每天看着挺开心的,你每天都挺逗乐的啊,怎么会得上抑郁症呢?实际上,这些和抑郁症并无关联,所谓开心只是普通人的表象判断,而非内心感受。皮笑肉不笑,并非快乐,只是虚掩。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不要以己经历度之

抑郁症的一些表现绝不是矫情和承受能力差,所以,不要用自己所谓的经历去衡量别人,有人会说:“你还得抑郁症呢?你看我,都这样了我也没有得抑郁症”,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与其乱说不如闭嘴。

不要问你为何抑郁

抑郁的来源有时候可能是现实刺激、以往经历、器质性原因或是遗传因素,所以,抑郁症患者大部分也不清楚自己的抑郁来源,这都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诊断过程的。这么问,只会让他们深深陷入问自己为什么的矛盾之中。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不要用你所谓的好

当然,面对抑郁症患者,我们做为朋友或亲人会以最大地努力想让他恢复过来,但是并不是你所谓的好就是真的好。比如:陌生的环境、有陌生人的聚会、过度的关心、总是提及病情,这些似乎看着是好的关心,但实际上会让抑郁症患者压力异常的大。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循序渐进地去做这些关心。

面对抑郁症患者,要做到“五个不要”和“五个需要”!

很多时候,最后走向极端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在受歧视、无人理解和陪伴中悄然离去。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清楚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甚至有些可怕的心理疾病。所以,抑郁症患者需要的绝对不是大道理和人生讲堂,对于普通人来说,给予他们理解和陪伴,适当的关心就是最好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