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方子擅长温化寒饮,祛除痰湿,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心静自然凉H 2017-04-09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52)

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一两为15.625克,五味子半升为31克,半夏半升为42克。我们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按一两=3~16克进行换算。半夏也宜减量使用。

一个小小的回顾

在前面我们写了一系列治疗急性咳嗽的办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剧烈的急性伤寒咳嗽发作时,经方一般用三个方子来应对: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

当然,所谓应对并非指套方,而是以这三个方子为基础加减变化来应对患者的症候,甚至还可以加上一些后世才习惯使用的药物,比如百部,浮海石,枇杷叶,化橘红,三七等等,这样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不过,这些变化的核心还是伤寒金匮中的基础方。

在这三个方子中,射干麻黄汤肃降力量最强,所以可以此为框架,治疗以“剧烈咳嗽”为主述的患者;小青龙汤祛除痰饮的力量最强,所以可以以之为基础,构建祛除痰饮的方子;厚朴麻黄汤,用了石膏如鸡子大,外加滋阴的小麦一斤,可以以其为基石,加减后对付各种肺部郁热,肺津亏虚的情况。

因为这些方子含有麻黄,桂枝这些宣散力量比较强的药物,所以,患者使用后,容易出现心悸不宁,气上冲,眩晕头晕,唾液多,口干等情况,甚至有可能因为气津宣散太过,肾气不得养,而出现小便难。

这时去掉麻黄后,用几付桂苓五味甘草汤以温阳化饮,守护胃气,收敛气阴,患者的症状就会改善了。

好了,现在我们弄了一大圈,患者咳嗽消减了,气上冲没有了,但是还有痰怎么办?

辨渴与不渴

假设患者还有痰,那么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判断寒热,所以这时要辨渴与不渴。

前面用了一堆干姜,细辛,桂枝,甘草,麻黄大多数是热药啊,这是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渴,想喝水;但是也有可能渴不欲饮,或者不渴,这是因为体内仍有痰饮的缘故,需要继续使用化痰类药物。

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情形的发展趋势:

这个方子擅长温化寒饮,祛除痰湿,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之一:患者痊愈

之二:肺部郁热——肺津亏虚,阴虚生热——用黄芩,桑白皮,石膏等清郁热;小麦,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等滋阴

之三:肺部瘀热——壅塞成痈,咳吐脓血——用芦根,石膏,知母,黄芩等清瘀热;桔梗,薏苡仁排脓化痰,葶苈子泻肺祛痰;甘草,大枣护胃——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这种情况现在不多见了,但是也会出现这种变化,后面会细谈。

不渴

用了热药后应当出现口渴,若不渴,则多为有痰饮,今天我们重点说的,就是这一种情况:咳嗽少了,但是痰仍然多

这个方子擅长温化寒饮,祛除痰湿,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的基础经方是:苓甘姜味辛夏汤。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功效和组成:

患者的咳嗽和胸部胀满,经过治疗好转了。这时患者若口渴,气上冲复发,是因为使用了细辛和干姜这类热药的原因。一般来说,服用热药后,患者会口渴,若不渴,是因为有支饮的缘故。有支饮的人,还有可能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应该使用半夏,以去除水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以上六味药,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日服三次,每次温服100毫升

——翻译自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个方子重用茯苓,茯苓能够祛除皮,胸,肺中的水饮,痰湿,还有促进好水(津液)生成,滋阴的作用,所以是化痰饮最重要药物之一。

再用半夏化一切有形无形之痰。

细辛鼓舞肾气,同时温肺化饮;五味子,固摄肾气。

干姜祛除心下及胃中之饮,甘草守护胃气。

这六味药,可以用于咳嗽后期,寒水停滞,病情缓慢,体力衰弱,迟迟不愈者,可以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气肿,浮肿,慢性肾炎等疾病出现以上症候时。

若患者,脉弱,或脉微细,还兼有身体浮肿,可以加上杏仁,为什么不用麻黄,而用杏仁呢?因为患者此时已经出现了气血亏虚,若再用麻黄发汗,容易四肢厥冷。

而杏仁,确实也有祛除肌部,肉中湿邪的功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一个坚持手工、慢速、体悟中医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