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三悟

 AB向往神鹰 2017-04-10
初学
三悟


4班38号         江雨洁



        余辈笃信中医,尤其是伤寒论,作为经典著作中的“入门”之作。书中辩证体系缜密详实,实为上佳!余听闻北中医鲍艳举老师讲学伤寒,便心怀虔诚与敬意,拜学于老师课下。老师教学深入浅出,闻课已有一些时日,思前想后作了一番梳理,想与各位分享一二,不正之处还望海涵。


        开篇首课便是《我的经方之路》,对此我感觉受益匪浅。之前对中医辨证非常迷茫,看完之后觉得六经辨证十分好用,也将自己的困惑消除了一半。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同类方证的辨析,《伤寒论》中有许多类似的方,但如果要想真正的了解到每个方证型,就要下一番功夫。但无论病有多复杂,只要抓住了病机,就很简单了。正如老师所说〃病可有千种万种,但病机不出六经八纲〃,所以平时看病案的时候对病机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后一点就是独立思考,整体观念要牢牢记住,不能以偏概全。我最佩服老师的一点就是动态病机,走一步看三步,我相信能做到此种程度一定有着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以及对病机的把控熟稔于心。


        学习了鲍老师的《中医看病三板斧》,感受颇深。这三板斧就是:抓疗效、重望诊、崇脉证。我觉得首要就是抓疗效。因为我觉得后两者都以此为根基。老师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13种病,并且都给了相关的治疗方药。纵观这些方药又以柴胡剂为主,可见柴胡剂的作用广泛以及老师对经方的灵活运用。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如何将病人拿下,前后对比了好几个医案,都是说明了前几个医生开方虽然方证对应,都是没有抓住主要疗效,没有及时减轻病人的痛苦。正如老师所说,是要先擒贼先擒王,还是先捏软柿子?答案就是先将那个软柿子拿下,这样病人才会继续在你这里看病。所以我觉得这就要求我们辨证思路与治疗思路的完整,虽有方证对应还不行,最重要的是先把病人最痛苦的情况给解决掉,最开始就面面俱到是成不了事的。还有让我特别感动的就是老师对病人的关心,真的是医者父母心。他说他自己开的所有方药自己都尝过,尽量让病人觉得药的口感不是那么糟糕,我觉得能遇到这样贴心的医生实乃病者之幸。


        学习到《六经辨证之太阳病诊治体悟》,觉得太阳病非常重要。但是临床上往往会忽视掉太阳病,一个是症状不典型,一个是太阳病的表现不光光只有发热恶寒脉浮等。所以太阳病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恶寒恶风、脉浮、周身关节疼痛货或活动不利、眼睑及面部浮肿、身痒五大标准。听完老师的课,感觉很实用,而且很简单。就如恶寒恶风来说,〃机体内外恒定温差的改变〃就点明了其本质,比书本上解释得清楚明白许多。还有就是内伤外感的重要性与普遍性,现在纯粹的感冒其实很少见的,往往病人先有一些内伤,不小心受风了,就感冒了。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61岁老人突然耳鸣的病人,就是如此。所以我真的觉得询问病史很重要。


        我比较困惑的就是把皮肤病归划为太阳病,我们这学期正开了中医外科学这们课,感觉里面基本上都是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为何又可以将其用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来治疗皮肤病呢?




文    |      湖南中医药大学

伤寒四班   江雨洁

整理 | 伤寒四班班长 陈程

编辑 |  新媒体部    刘    伦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